APP下载

“长鼻子”的程程

2021-10-19刘肖岑王芳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程程尿床雪糕

刘肖岑 王芳

“你为什么要说谎?”似乎每一个幼儿都曾经被家长和老师这样深深地责问过。在幼儿园总是积极主动、性格开朗且颇有礼貌的程程,因为时不时地说谎被贴上了“不诚实、坏孩子”的标签。然而,幼儿说假话真的是不可饶恕的吗?其实不能对此一概而论。说谎是一种普遍存在于3~6岁儿童中的现象,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也存在不同的性质和类型,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幼儿的说谎现象,深入分析、解密幼儿的真实内心。

案例

故事一:3岁的程程上小班时,妈妈在回家的路上问程程:“你今天有没有午睡呀?”程程很自然地回答:“睡了,而且我还尿床了!”妈妈心里疑惑:怎么没听老师提起呀。于是再次确认:“你真的尿床了?裤子和床湿了吗?”程程坚定地回答:“我不骗人,我真的尿床了,床湿了,但我的裤裤没有湿。”于是妈妈向老师询问具体情况,老师马上检查了孩子的床,说:“他没有尿床呀,我记得今天中午他表现得很好,早早就睡了。”听到消息的妈妈无奈地质问程程:“老师说你没有尿床,你为什么要撒谎说尿床了?”然而程程不再做出回应,跑去玩自己的玩具了……

故事二:4岁的程程上中班啦!一个夏日的周末,程程和爸爸两个人在家,“爸爸,今天真是太热了,我能从冰箱里拿一支雪糕吃吗?”“不行哦!”爸爸边忙边回应,“妈妈不让你吃雪糕。”“妈妈又不在家,你别告诉她就行啦……”耐不住程程的软磨硬泡,爸爸还是答应了。正当程程美滋滋地享受清凉时,妈妈回来了,程程赶紧放下雪糕,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说我不吃雪糕,爸爸说天气热非要让我吃,你说我要是拉肚子了怎么办?爸爸真坏!”此时爸爸放下手中的工作惊讶地抬起头:“你什么时候学会说谎骗人了?”

故事三:中班区域活动开始前,程程选择了去图书区看绘本,小朋友们也都有了自己的游戏计划。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突然美工区传来一阵嘈杂声,原来是有几个小朋友在抢一块蓝色橡皮泥,其中一个小朋友正是程程。刘老师问:“程程你不是选择在图书区看书吗,怎么跑到美工区啦?”程程回答:“是秦老师让我过来的!而且老师,这橡皮泥是我从家里带的!”“程程,这橡皮泥是幼儿园的,并不是你从家里带过来的,大家要一起玩。”老师回应道。程程这才噘着小嘴松开了手。过后,班级的两位老师沟通时,秦老师表示非常震惊:“我没有让他来美工区,是他自己过来的啊!这孩子怎么說谎呢?”

案例分析

程程的故事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幼儿园、每一个家庭中,为什么几乎每一个幼儿都会出现说谎行为呢?我们需要对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根据说谎的意图来划分,可以将幼儿的说谎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原因造成。

(一)无意说谎

无意说谎指的是幼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说假话。这一般发生在小班阶段,例如程程误以为自己尿床了就是典型的无意说谎。这很有可能是他午睡时做的梦,或是因以前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而产生了记忆混淆。

幼儿的无意说谎通常与其认知发展不成熟有关:首先,就幼儿的想象力发展来说,小班幼儿还处于无意想象阶段,极易混淆现实和梦境/想象,常常会把梦境中或发生在动画片里的故事误以为是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其次,就记忆发展规律而言,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易产生时间、空间、记忆内容错乱的现象,因此孩子会错把以前发生的事情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当作是现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面对幼儿的无意说谎,老师和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会自然消失。

(二)有意说谎

当幼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开始编造谎言时,有意说谎就出现了。有意说谎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回避惩罚型说谎和寻求利益型说谎,程程“吃雪糕事件”和“美工区事件”就是典型的为避免惩罚、寻求自我利益而说谎的行为。幼儿自身和外部环境中的一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幼儿的有意说谎。

1.内部因素

幼儿自尊心的萌生与发展。3~6岁正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与之相伴而生的自尊心也会随之发展,通常表现为幼儿热切地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与赞美,进而获得成就感与掌控感,所以有的幼儿会出于满足自尊心的需求而说谎。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心理理论能力是指个体对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状态的理解与推测,并据此对后继行为做出因果性解释与预测的能力。例如程程认为如果妈妈发现了他要求吃雪糕的真相,就可能会生气并惩罚自己,于是他就采取说谎的策略来掩盖自己犯错的事实,以推卸责任、逃避处罚。因此,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讲,有意说谎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孩子的思维水平已经由简单低阶向复杂高阶过渡了。

2.外部因素

成人不当言行的影响。皮亚杰认为,模仿是幼儿时期的主要学习方式。家长和教师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孩子的社会化及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地位不可撼动。所以成人无意间的说谎(如答应孩子要去游乐场或承诺给孩子买礼物但最终没有兑现)也可能会引起幼儿的模仿。正如“曾子杀彘”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那样,成人漫不经心的一句谎言可能会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心理影响,因此成人需要恪守承诺才不会让孩子变得出尔反尔、食言而肥。

成人过高的期望或过度的惩罚给幼儿带来压力与恐惧。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幼儿说谎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对幼儿的要求和评价对孩子的说谎行为影响甚大。每个幼儿都渴望做家长心中的好孩子,但如果幼儿发现自己的表现无法让家长满意时,他/她就会感到自卑和失望,并因此产生心理压力。倘若爸爸妈妈经常拿幼儿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如“你看那个某某某,多聪明,多听话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孩子就会试图通过说谎来改变家长的态度。另外,消极的父母教养行为(如惩罚、拒绝等)也往往会诱发孩子说出更多的谎言。比如,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事情将招致“皮肉之苦”,那么在恐惧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就可能会选择为避免惩罚而说谎。

部分媒体所含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融媒体时代,幼儿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更多的外部信息,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认知负荷。部分绘本、动画片和网络等媒介中传达出的不良讯息可能也会影响幼儿的说谎行为。学前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不够成熟,在没有成人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往往难以对媒体中的负面信息进行有效地过滤和筛选,例如当孩子看到动画片中的小朋友因不想上学而编造肚子疼的理由时,他们可能也会在相似情景中加以效仿。

教育建议

在明确了幼儿说谎的原因后,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来对他们的说谎行为善加引导。

(一)平常心与敏锐度同在,辩证看待幼儿的谎言

“内不欺已,外不欺人”是我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因此,当成人发现孩子存在说谎行为之后,常常会产生担忧、紧张的情绪。其实家长和老师应当对幼儿的说谎行为秉持辩证的态度。如前文所言,幼儿学会说谎是其自身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曾说:“孩子第一次有意义地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创造性的行为。”另外,在应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时,我们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适时地予以恰当的教育引导。比如在经历“吃雪糕事件”后,程程的妈妈告诉孩子:“吃雪糕本身没有对错,但是你撒谎把责任推卸到爸爸身上就是不可以的。”

(二)大人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对幼儿来讲,来自身边的重要他人(家长和教师)是其重要的行为榜样。因此在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需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言行,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尽量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若未能履行承诺,也应当向孩子坦承自己的过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形成适当的道德判断,并养成良好的品质性格。

(三)发现幼儿的闪光点,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

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每个孩子都是有所长的。家长和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赏识教育的方式激励孩子成长,并避免幼儿因为追求“别人家孩子”的形象而被迫产生撒谎行为。同时,成人若能以鼓励、肯定、温暖、积极的教养方式来代替惩罚、拒绝、冷漠、消极的教养方式,将有助于孩子提高自尊感和安全感,并减少说谎行为。

(四)把握谈话技巧,提升谎言鉴别能力

无论是无意说谎还是有意说谎,孩子的说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成人的言语交流方式的影响。例如在幼儿产生冲突的时候,如果教师问:“他刚刚打你了,对吧?”受记忆模糊、理解偏差或教师权威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具有暗示性的提问极易促使幼儿做出肯定的回答,但事实却有可能与之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在与幼儿沟通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具有引导性的问题重复提问,以免对孩子的言行造成误导。

(五)合理把握媒体作用,引导幼兒诚实行事

不论是现代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对其内容我们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时候个别媒体会不惜以有违道德的内容来有意制造噱头、博取眼球,而幼儿尚不具备完善的价值判断能力,所以成人需要及时纠正媒体所传达的负面价值导向,避免幼儿形成“说谎无过”的错误认知。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优质的媒体资源,如经典绘本《狼来了》《匹诺曹》等故事,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六)家园协同,合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生态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微观系统,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远的。因此纠正幼儿不良的说谎行为也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协同努力。换而言之,当教师发现幼儿在园刻意说谎时,要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深入剖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同时,家长也需要主动跟老师交流和探讨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从而达成共识,凝心聚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猜你喜欢

程程尿床雪糕
弟弟尿床了
雪糕
小心尿床
一支雪糕
小熊当当吃雪糕
改造笨男人
弟弟尿床记
雪糕
猴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