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科技成果转化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1-10-19陈昌莉

云南科技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州科研院所十三五

陈昌莉

(西双版纳州科技情报研究所,云南 景洪 666100)

1 “十三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基本情况

对39家单位获得的省州级科技进步奖和申报的专利统计分析,2016-2020年,获得科技成果总数为515项,转化成果420项,转化率为81.5%;在515项成果中转化产实现产业化的44项,产业化率为7.4%。驻州科研所成果164项转化110项产业化5项,转化率67.1%,产业化率3.0%;州属科研院所成果36项转化29项产业化1项,转化率80.6%,产业化率2.8%;高新技术企业成果315项转化281项产业化32项,转化率89.2%,产业化率10.2%。企业科技成果总量第一,转化率和产业化率最高。可见,企业逐渐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十一五”和“十二五”10年间科技成果总量驻州科研院所最高,转化率州属科研所最高,企业排第二)。

2 原因分析

2.1 转化率低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全州“十三五”期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1.5%比“十一五”和“十二五”10年期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82.5%低1个百分点。但是企业逐渐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表1 十三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图1 成果转化情况图

图2 产业化情况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专利申请量显著提高,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州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主体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共有科技成果515项比“十二五”期间多300项增长139 %,其中“十三五”期间专利授权527项增长138 %(“十二五”期间专利授权221项)。统计显示,527项专利申请中有331项是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的,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二是州级科技成果奖励的取消,“十三五”期间,从2018年开始就没有州级科技成果登记,导致以科研院所为主的科技成果登记锐减。

2.2 产业化率提升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全州产业化率“十三五”期间为7.4%比前10年(“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产业化率6.0%)提高1.4个百分点。

取得这一进步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加强了领导。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将“专利申请量”“R&D经费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等科技创新指标纳入对县(市、区)绩效考核,切实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政策引导。“十三五”期间,抓好《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及有关政策的宣传贯彻,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近年来,云南省制定实施了《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云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云南省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西双版纳州已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从整合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力度、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补助和奖励办法,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落实扶持政策。争取科技项目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十三五”以来,全州共争取国家、省级科技经费5 702.77万元(不含国家、省级驻州科研院所争取科技经费),州本级财政科技经费585万元。2017年度和2018年度(R&D)经费投入总量超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年税减超1亿元。四是平台建设。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成绩突出,到目前已建成景洪市和勐海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景洪市已列入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市)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示范县(市)建设。使州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围绕全州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如:橡胶加工业、橡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牛肝菌的工厂化栽培、傣药南药的成品开发等等)。五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十三五”期间,创新主体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全州共培育并获得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现有效1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71家,省级认定创新型试点企业9家;第八批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星创天地4家;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家,州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3家。

2.3 案例分析

2.3.1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社会生态双效益

8年科研“开花结果”,一朵牛肝菌卖出千万元成果转让受让双方各获百万奖补。2019年1月,宏臻生物以1 000万元购买了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暗褐网柄牛肝菌3件发明专利。目前产量稳定,技术成熟,为扩大规模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人工栽培牛肝菌科技成果的出让方、受让方,按照云南省关于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了100万元财政科技资金奖补。

2020年3 月,宏臻生物日栽培20万瓶、日产20吨鲜牛肝菌的工厂化栽培基地在景洪市大勐龙镇开工建设,并将于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预计2023年初,每天将有26吨鲜牛肝菌供应市场。未来几年,将达到日产100吨的产能。

2.3.2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多项成果成功转化

1)直播陆稻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示范。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徐鹏研究员研究成果“陆稻种间亚种间杂交育种理论与技术创新及应用”获2019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育成适应旱作直播水(陆)稻品系24个,5个新品种参加云南省、湖南省、海南省及国家陆稻新品种审定区域试验。2016年至2019年,陆稻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8.46万公顷,新增产值2.455亿元。

2)推进轻木国产化。为解决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卡脖子”问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启动了轻木国产化试验示范及其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项目,组建了轻木国产化攻关团队,围绕轻木高效栽培模式设计及示范、分子育种平台创建及转基因植株培育、优良株系繁育与传统新品种培育、替代橡胶林后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评估、轻木种植规划和生态效益评估等5个专题开展联合攻关。西双版纳州出台了轻木产业发展规划,勐腊县成立了轻木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共同推进轻木产业发展,2021年全县将种植轻木320公顷。

3)产学研结合推动成果转化。西双版纳亲客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反季节无花果基地创建示范”,依托产学研,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根据无花果生长发育特性及西双版纳州土地轮耕情况,培育出适应当地土地及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的无花果品种,并采用“垄式土地平整壕沟式采摘面”“现代化无人值守轮灌水肥一体化工程”整体解决了雨季内涝旱季缺水问题。公司还自主研发了一年一截无干多枝垄式“V”型支架栽培技术,操作技术简单,便于田间管理,树冠通风透光良好,并具有抗风抗伏到避寒作用。采用该技术栽培的无花果早期优质丰产明显,定植当年每亩可产熟果2 000-3 000 kg,第二年产果4 000 kg以上,三年可达丰产5 000 kg以上。再配合西双版纳州中国最南端处亚热带的地理优势,产出的反季节果品单价可达30元/kg,高产期即亩产毛利过10万元。

2.3.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果转化

“十三五”以来,在成果转化方面,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0项次。在云南茶区推广云茶红1号、云茶红2号、紫娟、佛香系列、云茶春毫、云茶春韵等特色茶树品种2.67万公顷,累计新增产值20亿元。其中,“云茶香1号”“云茶红3号”和“云茶普蕊”3个品种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推介为2019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云茶1号”入选2019(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百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在产生效益方面,云南茶区开展了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和茶叶加工技术示范,累计推广33.33万公顷,新增产值120亿元。

2.3.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成果转化

获云南省地方标准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8项。申请专利27件,其中授权专利4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在系统调查、整理云南药食两用资源基础上,筛选30种以上常用特色药食两用资源进行安全性评价,研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药食两用药材如肾茶、香砂仁、云参等的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开展砂仁、肾茶、忧遁草、石斛、诺丽、巴西人参等药食两用药材的健康食品研发,为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食品原料或保健品提供依据。

3 西双版纳州科技成果转化及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3.1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亟待实现产业化

“十三五”期间,驻州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发展中。目前,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梳理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新产品40余个亟待产业化开发,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1) 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版纳州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使各行业创新科技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 设立转移转化引导基金,专项支持有转化前景项目的前期研发。

3) 做好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桥梁与纽带,将企业的需求带给院所,将院所的成果送到企业。

3.2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分析

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成果。以自行投资实施转化的形式研发新产品,项目名称为:抗痛风药秋水仙碱片质量标准提升。根据原研药品的确认和获得,进行药学研究、质量研究完成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

成果转化中的问题。企业自身缺少融资渠道,对科技成果转化影响较大,而原始科技产业化不好使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定风险。目前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很多技术难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明显不足、对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较弱、加之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后是否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对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地方政府应制定支持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来促进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设立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引进技术先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4 对策建议

4.1 增强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意识,提高科技成果技术水平

充分发挥驻州科研院所优势,从西双版纳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施需要出发,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进入企业或创办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服务机构,鼓励科技人员参与成果转化,允许科技成果进行无形资产评估后,持有者作技术入股。鼓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

4.2 构建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科技部门要做好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桥梁与纽带,将企业的需求带给院所,将院所的成果送到企业。每年召开一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会,进一步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化功能,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研究开发专长,加强交学研合作,推动一批短中期见效、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4.3 构建技术市场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来支撑和保障。建立良好的投入机制,是切实搞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建议采取市场运作机制,使科技活动实施主体与生产主体通过市场利益驱动有机结合,共同行动,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彻底改变单纯依靠政府资助的方式。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州科研院所十三五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在西双版纳开展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西双版纳州HIV/AIDS 患者病因病机临床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