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十年创伤患者心理护理文献计量分析*
2021-10-19廖建梅
廖建梅,黎 宁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1.护理处;2.烧伤科,重庆 400038)
创伤是指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引起的组织结构破坏[1]。创伤已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公害”,是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创伤的发生都具有意外性、突然性,患者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受伤的急剧变化会使患者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创伤的抢救乃至康复[2-3]。近年来,对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为系统了解我国近十年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旨在为进一步进行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采用NoteExpress软件“在线数据库检索”和“导出题录”等功能在“篇名和关键词”字段检索(“创伤”OR“损伤”) AND(“心理护理”OR“心理干预”OR“心理”)等检索词,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收录的有关创伤患者心理护理文献,文献检索日期为2020年8月31日。共检索出文献10 699篇。
1.2方法 对检出的文献进行查重后,再进行手工逐篇筛查,剔除重复文献、会议摘要和学位论文、资料目录、征稿启事,以及与创伤患者心理研究无关的文献。筛选出研究主题为创伤患者心理健康、心理状况等,源自国内公开的正式期刊文献。再采用 NoteExpress软件导出文献信息,用 Excel工作表,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4-7],从发表时间、期刊类型(根据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区所载文献量占文献总量的1/3[8])、文献作者、研究方式(合作度=作者数/文章数[9])、研究类型(参考国内相关文献[4-5],按护理个案、总结体会、文献综述、调查研究、干预研究、质性研究、理论应用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类型进行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发表时间 通过检索文献汇总分析,2010-2020年国内共发表创伤患者心理护理方面相关文献1 201篇,平均每年发表109.2篇,每年发表创伤患者心理护理方面相关文献数量保持大致稳定的水平,见图1。2017年发文量最多,有135篇,占文献总量的11.24 %。
图1 2010-2020年国内创伤患者心理护理文献数量
2.2期刊类型 1 201篇文献分布于323种期刊,平均发文量为3.72篇。发文量较多,排名前3位的期刊分别是《中国保健营养》48篇、《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38篇、《养生保健指南》35篇。护理专业期刊21种,发表论文134篇,占总发文量的11.16%;创伤及心理类专业期刊11种,发表论文75篇,占总发文量的6.24%。224篇来自中文核心期刊,占总文献量的18.65%。护理类发文10篇以上期刊共7种,其中《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篇,《护理实践与研究》13篇,《齐鲁护理杂志》14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2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11篇,《国际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各10篇。通过对发文量在15篇及以上的期刊进行统计,共有17种期刊发文406篇,占文献总量的33.81%,见表1。本研究将这17种期刊作为该领域核心期刊。
表1 我国近十年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文献的期刊载文量(n=1 201)
2.3文献作者 1 201篇文献中作者总数2 462人,单篇文章作者最少为1人,最多为15人。绝大多数作者仅发表1篇文献。论文发表最多者发表文献5篇,仅1人;其次有3人各发表文献4篇,26人各发表文献3篇,142人各发表文献2篇。以第一作者进行统计,第一作者共1 172人,有2人发表论文最多,发表3篇,其次有25人各发表2篇。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27人发表的论文总数仅有56篇(4.66%)。
2.4研究方式 1 201篇文献中,独著论文有572篇(47.63%),合著论文有629篇(52.37%)。在合著论文中,2人合著的有223篇(18.57%);3人合著的有176篇(14.65%);4人及以上合著的有230篇(19.15%)。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论文作者合作度为2.05,即平均每篇文献由2.05人合作完成。
2.5研究类型 1 201篇文献中干预研究最多,占检索文献的60.12%,其次为总结体会占22.98%,调查研究占12.32%,运用其他研究类型的文献数量较少,仅占检出文献的4.58%。见表2。
表2 我国近十年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文献的研究类型(n=1 201)
3 讨 论
3.1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现状
3.1.1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稳步发展,但文献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文献数量的变化是衡量该领域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尺度之一,也能侧面反映研究人员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来国内有关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的相关文献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发文量总体趋于稳定,表明创伤患者心理护理已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研究呈稳步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发表论文期刊的等级和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质量的高低[13]。本研究结果显示,从期刊类型上看,整体较为分散,暂无明显的期刊群,期刊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大多集中在一般刊物,核心期刊所占比例不大。作为该领域核心期刊的17种期刊均不属于2019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质量与非核心期刊相比相对较高,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只有224篇来自中文核心期刊,占总文献量的18.65%;刊载超过3篇文献的中文核心期刊共发文129篇,占总文献量的10.74%。这说明创伤患者心理护理文献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3.1.2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建立,研究合作度和意识有待提高 按普赖斯定律,对科学家的总人数进行开平方,所得数即为撰写某科学领域一半论文数的人数,这组最高产的科学家就被称为该科学领域的核心研究人员[14-15]。本研究通过对文献作者的统计分析,提示我国有关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领域中,还未形成核心研究人员,暂无明显的高产作者群,说明有关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的核心作者群还未建立,提示国内还没有此方面的系统研究者,优势研究力量尚未形成。这与总体研究水平较低有一定的关联性。
我国自然科学期刊的合著率标准为70%,总体来说,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的合著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另外,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是衡量期刊论文作者合作程度、智力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度越高,则合作智能就发挥得越充分[9]。本研究结果显示,1 201篇文献中合著论文占52.37%,独著论文占47.62%,说明合作研究成为创伤患者心理研究领域较普遍的研究方式;从研究人员数量上看,2~3人是最普遍的,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论文作者合作度仅为2.05,表明我国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合作度和意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3.1.3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研究类型上看,创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类文献占总文献量的 60.12%,总结体会类文献占22.98%,而且研究逐渐从总结体会性转向实验性研究。总结体会类文献呈现递减趋势,而干预类论文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从研究层次上看,国内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整体质量水平不高,高质量的实验性研究不多,方法较为单一,研究水平和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故研究类型需平衡,调查研究、护理个案、理论应用及质性研究有待增加。今后可以加强相关质性方法及混合研究设计等,从而使研究角度趋于全面[11]。
3.2我国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展望 文献计量学分析作为一种较新的文献研究方法,可根据文献数据库提供的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方式评价研究活动的发展趋势,从而把握某一领域的发展,为比较不同层次的贡献度提供途径[16]。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我们对近十年国内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从本研究的计量学分析来看,国内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的文献整体质量不高,但仍在逐渐发展。研究者对创伤患者心理研究的特殊性有一定把握。未来护理研究者要有意识地对创伤患者心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应增强心理学专业性,加大力度培养提高创伤护士心理护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培养和建立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团队,加快形成这一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并继续尝试采用新型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本研究发现,心理评估量表在创伤患者心理护理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研究者们虽对创伤患者心理评估及干预方法进行了探索,但缺乏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措施。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理论指导、现况研究和临床实践,多进行评估方法、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制定验证符合我国创伤患者心理问题的评估及干预方法标准。
此外,本研究通过文献整理发现,进行脊髓损伤、创伤性骨折、创伤骨科及颅脑损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较多,其他部位损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较少。绝大多数文献的研究对象为住院患者,院前及出院创伤患者的院外心理护理涉及较少。院外延续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措施[17],护理人员应将研究的重点从脊髓损伤、创伤性骨折、创伤骨科及颅脑损伤患者扩大到其他部位损伤患者,从创伤住院患者扩大到院前急救及创伤出院患者。还需加强各地的学术交流,开展多领域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推动研究人才队伍建设[18]。需要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
综上所述,创伤患者心理护理已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广泛关注,国内针对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已稳定开展,但研究的总体质量偏低。整体来看还需提高文献质量,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创伤患者心理护理整体研究水平,研究设计出一套科学、规范的创伤患者心理护理模式,改善创伤患者生活质量,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临床护理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