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背景下的互联网探视模式在EICU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10-19吕小红
汪 池 吕小红 鲍 娟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
近年来,医学科学发展及其人文医学的应用,带动了人文护理的发展,人文护理即护理人文关怀(humanistic caring),是指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崇尚的对生命高度珍惜、关注和尊重的人性观,对护理对象的关爱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价值观和行为过程,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良性互动[1-2]。当代社会高科技医疗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要注重患者自身意愿,尤其是人文护理的精神内涵对于重症患者、封闭管理的ICU病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安徽省卫健委提出人文关怀制度建设指导思想下,进行重症病房探视模式的探索。ICU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特殊病房,患者对疾病的本身所带来的痛苦、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环境变化等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ICU昂贵的治疗费用,对于其家属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应激,往往导致家属个体产生压力感。研究表明,ICU患者的家属中超过2/3存在有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3]。因此合适、有效的探视制度,可直接让家属直接接触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同样成为提升医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为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有学者提出在国内各级各类ICU医疗管理中施行“限制性探视(restrictive visiting policy,RVP)”制度,指对探视人数、时间及方式等均加以限定,以减少院内交叉感染,也能使医护人员集中精力关注患者生命的抢救和病情监测[4]。随着手机及互联网的发展,为更好地满足探视需求,对限制性探视制度基础上进行适当变革,对限制性探视策略进行有益的补充。该院EICU自2019年下半年起实施互联网探视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9月EICU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10月-2020年2月EICU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亲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患者亲属定期探视;观察期间入住EICU,并预计停留时间超过48h者;亲属无沟通障碍,能灵活使用智能手机,能自行阅读及填写问卷。排除标准:家属有语言沟通障碍;放弃治疗、病情恶化、转院治疗、死亡。对照组家属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28~85(63.60±15.92)岁;医保类型:新农合21人,自费35人,职工医保2人,居民医保5人;农村户口40人,城市户口23人;50人有固定工作,13人没有固定工作;EICU住院天数4~26(8.75±6.06)d。观察组家属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30~85(60.25±15.06)岁;新农合22人,自费34人,职工医保3人,居民医保4人;农村户口41人,城市户口22人;49人有固定工作,14人没有固定工作;EICU住院天数4~28(7.85±5.96)d。两组患者家属性别、年龄、EICU住院天数、医保类型、户口所在地、有无固定工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RVP模式 国内外研究显示大多数ICU探视时间在30~90min,每天开放次数1~2次较为适宜,有利于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同时不会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大多数研究建议ICU探视人数一般不超过2人。探视每天开放一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 15∶00~15∶30,探视人数不超过2人,亲属需保持良好的情绪,在护士的指导下穿隔离衣、戴鞋套、酒精消毒凝胶洗手,每次探视仅限1名,该亲属探视结束后,可换另1名家属探视,需确保其中1名亲属是定期探视。探视过程,护士要陪同并给予患者及亲属持续性的人文关怀,及时准确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在不违反医院制度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并给予正面健康指导,提供心理支持[5]。
1.2.2 观察组 互联网探视模式:在限制性探视模式的基础上,管床护士将亲属携带智能手机固定于床头手机架上,调整摄像机角度只对患者颜面部,打开微信或QQ聊天软件和家属及亲友视频聊天。根据患者喜好,予以播放音乐、视频等,而对于昏迷或神智不清的患者通过视频可让其他家属看到患者状况,也可根据亲属需求播放录音为唤醒患者,有利于能改善其意识状况,并促进苏醒。探视过程中患者亲属不可私自更换摄像头角度、拍照、录音和录视频等。
1.3评价指标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病人的医保类型、EICU住院天数;患者亲属的性别、年龄、有无固定工作、户口所在地等项目,于患者出科时对家长进行调查。②Zung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比较两组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态。此量表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较好的信效度(0.823)。该量表共有 20个反应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采用 4 个等级评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量表等级为SAS≥70分重度焦虑,≥60分中度焦虑,≥50分轻微焦虑,<50分不存在焦虑。在患者入科时、第一次探视后及患者出科时请患者亲属填写问卷[6]。③采用本院护理部统一编制的“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共10项目,A为10分,B为9分,C为8分,D为7分,E为6分,满分为100分,规定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较满意,70~79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出科时请患者亲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打分,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通过对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EICU探视区域RVP模式与互联网探视模式的统计分析比较,得到关于两组患者亲属的不同时间段的焦虑评分比较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2.1 两组患者亲属焦虑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亲属入EICU时的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1次探视及出院时两组患者亲属焦虑状况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亲属的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亲属焦虑情况比较(分,
2.2两组患者亲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亲属在患者出EICU时满意度得分(96.10±2.27分),对照组亲属在患者出院时满意度得分(84.75±2.12分),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亲属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亲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3 讨论
EICU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运用先进的科学医疗技术和器械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患者的病情加以干预的场所,大多数的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较差,需要接受侵入性的治疗,也容易引起ICU紧张综合征,患者及家属实际陪护需求和心理愈加强烈[7]。此外,患者及亲属缺乏医疗知识和意识,在常规探视过程中患者与亲属接触容易引起交叉感染,这一直是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感部门重视的问题。国内外大量研究旨在探索较为新颖有效的探视模式,如RVP制度、远程视频探视、以患者家庭为中心(patient and family centered care,PFCC)的探视模式、微信或QQ视频探视、视频监护探视等,都在不同层面取得了有效的成果。该研究在人文关怀的大背景下完成,因为ICU医护工作者比较注重抢救生命和生命体征监测,却容易忽略患者及家属的感受,人文关怀可有效改善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8]。
该研究因样本量的原因选取了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探视模式下的两组EICU患者亲属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从而显示互联网探视模式优于RVP模式。RVP模式探视时间较短,每次一人,每次30min,这种探视模式会给患者亲属一种急促感,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透彻,情绪没有完全表达,造成心理上的不舒适,外加昂贵的医疗费用,使患者亲属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容易引起矛盾,从而降低了满意度的得分,增加了患者亲属的焦虑情绪。互联网探视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视频聊天软件让更多的亲属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也避免了限制性探视模式探视人员和时间受限的弊端。同时,互联网探视模式对护理管理工作起了促进作用,缓解了探视人员人满为患和趁乱闯入的情况,从而减轻了护理工作的负担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医院ICU实施互联网探视模式,既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满意度,又可以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互联网探视模式值得推广。
该研究技术规划主要基于限制性探视和互联网探视两种模式,对ICU管理者和患者亲属的要求比较低,因此立项实施比较顺利,参考了丁慧芳[9]研究团队的ICU探视管理制度并加以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实操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由于互联网探视的模式告知内容多且时间长,患者亲属填写问卷等内容比较繁琐,在床边探视过程中部分患者亲属的依从性较差及情绪难以控制。对管床责任护士来说也增加了工作负担,监督患者亲属在探视过程中拍照片、录像、侵犯其他患者的隐私等,因此互联网探视模式需在后续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