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1-10-19李菲菲
李菲菲
(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23)
区块链是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序列进行连接,借助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不可篡改的链式数据结构。区块链融合了点对点传输、密码学、分布式存储、数字签名等技术,被称为计算机领域的新型应用模式,将推动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引领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迈进。作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中的每一个区块链都包含一次交易信息,便于追根溯源,若对其中某个数据块进行修改,必须修改所有依序连接的非对称加密数据块,这就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当前区块链被广泛应用于政务、医疗、金融等众多领域,解决了信息不可追溯、传输效率低等问题,优化了多个领域的用户服务体验[1]。2016 年我国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白皮书》;2017 年深圳蛇口自贸区成立国内首家“区块链”主题图书馆;2019 年南昌市成立国内首个区块链学院。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的信息纷至沓来,各类信息搜索方式和文献存储平台,给用户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也对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为图书馆重塑空间形态、管理机制、服务手段等提供了条件,有利于解决信息流通领域监管盲点、隐私泄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促使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1 现阶段数字图书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空间利用问题
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化资源在馆藏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数字图书馆采购数字化资源和建设专题数据库,所需投入的成本也在逐步增加。而为了满足科研用户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数字图书馆依然需要采购纸质文献资源,并根据需要扩增馆舍空间。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图书馆一方面需要做好纸质资源管理工作,合理规划利用物理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做好数字化资源整合工作,借助多种数字化工具适时扩充数字化空间。目前很多图书馆处于数字化建设探索阶段,在数字化空间建设方面经验不足,无法很好地采集和利用数字化资源。加上现有物理空间有限,若一味地增加馆藏资源储备,势必会影响用户对阅览室、多媒体室、休闲区等空间的使用需求。
1.2 资源建设问题
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处理,将纸质资源转化为电子化资源,集中存储于云服务平台,并利用数字媒体进行传播推广,这是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必要程序。然而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表现在服务系统容易遭受黑客入侵,管理人员若操作不当也容易导致数据丢失。部分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既有的配套设施无法满足数字化管理的要求,难以对馆藏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处理,对数据的描述、挖掘不够充分,不能发现多种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无法保障信息服务的专业性。在数字化资源传输阶段,若缺乏必要的加密技术和防护措施,极易引发侵犯版权、数据泄露等风险,直接影响到信息服务的有效性[2]。
1.3 人员管理问题
近年来,图书馆界加快了数字化建设进程,在数据挖掘、数字参考咨询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总体而言其广度、深度还不够。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教授指出,如今的数字图书馆模式依然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延伸,是传统服务能力的简单提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不仅需要现代化技术支持,也需要做好人员管理工作。目前很多图书馆囿于传统体制,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管理效能偏低。部分图书馆疏于对馆员进行技能培训,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合理利用馆藏资源,对新型技术的了解不够,不能平衡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导致纸质资源闲置,电子化资源管理无序[3]。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用户对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对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全面掌握用户个性化需求,从海量数据中准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对图书馆而言是一个挑战。
2 数字图书馆管理中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必要性
网络环境下,用户更容易参与到图书馆管理中,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这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数字图书馆要想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有必要引入区块链技术。
2.1 辅助改善图书馆占用户的信任关系
区块链借助时间戳、数据加密等技术,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就如同将这些信息放在“黑匣子”中,能够极大地提高数据存储的准确性和传输的安全性,便于管理人员随时获取利用,有助于强化用户对图书馆的信任感。数字图书馆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设置用户身份验证、点对点服务等功能,解决身份安全、数据丢失等难题,自主接收用户提出的请求,主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智能合约,增进用户对图书馆的认可,有利于图书馆更好地掌握用户需求,推动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变革[4]。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多向信息交互,使得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发生了变化,促使图书馆更加注重用户需求,推动图书馆向数字化空间拓展,由网络资源的被动采购者变为网络服务的主动提供者。可以说,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为图书馆管理创新提供了动力,将进一步深化图书馆的数字化变革。
2.2 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支持
数字图书馆拥有很多计算机设备和中央处理器,倘若服务系统受到攻击,势必会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效果[5]。而采用嵌入式开发的方式,将智能合约这项区块链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嵌入服务系统中,便于参与各方共同制定合理的智能合约,由于区块链中各区块上的代码是面向各参与者公开的,合约运行后任何一方都无权篡改和控制,有助于为数字图书馆提供安全、透明、可靠的数据运行环境,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获取的完整性,为图书馆智慧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时间戳的应用让各项数据可追溯,便于图书馆对馆藏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保障区块链中各项数据的完整性,为数字图书馆开发智能设备、优化业务系统等提供了支持,也有助于全方位提升服务系统性能。
2.3 提高数字图书馆整体管理效能
根据用户访问和开放对象的差异,区块链可分为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三类[6]。区块链中多个独立的功能区块依序连接,利用哈希函数实现不同区块之间的响应,若修改其中某个区块的内容,必须对所有区块进行修改,由所有节点共同对系统信息进行备份,这有助于提高图书馆资源管理的安全性。区块链具备去中心化的特点,能够保障系统中所有节点中数据的均衡分布,让各节点有相同的话语权,都可以获得完整的交易信息,避免系统运行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以分布式网络的方式全面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共识机制能够在区块链系统中创建对应的规则或决策信息,提高数据响应效率,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加密技术的应用则保护了区块中的所有数据,为图书馆数据采集、挖掘、传输等提供了可靠的环境。
3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馆藏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石,也是数字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建设涵盖馆藏资源公有链、用户信息私有链、数据分发模块的信息管理系统,三者相辅相成,有助于创新馆藏资源建设模式,确保馆藏资源建设的安全性、高效性,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图书馆基于区块链的馆藏资源管理系统架构
3.1 馆藏资源公有链
公有链可随意接入网络节点,数据读写权限面向所有用户,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应用,便于参与者在线自由提交、读写数据等,有助于数字图书馆建设馆藏资源公有链,集中存储和整合馆藏资源,促进优质信息的共建共享。数字图书馆设置具有分布式架构的公有链,能够实现计算节点的自由部署,完全不受第三方平台的限制,这就有助于数字图书馆与出版社、互联网企业等之间强化协作,促进不同平台之间资源的有效衔接,促进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纸质文献与数字化资源管理水平。公有链去中心化的结构,也便于广大用户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来,便于馆员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全面掌握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不断优化馆藏资源管理体系[7]。
3.2 用户信息私有链
私有链的写入权限仅限于组织内部,具有交易速度快、完全去中心化的特点,能够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内部节点中的信息被随意篡改。用户信息是数字图书馆掌握用户需求的必要依据,有助于图书馆做好文献采访、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工作。数字图书馆可以建设用户信息私有链,对用户检索、借阅、下载馆藏文献的情况进行采集,并分布存储于相应的功能模块中,提高用户数据管理和利用效率。为了切实保护用户隐私,避免用户信息被泄露或随意篡改,数字图书馆可以选择性开放部分权限,利用中心机构控制数据修改权限,避免用户信息被篡改[8]。同时数字图书馆可以借助智能合约技术,在与出版社、数据供应商等共享部分用户信息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开放用户数据读取权限,这样既能够保障与合作者共享用户信息,也能够保护用户隐私。
3.3 数据分发模块
为了提高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响应速度,促进用户与内部区块链之间的信息交互,有必要建构数据分发模块,用于多方采集用户信息,并将所获取的用户信息传递至私有链中进行存储。当用户发出服务请求后,该模块会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判定请求类型,迅速采集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及时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资源,并将该过程获取的用户信息存储于私有链中。在这个过程中,馆藏资源公有链发挥着跨平台信息共享的作用,用户信息私有链发挥着集中化数据管理的作用,而数据分发模块不仅发挥着用户信息采集、分析的作用,也是两者之间的信息传输桥梁。
4 区块链驱动的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区块链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带给社会各行各业深刻的影响,在数字图书馆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数字图书馆要想走出管理困境,有必要强化区块链研究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块链发展策略,占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制高点,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切实体现区块链应用价值。
4.1 建立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仓储
在全球信息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网络资源数量迅速增多,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随之而来的是需要解决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互信问题。数字图书馆引入区块链技术,能够建立全新的分布式数据仓储,利用公钥对用户访问馆藏资源的权限进行设置,利用私钥对单个用户利用数字图书馆的权限进行设置,便于数字图书馆对馆藏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以及去中心化可以使数据更安全可靠,这也有助于建立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9]。例如,全国数字图书馆平台就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了具有开放式界面的信息服务系统,方便馆员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上传、分析、传输和利用,拓展了数字图书馆既有系统的管理范围,提高了对各类数据资源的管理效率。
4.2 制定区块链应用的标准规范
目前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区块链的应用,正在加快开发相关的技术标准。2018 年美国图书馆就针对区块链标准问题进行了在线讨论。我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区块链行业要强化自律,建立健全行业准则和服务规范。作为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全新领域,制定区块链标准和规范,是图书馆人保障区块链应用效果、提升社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数字图书馆有必要结合既有实际,加快开发区块链相关标准,制定合理的区块链发展方案。如在数据仓储运维过程中,图书馆管理者可以建立公共账本链,将重要信息存储于各时间节点上,从时间维度生成数据,这样所有的区块有序排列,检索更新数据更为便利(如图2)。借助哈希算法对数字签名进行存储,在交易数据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校验签名数据和公钥地址有效性的方式,确保链上数据的真实性,提高数据仓储的质量控制水平。
图2 数字图书馆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更新过程
4.3 设置知识版权保护机制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来源多样,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增加了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的难度。数字图书馆将区块链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发挥区块链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可追溯的特点,能够提高馆藏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减少和规避山寨产品横行[10]。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可以采用数字身份认证机制,对所有区块链的参与者进行身份认证,结合时间戳技术记录作品的上传发布时间。另一方面,对于交易信息的运作流程,可借助智能合约技术进行自动记录,确保区块链上交易过程的透明化,保障用户访问的有效性,促进原创产品的传播,让创作者获得更大的效益。此外,对于原创作品的上传、修改、流传等任意环节,均可加盖时间戳,保障原创内容可追溯。在产品确权环节,可借助数字指纹提取技术保障作品原创性,借助数字签名确定权属,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效证明。例如,由北京亿生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亿书”平台,具备数字产权保护、交易、出版等多种功能,能够利用区块链对原创作品进行加密,实现版权信息溯源验证。
4.4 重视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区块链在图书馆界的应用时间不长,在实践中还需要解决诸多难题。数字图书馆要继续深入研究,多方采集有价值的资源,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技术动向,为区块链的应用提供充足的理论储备。图书馆员要全面掌握区块链相关知识,关注区块链的行业标准设计、版权保护相关法规等,学习其他机构的先进经验,为优化管理服务模式提供依据。同时数字图书馆要强化人才培养,制定区块链相关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和知识讲座,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数字图书馆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奖优罚劣,有效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做好岗位设置和职能分配工作,安排懂技术、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落实区块链开发工作,确保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多个行业的主流,必将极大地改变社会各界的信息传播生态。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区块链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有助于改变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机制,提高馆藏建设的智慧化水平。区块链是图书馆界持续关注的前沿技术。2017 年美国发布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中指出,区块链已经被列为影响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虽然国内图书馆界引入区块链的时间不长,在实践发展方面尚有欠缺,但图书馆人更应该保持对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敏锐嗅觉,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寻求新突破,借助区块链技术深化改革现有管理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会应用于更多服务场景中,为数字图书馆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