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能“运动式”减碳

2021-10-19陈向国

节能与环保 2021年9期
关键词:孟玮碳达峰绿色

文 本刊记者 陈向国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却出现了有些地方、行业、企业的工作着力点‘跑偏’,行动措施不符合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先立后破的要求”。8月17日上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回答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运动式”减碳和“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一刀切”问题时说。

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孟玮说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目标设定过高、脱离实际。有的地方、行业、企业提出的目标超越发展阶段;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有的金融机构骤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二是遏制“两高”行动乏力。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但有的地方口号喊得响,行动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违规上马“两高”项目,未批先建问题比较突出。三是节能减排基础不牢。“碳达峰、碳中和”与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一脉相承,有的地方对节能减排工作不够重视,能耗“双控”落实不力;有的行业没有扎实做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而是寄希望于某种技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有的机构蹭热度、追热点,热衷于打标签、发牌子,碳中和“帽子”满天飞。

“这些现象,可以说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此,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既要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也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孟玮说。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根据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8个督察组的反馈,山西、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云南8个省(区)均不同程度存在对高耗能、高排放(下称“两高”)项目管控不力的问题。

从各省存在问题的强烈程度来看,辽宁、安徽、江西、云南主要问题为对“两高”项目管控不力,河南、湖南、广西、山西则存在控制“两高”态度不坚决或上马“两高”项目冲动的问题。

在管控不力的四个省份中,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甚至主动违规推动“两高”项目建设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辽宁省各地上报拟投产达产重点用能项目中,有37个项目没有取得节能审查意见就擅自开工或建成投产;安徽省六安市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公司150万吨/年球团项目未取得能评审批手续,2019年违规开工建设,省、市、县三级发展改革部门明知其违法行为却不制止;江西省九江德安万年青水泥6600吨/日熟料生产线等9个项目未取得节能审查批复,擅自开工建设,相关地市发展改革部门一直未制止企业违规建设;云南省曲靖市、楚雄州工信部门违规为云腾建材公司和一鑫玻璃制品公司进行备案,两家企业先后于2016年12月和2018年8月建成投产,督察进驻时仍在违规生产。

而存在“态度问题”的四个省份大多都是因为存在盲目上马“两高”项目冲动。河南省的问题仅是“态度不坚决”,如安阳市本应于2020年组织淘汰4.3米以下焦炉,实际上将安钢集团淘汰外迁的180万吨/年焦化产能算作本市压减指标,规划建设480万吨/年焦化产能,导致安阳市2020年焦钢比高出国家要求45%;湖南省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坚持续建,编制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时,仍允许怀化发电项目采用当地石煤作为燃料;广西省在未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情况下,“十四五”上马“两高”项目冲动依然强烈。水泥熟料等高耗能行业产能持续扩张,12个在建项目产能达1734万吨,是“十三五”增量的2.9倍;能源大省山西被批评得最狠,包括上马“两高”项目愿望强烈,能耗双控抓得不紧,审查监管责任落实缺位等问题。全省计划上马178个“两高”项目,预计能耗5942万吨标准煤,大幅超出“十四五”新增用能空间,能耗双控形势严峻。178个项目中,101个在建或已建,其中72个手续不全,比例高达71.3%。

“近期,按照党中央部署,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检查,督促各地压减拟上马的“两高”项目350多个,减少新增用能需求2.7亿吨标准煤,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专项检查中也发现,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不少地方的决心力度和工作成效还存在差距,一些突出问题仍亟待解决。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能耗‘双控’制度,制定出台三年工作方案,指导各地扎实有力有序做好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撤下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孟玮说。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遵循“1+N”政策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孟玮说。

“‘1+N’政策体系将在十个领域采取加速转型和创新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于7月24日,在主题为"全球绿色复苏与ESG投资机遇”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披露了“1+N”的政策体系的内容。

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十四五”时期,要严控煤炭消费的增长,“十五五”时期要逐步减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发展绿色氢能。

二是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遏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盲目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

三是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设施。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净零能耗、低碳建筑,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绿色低碳理念,建设低碳智慧型城市和绿色乡村。

四是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发展电动氢燃料电池等清洁零排放汽车。要建设加氢站、换电站、充电站。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污染排放脱钩、减缓气候变化的治本政策,加强相关领域的立法,坚持生产责任延伸制度,推动静脉产业、动脉产业的发展,鼓励推广再制造,建立完善让所有参与方都能够受益的方式。

六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究发展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储能、绿色氢能、电动和氢燃料汽车,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资源循环利用链接技术等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

七是发展绿色金融。以扩大资金支持和投资,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八是出台配套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完善财政、税收、价格等鼓励性经济政策,明确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引导资金、技术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九是建立完善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要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另外还要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既有助于增加碳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也有助于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下一步,将积极推动该领域行动与合作,大力推动植树造林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联合国及有关国家继续推动相关领域国际合作的倡议。

猜你喜欢

孟玮碳达峰绿色
绿色低碳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发改委:防止失信认定泛化扩大化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