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状况与预防控制意义评价
2021-10-18朱伟东
朱伟东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状况并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意义。方法 本次纳入研究对象总计11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纳入对象收集年限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2021年1月起,实施现代化结核病防治措施。将实施前收集病例纳入对照组,将实施后收集病例纳入观察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总肺结核发病状况,并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4-63岁属于疾病的高发阶段,发病例数占比为84.55%(93/110);发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实施预防措施后,观察组弱阳性例数高于对照组,强阳性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实,肺结核发病密切相关于患者年龄及性别等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肺结核预防方案,可提升预防控制效果,社会意义显著值得重视及借鉴。
【关键词】 肺结核;发病状况;预防控制;影响因素
肺结核属于呼吸道系统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疾病具有发病率及死亡率双高特点,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影响及威胁。现阶段,我国加大力度防控疾病传播,显著降低了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肺结核负担仍然繁重。相关研究证实,人体因为感染肺结核杆菌后影响肺脏导致发病,疾病进行性发展,会逐渐影响侵袭多个器官,且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疾病尽早治疗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于疾病的控制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中将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现代化结核病防治措施前后疾病预防和控制效果,为工作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对象总计11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纳入对象收集年限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照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5-68岁,平均(43.23±3.26)岁。观察组,男37例,女18例,年龄6-68岁,平均(43.36±3.32)岁。以上不同组别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纳入对象结核抗体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存有明显征象,并连续三次病理学确诊,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合并其他肺部病变者;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科室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密切关注疾病发展情况,遵照医嘱给予药物;进行疾病常规宣教,提供生活及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如何控制疾病的传播,保证家人和亲属健康。
1.2.2观察组
本组实施现代化结核病防治措施,具体方法为:(1)多途径对肺结核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可以在医院等待区播放肺结核知识宣教视频,书报栏放置纸质宣传手册,详细告知疾病的预防措施、治疗措施和方法、疾病危害等,提升患者对疾病重视度,同时告知现阶段治疗效果鉴定患者治疗信心;医院也可以组织宣传活动提升民众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能够强化疾病防控意识及能力,确保早期发现疾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隔离获得更加理想的疾病治疗和控制效果;(2)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明确疾病情况后给予药物,详细介绍药物作用机制、治疗措施和不良反应等,要求患者严格要求遵照医嘱用药,不得私自更改药量;(3)患者建立电子档案,详细介绍基本资料,如果患者为流动人群,那么可随时将病历资料转移到新接受医院;后期治疗时需要及时更新临床资料;(4)居住环境保持整洁,长期接触人群定期接受肺结核检查,做好预防措施,可通过接受接种卡介苗提升机体预防能力;新生儿或是幼儿特别注意定期接种疫苗;(5)对患者进行生活及饮食指导,要求戒烟戒酒;积极锻炼身体,提升自身抵抗力,控制疾病发展。
1.3 观察指标
汇总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疾病预防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对比不同阶段疾病预防措施效果,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作为对比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输入SPSS22.0软件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接受x2检验,( ±s)表示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为P<0.05。
2 结果
2.1患者年龄和发病情况关联分析
总计110例发病患者中,4-15岁发病患者共2例,占比1.82%;16-23岁发病患者共11例,占比10.00%;24-52岁发病患者共72例,占比65.45%;53-63岁发病患者共21例,占比19.09%;>64岁发病患者共4例,占比3.64%。由此可知,24-63岁属于疾病的高发阶段,发病例数占比为84.55%(93/110)。
2.2发病患者年龄情况分析
发病患者中,男性72例,占比65.45%,女性38例,占比34.55%。发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2.3预防控制后实验室结果比较
观察组弱阳性例数高于对照组,强阳性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阴性例数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肺结核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痨病,指的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诱发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病灶高发区域为肺部、气管、支气管及胸膜,疾病发病率及致死亡在传染性疾病中排名第二。疾病发生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一,部分患者甚至无明显临床症状,常于健康体检中发现患上肺结核。病菌在患者咳嗽、打喷嚏、甚至是大笑或是大声说话过程中排出到空气中進行传播。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24-63岁属于疾病的高发阶段,发病例数占比为84.55%(93/110);发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时可作为依据。
实施预防措施后,观察组弱阳性例数高于对照组,强阳性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控制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肺结核疾病是可预可防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病后接受规范治疗,确保治疗效果同时可降低疾病影响,社会意义显著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方彪.肺结核患者发病情况及预防控制措施的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v.35;No.221(3):97-98.
[2]谭晶,宋沈超,魏绍峰,等.贵州省部分县区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0,v.47(5):189-193.
[3]景睿,王美花,蔡俊丽,等.2018年济南市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分析[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20,9(1):64-67.
[4]汪娟,许缃,姜静,等.2013—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特征登记转归分析[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9,v.8(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