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足山印象

2021-10-18李德祥

大理文化 2021年10期

李德祥

鸡足山我已经去了两次,每次去都带着极为虔诚的心情,所谓心之所想,言行俱焉。所以第一次去就把车停在了住宿的酒店,从检票口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了金鼎寺,期间没有骑马、没有坐缆车,大概用时4个半个小时的时间。可惜天气骤变,山顶云雾缭绕,回望来处云雾蒙蒙。自然是跪拜、许愿和参观,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金殿居然用了高纯度黄金,当真是金光闪闪,装饰精美,名不虚传。花5块钱喝一杯放了核桃碎屑的红糖姜汤,竟是满口溢香,热气盈身,口感极佳。

第二次去带着爱人一同前往。因照顾她体力有限,只好下段开车,中段走路,上段坐缆车,步行就少了许多,遗憾的是少了很多登山的乐趣。不过爱人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消除了我自认为的遗憾。她说,人到心到,尽力而为,就是虔诚。这样的际遇,逐一跪拜许愿就多了一份心安,但是再品红糖姜汤水就少了第一次的感觉。我行文至此,心里默念,有机会要拿出一两天的时间,还要去一次,还要步行上山,让我疲惫的身心在走走停停的过程中逃离万丈红尘,在鸡足山无边的底蕴中得到些许慰藉。

公路犹如一条玉带,又转过一道弯,径直把我们带到了鸡足山小镇的下面。霎时间豁然开朗,两边左来右去的单行线,中间一座风雨桥,就是洗心桥,不时有游客停车登桥,拾级而上,可以抚摸汉白玉栏杆顶端的莲花柱头,仰望桥顶的三重飞檐,幸有红色的桥柱支撑其精巧,柱石粗獷圆润,阁尖勾心斗角,与方形的桥面和阁台,映衬着斗拱和阁檐的彩绘,“洗心桥”三字朱红畅行,竟是那样的潇洒飘逸。在洗心桥小驻,就可以看得到鸡足山镇的民宅、学校、商店……顺着山势高低错落,掩映在绿树和鲜花丛中。但是最先映入眼帘的,则是和洗心桥并排矗立的玉净瓶。原谅我的浅薄鄙陋,姑且就这样命名吧,因为我是真没有看到和查阅到这一造型的名字,线条优美的、素颜的、纯净的玉净瓶身,瞬间让我没有了私心杂念,瓶底自然是莲花瓣形状的基座,两台外围的水池形状也是曲线围成,当中一泓清亮的泉水倒映着山色。我心里寻思怕不是观音从南海捎来的么,高挑的瓶身就矗立在那一弯青绿之中。映衬着周围的绿树红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其高贵和雍容。

鸡足山镇虽然不大,但是对于初到此地的游客却是觉得很是新鲜和陌生。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已近黄昏,在携程网上预定了住宿,按照导航却总是找不到。只好打电话给店主,等了很长时间,才等来一个年轻人开着一辆面包车来接,此时双方都打着双闪,倒也接洽顺畅。他一个劲儿说对不起,早交代了他兄弟来接,不料却没接到。跟着他开了一两分钟,走过灯火通明的短街,蹩进一条窄窄的短路,向右转下很陡的坡道,左弯右拐,车子才终于停在了他家的老屋院子里。老屋却不老,一看就是刚装修过的,过了厨房就是一栋三层小楼,这似乎叫民宿还比较贴切。安顿下来就地吃饭,自然是家常饭菜了。他推荐一种酒,据说当地比较有名,当时没记住叫什么酒,觉得味道跟我平时吃的酒也差不多。直到第二次去了才弄清楚,那酒叫做李太公酒。李太公是位远近闻名的中医,常常入鸡足山采药,由此得到了高僧的精要指点,自酿此酒并为朝山信众把脉问诊,名声远播。1943年,徐悲鸿曾访鸡足山品此酒,引画意作《雄鸡竹石图》等墨宝,传为佳话。

小镇不大,却很有特点,这个特点非卫星航拍或者高空俯视不能看出端倪。此所谓不识此镇真面目,只缘身在八卦阵。鸡足山镇的建筑布局和道路设计,竟然是一个八卦形状,小镇圆形的小广场即为八卦图的中心,四周的房子则组成了八卦图的外沿,建筑自然是大理的白族风格,显得开朗、端庄、大气,简约而不简单,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天时间尚早,洗心桥附近的路边有卖水果的,有七八个带着摩托等待游客以推销住宿餐饮的人们。整个小镇内民宿、餐馆非常多,而且有的还在不断的升级改造。小镇是山镇,却能依托名山打造成俯瞰全貌才能感悟的特色。

登临鸡足山,需抱着朝圣的心情,即使一树一花、一叶一草,都蕴藏着指引你走向希望的灵性。我选择登山就多了一步一路寻觅、一阶一寸思悟的修行。

登临鸡足山,从检票口开始往里步行。看着身边一辆接一辆的汽车从身旁或快或慢驰去,更坚定了我徒步的信念,从九莲寺旁边的小道而上,这段路自然是平缓和富有意味的,中间一块的地砖镶刻着莲花的图案,让人一走向鸡足山便联想到观音的莲台,心底便升腾起对佛教圣地的虔诚。路上遇到穿着黄色僧衣下山的师父,不由自主站在路边让行——他们这一去,或云游,或超度……佛法无边,慈航普度,善莫大焉。再往上走,久不爬山的双腿又酸又疼,但是这一段才是最别致的风景,时不时有小鸟的鸣唱,听着溪流的潺潺,看着或参天或歪斜的老树,这里一枝那里一枝随风飘摇的山花,真想就在这里流连,再不回尘世的喧嚣。

从鸡足山中巴车站到索道站,可以算作是中段。这一段的上山台阶就显得有些单一。没有飞瀑的点缀,只有台阶的延伸,路边的碧云寺清幽雅致,山地自行车赛道若有若无,让人不由自主想象比赛的惊险刺激。走走停停,不时看一看远处的山,竟是已经“更上一层楼”。妙香街是此段登山路上可以稍事休息的去处,街不长,但是台阶两旁的店铺干净整洁,凉棚下面的桌椅板凳一尘不染,不管你消费不消费,老板娘总是热情与游人攀谈聊天,让大家疲惫的攀登途中既感到商业的气息又感到人性的温馨。妙香街上去,就到了索道站,就到了登临鸡足山最艰难的上段。你在山道行,头上也有人,索道上下滑动,可以感受到里面的游人谈笑风生,拍照留念。但是,与他们相比,一直坚持步行上山的我们,就多了这一份坚持和韧性,也多了因疲倦而驻足的惬意。越到接近山顶的地方,台阶越是陡峻难行,内心越是充满胜利的希望。这种感觉,非亲身经历过的人绝无此体验。到了迦叶殿,可以感受到威严与法度,寂静而肃穆,佛法无边的底蕴,倾刻间弥漫了身心——鸡足山号称“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据传,这里是迦叶尊者的道场。一鼓作气,终于到达海拔3240米的山顶,熠熠生辉的金殿,雄伟高耸的楞严塔,庄严的大雄宝殿……随着众生点燃香烛,我的内心竟是充满着喜悦,一种历经艰辛战胜疲倦战胜松懈终于成功了的喜悦——只要凭着一种信念,一颗纯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自己。一路上山,不见几人,但每个人来到这里都希望梦想成真。看来有一些虔诚的游者希望佛祖保佑——希望值可以从虔诚的跪拜看出端倪,有的长跪不起,有的念念有词,有的绕塔转运……

经过查资料,鸡足山原叫“九曲岩”,因“前有三距,后起一支,形若鸡足”。据记载,徐霞客曾两次登上鸡足山,许多的大家也曾登临,留下许多佳话。此刻,站在鸡足山石前或金鼎寺前俯视,我感觉自己的心胸渐渐舒展到无限的大,眼下一览众山小。此刻的我经历漫长跋涉,已经不是身处山脚的我,也不是身处半山腰的我。此刻的我俯瞰点点村庄、座座小山,迎着山风拂面,远山逐渐隐去,淡到与天同色,淡到可以用花青在宣纸上的一抹,令人心旷神怡,蓝天白云,对比鲜明,那云却也神奇得很,似龙,似虎,似航空母舰,似棉花,似山峰,似蘑菇云……神奇变幻。我就这样静静地在金鼎寺前呆立,感受眼前来之不易的鸡足胜景。

编辑手记:

《游在沙溪》是新沙溪印象的游记散文,作者记录了沙溪新貌的很多细节,以寺登街为中心逐渐往外扩展的区域让人有着丰富的旅行体验。先锋沙溪白族书局以独特的设计将文化氛围融入书香,风格各异的客栈民宿把自然风光和人文乡土带到居住感受中,那些独属沙溪的慢时光令人为之向往。大理古城是大理众多古镇中最亮眼的名片之一,不仅每天有大量的游客来访,这个活态的古城里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故事,《初访大理古城》的作者以一种细腻的女性视角将初见的场景与内心的碰撞刻画得真实可感,古城丰富的内涵也跃然纸上。美坝村位于喜洲镇,《苍山之麓有美坝》写出了美坝村庄里的安逸和静美,眼下满是诗意的乡村田园风景,同时喜洲这个富有人文底蕴的地方也在山水环抱中闪闪发光。在雨中漫步古道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雨中拜访凤阳邑古道》以悠缓并带有思考追忆的笔触去感受凤阳邑茶马古道的历史遗韵,在思想和实景的碰撞下,古道的魅力更加令人回味无穷。鸡足山在大理乃至云南这个地域都是耳熟能详的景点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拜谒,《鸡足山印象》是作者亲身徒步游历的记录,这份坚持和喜悦收获了别样的难忘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