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创造未来
2021-10-18蔡阳合
蔡阳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在佛山有这样一所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创造未来;坚持创由心生,生生不息,构建“创生教育”新体系。它就是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联和吴汉小学(以下简称“联和吴汉小学”)。
联和吴汉小学坐落于佛山咏春拳先祖叶问的故乡、文化之乡——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管理处,是罗村管理处学校改薄工程中首批撤并的镇属学校,由原联和小学和杨溯珊纪念学校撤并改造扩建而成。2008年,经原罗村街道党政办与港澳乡亲吴汉先生共同商议,命名为“联和吴汉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有63个教学班,入读学生2953人,教师163人。
一、“创生教育”探索之路
近几年,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特色打造,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特别是在科技教育特色课堂上培养了大批热爱科学技术的优秀学生,在各种科技竞赛中展露锋芒并夺得了优秀的成绩。联和吴汉小学教学效益、教学品牌逐渐凸现,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一颗冉冉上升的“品质学校之星”。
联和吴汉小学建校初便踏上了学校文化的探索之路。探索初期,学校开展了“少先队部垃圾分类环保活动”,并重点打造科学创作特色文化,“綠色科技教育”理念奠定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为进一步清晰定位,贴合时代发展,学校将“绿色科技教育”深化为“创客教育”,学校科创课程特色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当学校文化概念越发成熟时,学校发现,创客更倾向课程特色,但不能作为理念统领全校。因此,联和吴汉小学拓展概念,开启了“环创教育”的探索。2020年,学校进一步深化理念,充实教育哲学深度,“创生教育”由此诞生。
二、“创生教育”——以生为本,创造未来
创,《说文解字》记录“创”本作“刱”,以第一次掘井表示事业上的初次做法,现主要应用“开始,开始做”及“独特的”字义。从开始做,到成为“独特”,它是一种开拓性的动作,鼓励实践与探索,在一次又一次的开始中造就新的事物。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说文》。生,是生命生长的过程,是从存在到前进变化的时间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创即创造产生,生即生而成长。“创生”包涵了“创造”与“生成”。基于教育的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个体,故此处的“创造”应以创造出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为要旨;“生成”是指事物不断发展和超越,也就是教育目标在学生身上的实现。作为教育过程,创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立足于现实状况,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孕育——始创——生成——生长”的过程。作为教育的目标,“创生”则是从无到有的孕育和创造,由单一到综合的生成和发展,由弱到强的生长和壮大。“生”是学生,也是教师、家长,它是广义的生命体,“创生”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本质是指创设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环境生态,以此导引师生不断获得新的、创造性的发展。
“创生教育”,是基于“生本教育”的思想指引,以学生为主体,植根生存、生活、生命思维,激发学生描绘人生的使命感。以五育融合为检验标准,通过生活、生命、生存、创造、创意、创新六个课程奠定学生终身可持续全面发展的基础,尊重并鼓励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思辨创造的能力,培养出未来的创造者。如何达成“生”的目的?学校从“生本教育”中取得灵感,总结出“三生”与“三创”概念。
(一)生命、生活、生存
1.生命的意义——用故事润化品德修养
将乐安花灯、罗村孝德、状元文化、咏春文化等区域文化精神财富融入德育,构建校本德育体系。
2.生活的技能——以实践感受自然与成长
教育需要“接地气”,劳动实践与社会接触是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以菜园、研学活动等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与身体素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感受耕耘,感受收获。
3.生存的本领——以课堂打下知识基础
通过课程与活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国家课程基础,为更高的起点、更多的知识铺路。
(二)创造、创意、创新
鼓励创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创意,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试错;鼓励创新,让学生主动尝试,知新创新。
三、“创生教育”产生背景
(一)基于我国教育方针——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国家进一步强调了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在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未来学校:定义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新教育模式》白皮书指引了未来学校以创新人才、创新技能、自主学习培养等为主的八大特征,未来的教育,将重点部署“智能”教育建设。在坚持“五育”并举与德育为先的基础上,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二)基于南海区教育品牌——品质教育·智学南海
在佛山市南海区委、区政府“品质教育·智学南海”教育发展战略的牵引下,南海区深入实施品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连续出台政策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育品质。2020年,佛山市南海区入选国家级新型教与学改革实验区,致力于探索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支撑下适应南海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变革教学方式,推动人才培养方式变革,满足新时代和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在德育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南海区整合德育资源,全面深化“一个创建”,大力建设“两个阵地”,合力落实“三大工程”,广泛开展“四大主题活动”。“一个创建”即到2020年底,实现全区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100%覆盖。“两个阵地”即完善校内活动阵地(挑选2-3个学校建成功能齐全、运行完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同时挑选5间学校各建成1个新时代南海讲堂示范点),拓展校外活动阵地(充分发挥村史馆、乡情馆、家风家训馆、乡村振兴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通过与学校联建共建方式,将其打造成为未成年人固定教育场所)。“三大工程”即家庭教育普及工程、先进典型培育工程、儿童关爱工程。“四大主题活动”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未成年人工作品牌。科技与创新,智慧与未来,将是南海教育的代名词。
(三)基于狮山镇教育发展——和美博爱,点亮未来
区域的发展需要人才,我们的教育正是“城市狮山”部署的重要一步。未来五年,狮山教育遵循“和美博爱,点亮未来”的理念,进行改革和发展。对已有的“一校一特一品”特色建设项目提升内涵、营造亮点,探索从教育特色上升为教育品牌的路径。以加强美育为切入点,在所有学校开展不同的体育、艺术活动,提升区域体艺特色品牌;以创客教育为切入点,在有条件的学校打造科技创新特色品牌;举全镇之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打造书香乡镇品牌,建设学习型乡镇。
开展创客教育,培育创新成果。通过造物与分享,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跨学科应用人才。进一步优化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学科融合,降低创客门槛,增强创客体验。尝试推进创客教育“四个一”工程,即力争实现每个学校有“一位创客指导教师、一门创客校本课程、一间创客实验室、一批创客社团”;加强科学教师培养,打造一支熟悉STEM教育理念、胜任创客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政府对创客教育重视和投入,狮山镇教育发展中心创建“创客教育指导中心”,积极参加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教育培训”,擦亮若干个科技创新项目,打造若干所创客教育示范学校;每学年度举办“创客节”,评选“创客小达人”“科技之星”。
开展大阅读活动,创建读书品牌学校加强阅读环境和资源建设。完善学校的阅读环境,改善图书馆、阅览室,丰富电子阅览资源的提供渠道,及时更新藏书质量;在教室设立“读书角”,在校园设置“劝学园”“读书宣传栏”“图书漂流书柜”;学校和社会公共图书馆密切结合,促进学校阅读与社区阅读相融合;推动家庭建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构建以“学研行”组织为标志的教育管理新机制。通过以行定研、以研定学、以学促行,聚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在常规教研、课堂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学科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质量评价等七个方面实现突破。
(四)基于我校教育需求——养正、启志、拓新
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从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出发。联和吴汉小学的教师群体呈年轻化,40岁以下教师占72%。学校积极给予教师成长空间与学习平台,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方针。多年前,学校以本地生源为主体,经规划变动、校区拓展,学校生源扩大至周边乐安、长信、光明片区。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家校互动参与度不高,学生基础弱、行为习惯较差,生源的变化也给教师的积极性带来一定的打击。让教师重燃自信,重拾对学生的爱意,让学生点燃生活激情和学习动力,是联和吴汉小学顶层文化构建的重要思考。
小学教育阶段首要任务仍是“养正”,即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培养,这也正是学校较大比例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的版块;其次,学生因地域构成多样,对学校难以形成归属感,对学习缺乏目标,我们需“启志”,利用德育研学、地域故事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学习积极性;最后,应承现代教育与南海趋势,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创造性思维,为创新型人才奠基。
回归生命的生成与发展,从养正、启志、拓新三个方面探索,形成既倡导培养创造性思维,也服务师生成长的“创生教育”理念体系。
(五)基于我校生本传承——以学生为主体
创新人才的培養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样重要。学校“创生教育”以生本教育为理论基础,并将生本教育融入到“创生教育”中,形成既具备理论基础,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又富有创新性、品牌性的创生教育体系。在教师学研行培训中,学校贯彻并不断优化着“生本教育”的理论精华: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学生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让教育走向生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创生教育”理念体系
(一)办学理念——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创造者
创生教育是以生命个体为主体,引导其品德修养、夯实其知识基础、锻炼其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其自主生长的教育。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创造必先启志,创生教育将“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创造者”植根于每一位成员心中,构筑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有理想、目标、动力,使教师信任学生放手试错,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描绘未来,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
“创生教育”强调自主学习,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办学要去标准化,必须个性化、定制化。每个学生需具备自己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节奏、定制学习内容的素养。
(二)育人目标——培育未来时代的创造者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技能、懂得终身学习和自主驱动学习的人才。创生教育以德为本,以生态探索为平台,着力于劳动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未来时代的创造者。
(三)办学目标——打造和融和美的创生校园
创生校园是顺应自然的人性化环境,它体现的是生本教育观与生活教育观。学校将自然、劳动、家庭、社会融入到教育中,让师生从苗圃中认识生命,从劳动中认识生活,从社会中认识生长,全校成员融合创新、和乐尚美,为成长与发展筑基。
(四)一训四风
“一训”即校训:和融创生,和美吴汉。这是面向全校师生的告诫与行为指引,“君子和而不同”,要成为优秀的创生人,既要发展个性,也要爱护集体。我们倡导每一位学校成员在认识生命、学会生活、掌握生存的过程中,积极地创造未来的人生,并以此为目标进行学习、探索、实践。“四风”,即教风——耕心育人,桃桃生芳;学风——广学思辨,日日知新;校风——和融共创,生生不息;家风——传爱立身,点点同行。“四风”则是全校师生、家长不断实践,自然而然形成的群体风气。“四风”环环相扣,相互成就,先是教师形成良好教学风气影响学生,再有学风。教风和学风共同形成校风,最后校园反哺社会,折射出家风。
五、“创生教育”实践
“创生教育”的实践者与受益者指向学生、教师和学校。培养学生,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探索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成长,让其成为热爱生命,有创造力的人,为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德育建设养其正,修其身;通过劳动实践与展示平台启其志;通过“课程超市”及校本课程拓其思维,让学生主动描绘自己的未来故事。
成就教师,保持与狮山镇教育局的一致步伐,践行“学、研、行”教研教学模式,以“专家引领”“团队研修”“分享交流”为策略、以“自主修炼”为核心,聚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专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巩固基础,精炼课程,突出校本,为教师减负增能。实现追求,“创生教育”引领学校发展,指引教学实践,润化师生心灵,形成师生共创、相互影响、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环。落实创生课程体系、教师发展、家校共建等行为系统与校园环境建设,形成特色学校文化,铸就创生品牌。为实现以上场景,联和吴汉小学的“创生教育”具体如下:
(一)“三生三创”课程体系
学校的“三生”润泽基础课程,以生命课程为基础,润化品德修养;以生存课程为主干,打下知识基础;以生活课程为必要补充,感受自然与成长。
1.生命课程——校本德育
构建常态化、覆盖全校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如地域文化研学,从名胜古迹及故事中体悟优秀品德与文化传承;垃圾分类,保护生态,培养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等。
2.生存课程——国家基础课程
巩固知识基础,为锻炼思维、鼓励创新、发展爱好奠定基础,按量按质开设11门国家基础课程。
3.生活课程——劳动实践与爱好
开设创生园,每一个班级都拥有一个方格菜地,学生自主选择种植什么蔬菜,让师生感受生命,锻炼身體,创造生活;开设30门类拓展类课程及社团,每周安排两节“超市课”,集中人力统筹安排拓展课程活动。
4.三创培材校本活动——融入日常教学
“三创”培材校本活动:设计巧手奖,鼓励创造,提升动手能力;善问奖,鼓励创意,敢于质疑,勇于试错;金点子奖鼓励创新,主动尝试,知新创新。将它们融入日常教学中,并定期举办授奖仪式。
“三生三创”课程体系,巩固基础,精炼结构,突出校本,促进学校灵活自主地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教师形成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创造开放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的态度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普及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技能特长。
“三生”课程框架
(二)课堂模式
围绕创生教育的理念,构建“四步生发”课堂模式,从“知识为主体“转化为“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状态出发,通过巧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思维导向等环节,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行动实践,引导学习,启发思维,开启智慧。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并且能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教师发展
学:1.名师示范,引领成长(外出学习);2.聚焦课堂教学,促教师专业成长(一人一课);3.专业阅读 专业写作。研:1.立足课题研究促进专业发展(课题研究);2.项目研究,唤醒提升意识(STEM教学、语文思维发展课堂设计研究、汉字天使识字教研)。行:专业路上抱团成长(集体备课、师徒结队)。
(四)家校共育
搭乘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探索东风,探索家校共育线上交互模式。搭建家长课堂,利用节日活动、征稿等渠道增加家校互动频率。共享家长研修相关课件资源,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坚持家长义工、家校阅读会、家长进班级、家校共读100本,激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共尝收获共同成长。
(五)校园环境
将校园的建设与学生的教育有机结合,建成诗意化的校园。校园风格追求地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装饰追求沉稳和意义鲜明,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凝聚一种精神的力量,成为师生的共同精神家园。尊重生命,舒展学生的自然天性,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独立人格、善良心灵、高尚情操,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体现出“创生教育”的文化精髓,吸引并陶冶学生的心灵和志趣,展现学生灵动蓬勃和内心美好的精神气质。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联和吴汉小学将“创由心生,生生不息”具体落实,将“以生为本,创造未来”精细实践;将“和融创生,和美吴汉”铭记于心。在“创生教育”的体系下,学校会持续致力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学生的新未来。
本报通讯员/刘 勇 美术编辑/李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