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的思考

2021-10-18朱启贵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年15期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

朱启贵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  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  统计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5.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我们党根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和发展目标,对经济发展作出的总体部署和科学安排。报告用两个“坚持”、一条“主线”、三项“变革”和两个“着力”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十四五”期间,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1]为了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的意义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复合的整体,涉及国民经济所有环节、所有层面、所有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的愿景宏伟、任务清晰,其最终目标就是要把我国从世界经济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从“现代化”的概念看,它是指不发达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和目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最初来自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其内涵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学术界关于现代化的理论有很多流派,如行为学派、过程学派、实证学派、综合学派等,这些学派的视角不同、观点各异,但它们的共性在于强调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变革的过程、复杂的过程,这些学派的理论可以为我们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从“经济体系”的概念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总称,“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与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產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不断完善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和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独立篇章,全面系统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全面部署[2]。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6+1”的战略构想[3],包括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是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4],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等五个方面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指明了路径。《决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赋予了新发展阶段统计工作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5]。因此,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

统计监测评价是发挥统计监督职能的重要依据,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是新发展阶段统计监督职能的内在要求。客观地反映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效,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决策,引导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践,监测评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是统计工作的职能所在,也是对统计工作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在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完善统计体制。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据,必须确保统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统计工作规律,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应加强统计系统建设,促进统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提高统计服务能力和水平,用更加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宏观经济治理水平和能力。

第二,有助于创新统计制度方法。现行的统计制度难以满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统计指标数据的需求,因此,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可以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推进统计制度方法创新,提升统计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统计监督职能。

第三,有助于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是支撑决策、推动决策落实、明确目标任务、协调发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机制。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可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从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第四,有助于引导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可以科学反映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果,监测评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决策,引导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践。

第五,有助于优化国家及地方治理。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建设状况及进展,揭示存在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完善政府经济治理体系,支持国家和地方不断改进监督工作,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综上所述,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我国迫切需要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理论与方法,应立足新发展阶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扎实推进统计现代化。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的价值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健全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推进统计理论与方法发展。按照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由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两部分组成。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有利于发展统计理论与方法。

第一,设计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在明确指标构建主要原则、定性与定量筛选、合理性和有效性检验的基础上,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6+1”的战略构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设计可体现包括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在内的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方法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方法是统计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以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为原则,系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方法体系。一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数测算方法,包括统计监测评价结果的敏感性分析、统计监测评价指标赋权方法、统计监测评价模型;二是建立我国及区域空间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空间相关性及时空格局演化测算方法,包括探索性数据分析、核密度估计方法、传统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三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测算方法,包括空间权重矩阵、空间计量模型选择、估计和检验;四是确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收敛性测算方法。

完善统计制度体系,夯实经济治理基础。统计制度体系是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唯有基础牢靠,宏观经济经济治理才能科学、及时、有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健全宏观经济政策评估评价制度和重大风险识别预警机制,畅通政策制定参与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7]。现行统计制度体系主要统计核算经济活动,对有关创新、制度、文化、社会和环境等非经济交易领域、新兴经济与大数据现象的统计核算能力不够,难以全面满足新发展阶段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对数据的需求,这势必影响统计监测评价的结果。因此,要遵循新发展理念,借鉴国际标准,深化统计改革创新,坚持依法统计,丰富核算的内容,拓展核算的外延,提升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统计工作科学性权威性和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夯实数据基础,支撑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一要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按照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的要求,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体系完整、富有效率、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二要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做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工作,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新经济核算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产品核算。三要完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体系。监测GDP总量和速度、产业结构、投资消费比例、产业发展状况、科技进步和重要价格等方面。健全由同步指标、滞后指标、先行指标组成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发展趋势的预测预判,特别要注重对粮食、产业链、能源和金融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生态规律,构建用于判断经济社会重要領域运行状态是否正常的相关指标量化界限和临界区间。

推进“大数据+”统计发展,建设现代化统计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需要更广阔的监测范围、更及时的统计监测评价数据、更契合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技术将系统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研究。针对传统政府统计尚未形成有效信息捕捉的新经济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取移动电话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用于扩充统计监测范围;针对传统政府统计存在的统计指标发布滞后性问题与发布频率偏低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取近期统计数据,形成临近预报,推动季度、月度监测评价有序开展,切实提高统计指标的发布频率与发布及时性;针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多维度数据处理难题、新产业新业态分类难题、指标评价与筛选难题,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方法、动态交互技术,完成统计分析与指标筛选。采用大数据方法提高数据可获性,规避现行统计的滞后性和低频性,完善我国统计体系,促进现代化统计体系发展。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8]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要做到不仅看先进地区的发展,而且看落后地区的发展;不仅看城市发展,而且看乡村发展;不仅看经济增长速度,而且看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与效益;不仅看经济发展,而且看社会发展;不仅看改革与发展,而且看社会和谐稳定;不仅看当前的发展,而且看未来的发展;不仅看绩效,而且看基础;不仅看显绩,而且看潜绩。因此,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有助于从制度层面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考核评价政绩的偏向,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政策制定与评估,引导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统计是政策制定与政策效应评估的依据和手段,现代化经济体系政策的制定与评估离不开统计的支撑。应通过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动态统计监测评价,明确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程度,评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效果,凝练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规律,揭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設过程存在的差距,明确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方向和任务,支持国家及地方政府有效制定现代化经济体系政策、科学评估政策效应,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明确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应围绕“问题提出→夯实数据基础→构建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应用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的总体思路,确定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体系的内容与目标。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的思路

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的数据基础拓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进展与成效,应基于全面、准确、及时的监测评价。伴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范围不断拓展、建设深度不断推进,相关统计指标将呈现新的特点和需求。如何依据新兴现象、新兴发展需求重构统计体系,如何运用新方法收集新兴现象、新兴发展需求数据,如何采用新方法分析新兴现象、新兴发展需求数据,都是亟待研究的新命题。针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可能存在的统计数据缺口,数据发布频率偏低、数据发布较为滞后等问题,应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系统完善相关统计制度方法。具体而言,在深入考察现代化经济体系演化路径与建设目标等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一般规律、国情特征、建设目标,并据此明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数据需求。同时,探索研究我国统计体系、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完善与改进方向。

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了客观监测评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根据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建设目标任务,设立系统、科学的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大多数有关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研究成果,偏重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内涵、逻辑机制、实现途径的定性研究,而较少开展专门的定量研究。为全面、科学、及时地监测评价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切实实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要在明确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标获取与筛选原则的基础上,依据系统的定性与定量筛选方法,结合指标合理性和有效性检验结果,构建自上而下的统计指标层级模型框架,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方法研究。为获得全面、完善、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成果,要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深入系统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方法,力求构建全方位、多视角、新方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方法体系。为确保统计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结果准确、科学、可信,建议以鲁棒性和稳定性作为评价标准,研究多种无量纲化方法对评价结果的敏感性;为实现对各项统计指标的科学赋权,解决多方法评价结论非一致性问题,要系统研究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组合赋权法,并着重考察动态组合评价方法的理论与应用问题;为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合成结果,要设计兼顾功能性和协调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并检验有效性;为准确考察空间相关性与时空演化格局,系统探索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要充分考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收敛性,着力考察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方法与判别标准、空间权重矩阵的选择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方法、随机收敛检验方法,形成系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方法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应用。实践应用是理论研究的落脚点与归宿。应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全国与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的监测评价,展现全国与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发展水平、发展特征、发展趋势与差异程度,揭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相关特征与时空格局演化规律,探索影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与作用机制,考察全国各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程度与收敛状况,评估现代化经济体系政策效果,提出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的目标与内容

理论创新的目标与内容。第一,确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路径与目标。为明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客观规律,展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归宿,切实实现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化,应在现有理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现代化经济体系演化路径,分析与测度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建设目标,为统计制度拓展明确数据需求,为指标体系构建、统计监测与评价研究指明方向,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的判断给出参照标准。

第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制度。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亟需大范围、多层次、多角度的统计指标作为支撑。基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探索,应进一步明确多层次的数据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系统优化我国统计体系,针对性完善我国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特别是强调移动电话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大数据类型在政府统计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基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数据分析方法创新应用,以提升指标覆盖面、指标发布频率与及时性。

第三,创新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数测算方法。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揭示全国和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统计监測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将最终决定统计监测评价指数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要通过为不同类型指标匹配合适的一致化处理方法、构建优良无量纲化方法的优劣判别标准来开展敏感性研究,通过运用动态组合评价方法来实现指标赋权并适时开展评价结果一致性检验,通过设计兼顾功能性与协调性的统计监测评价模型来实现指标综合,并进一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第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应用方法体系。为全面拓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范围,实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时空维度的探索,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数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空间相关性测算方法、时空格局测算方法与收敛性测算方法,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应用方法体系。一是将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用于考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溢出关系;二是将核密度估计方法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用于揭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时空格局演化;三是将随机收敛检验方法用于揭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空间收敛性。

实践应用的目标与内容。第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监测评价现代化经济体系时间过程和发展动态的基础。现有的指标体系研究仅仅将现代化经济体系视作与传统经济体系相对应的现代经济体系,并未充分体现“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的内在逻辑。应采用经典的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明确统计监测评价指标的获取和筛选原则,展现统计监测评价指标的定性与定量筛选过程,检验统计监测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最终系统设计统计监测评价指标。统计监测评价指标的总体框架设计遵循现代化经济体系“6+1”子体系分别实施构建。

第二,建立多层次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数。为系统考察全国与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特征与变化规律,应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数,并以之为基础实现多层次的统计监测评价。一是实现总体系与子体系的统计监测评价,既能综合、全面、系统地展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总体进程,也能具体展现产业、市场、收入分配、城乡区域发展、绿色发展、全面开放和体制机制等七个子体系发展及其之间关系的信息;二是实现全国与各地区的统计监测评价,既考察全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情况,也考察各地区发展建设进程;三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的动态统计监测评价,基于建立和运用动态组合评价方法,形成对不同地区不同时刻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动态发展的良好刻画。

第三,揭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时空演化规律。从经济地理视角探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考察不同区域间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空间关联性,揭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时空演化规律,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研究的又一项实践应用目标。基于建立和采用核密度估计法、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能够实现对空间关联性和时空演化规律的揭示。一是考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区域差异性及变化趋势,运用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展现区域发展差异,测度各地的相对发展速度,并测度区域差异贡献率;二是考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空间相关性,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Gearys C指数等测度空间自相关水平,考察某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其他区域的影响程度;三是考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时空演化规律,将空间滞后效应与传统马尔科夫链分析法相结合,检验区域建设进程的空间依赖性,探究邻近区域对本地区类型转移的具体影响。

第四,探索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明确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发挥有利影响,扭转不利影响,有效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协调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具体探索关键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实现对内在机制的研究。一是探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总体系与子体系的关键影响因素,二是探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区域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三是探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空间相关性与空间结构的关键影响因素。

第五,展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收敛性和趋势。我国幅员辽阔,省份众多。各地区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存在明确差异。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中,考察全国是否有望达到相对一致的建设成果,即考察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收敛性,同样是重要的实践应用目标。一是考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呈现何种收敛特征,运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等方法分析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的收敛特征;二是考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空间收敛性,运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空间收敛性;三是考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收敛速度,测算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收敛速度,展现变化规律。

服务决策的目标与内容。第一,探明现代化经济体系演化路径与建设目标。明确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演化路径,定量刻画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多层次建设目标,将有助于描绘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远期发展蓝图,客观衡量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鉴于经济体系由传统走向现代化,是世界多国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演变过程,应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与外延框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史研究方法,归纳梳理世界多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演变一般规律,并结合我国国情特色,描绘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可能的演化路径。在此基础上,参照世界多国现代化经济体系进展,推算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多层次建设目标。

第二,监测评价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进程。为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目标实现,切实履行统计监督职能,要在推进统计体系建设完善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数与统计监测评价应用方法体系,实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的全面监测评价。基于测算统计监测评价指数,形成对总体系与子体系、全国与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动态建设进程的系统评价;基于统计监测评价应用方法体系,形成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时空演化规律的揭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关键影响因素的探索,以及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收敛性和趋势的探究。

第三,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地区间协同平衡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应深入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区域差异,探索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空间相关性,归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宏观收敛性,目标正在于全面促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地区间协同平衡发展。基于测度现代化经济体系区域差异及相对发展速度,明确差异所在;基于探索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空间相关性,明确地区间关联与影响程度;基于归纳时空演化规律,探索地区间影响的方向与程度;基于考察宏观收敛性,判断区域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第四,提出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的统计监测评价,须以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落脚点和归宿。在各项理论、方法、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不同维度、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视角,全面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建议。首先,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总体系和子体系的对策建议,厘清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总体问题、关键影响因素、子体系间作用机制,推动形成更为合理的政策搭配;其次,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总体和地区的对策建议,尊重各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优势与特色,使政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最后,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短期和中长期的对策建议,考虑现实环境基础,提出多阶段对策建议。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监测评价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21-01-07-00-02-E00127)

注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3]《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中国政府网,2018年1月31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18.htm。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8]《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

责 编/张 贝

猜你喜欢

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浅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培育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优质技能人力资源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新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