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张力评估技术在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
2021-10-18蒋玉梅周桃梅
蒋玉梅 周桃梅
【摘 要】目的:本研究运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技术和肌张力评估技术评价其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同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江宁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接受诊治的325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盆底肌肌电评估结果显示,剖宫产患者在慢肌阶段、慢肌阶段和耐力阶段测试高于经阴道分娩患者得分,并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经阴道分娩患者前静息阶段得分高于剖宫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盆底肌张力评估结果显示,经阴道分娩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初始张力体积、变异性和最大耐受体积明显高于剖宫产患者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目标气体张力和收缩增量明显低于剖宫产女性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文中所述两种评估方式静息值具有相关性;结论:通过Glazer评估可以快速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的影响。与阴道自然分娩比较,剖宫产分娩对盆底肌力变化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肌电评估;张力评估;盆底肌障碍;剖宫产;阴道分娩
本研究运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技术评价其在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同时探索了盆底肌张力评估技术与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数据的相关性,比较了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肌功能影响大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江宁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接受诊治的325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成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产妇年齡≥20岁; ②产后6周医学评估盆底肌的肌力与肌电下降[1]; ③单胎、剖宫产、阴道分娩; 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双胎、多胎; ②生殖系统和/或泌尿系统手术史; ③认知障碍; ④合并感染; ⑤产后并发症; ⑥孕早期盆底已存在异常的功能状态; ⑦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泌尿系统疾病以及癌症;⑧盆底肌力≥4级; ⑨严重脏器功能不全。
1.3 方法
肌电数据采集采用麦澜德盆底表面肌电分析技术标准Glazer评估法和盆底肌张力评估法。
1.4 观察指标
盆底肌肌电评估测试阶段分为前静息阶段、快肌(Ⅱ类纤维)阶段、慢肌(Ⅰ类纤维)阶段、耐力测试阶段以及后静息阶段,用于评价各阶段的最大值、平均值以及变异性等,该方法是由Glazer在上个世纪所创立,是行业公认的标准盆底肌评估方法,广泛用于PFD的诊断。盆底肌张力检测指标为前静息阶段(包括出现初始张力值的充气体积及充气后张力值)、持续收缩阶段(包括持续收缩增量和变异性)和最大耐受阶段(最大耐受时充气体积)。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肌肌电评估
2.1.1 前静息阶段 前静息阶段主要测试静息状态下患者盆底肌张力。结果显示,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生产方式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张力均值均大于4μV,表明盆底肌静息张力升高,易于导致盆底肌缺血,引起性交痛、尿潴留等临床症状。同时,结果显示剖宫产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张力均值大于经阴道分娩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经阴道分娩患者前静息阶段得分高于剖宫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1.2 快肌(Ⅱ类纤维)阶段 该阶段主要测试动态的快肌(Ⅱ类纤维)的肌力和反应速度。结果表明,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患者快肌阶段最大值均小于40μV,同时前者的最大值小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剖宫产患者在该阶段的得分高于经阴道分娩患者得分,并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2.1.3 慢肌(Ⅰ类纤维)阶段 该阶段主要测试动态的慢肌(Ⅰ类纤维)的肌力和收缩控制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两种生产方式患者的慢肌肌力平均值均小于35μV,肌力下降与变异性增大均大于0.2,表明患者容易引发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慢肌肌电平均值和该阶段得分均大于经阴道分娩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1.5 后静息阶段 该阶段测试静态盆底肌张力,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张力肌电平均值均大于4μV,且剖宫产患者的肌电平均值显著大于经阴道分娩的患者(P=0.01);此外,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分娩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得分高于剖宫产的患者,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