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班条件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研究
2021-10-18尹辉周天亮
尹辉 周天亮
摘要:该文主要结合医学院校大班条件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主要论述,综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开展等方面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分类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与专业相融合的能力,从而获取计算机技术在自身医学专业领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班条件;分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6-025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化工作由原来的人工录入发展到办公自动化处理。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信息化办公要求,学生既要有熟练操作计算机能力也能对信息进行快速处理的能力。尤其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医科”建设,对医学教育提出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大现代化教学模式建设,医学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2 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所有专业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一门复杂性的课程。它的教学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对大学计算机重视度不高。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初高中阶段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注重程度不同、地区不同以及城乡教育差距,造成了当下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据问卷调查反馈,我校25%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兴趣不大;20%只会一点上网和聊天技能;30%只会打网络游戏;25%计算机基础非常薄弱,甚至零基础。(2)课时数少。由于各种原因,课程学时数一再压减,教学内容不斷增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我校由最初的72学时,减为68学时,现为48学时。(3)教学场地限制、多媒体设备跟不上教学需求。由于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所有新进新生都要开设,而学校机房不够满足小班上课,大都采用大班制上课,如我校基本采用四个小班(120人左右)一起上。因此上课采用主讲老师授课,带教教师解决学生的疑问,上课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辅助授课,例如播放PPT、给学生演示操作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因此积极性并不高,甚至产生倦怠感。(4)教学内容不能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普遍且单一的特性,大部分仍停留在Office办公软件基本操作等内容,且操作软件版本也相对滞后。这一问题使得高校学生无法直接在课堂上掌握最新技术,也无法获取计算机技术在自身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
3 分类教学方法开展的措施
3.1 针对不同的专业分类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设备,如手机、平板等,多类平台如浏览器、App等,获取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这就意味着,善用计算机为学习工具的学生更满足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学生应提高在自身专业领域中计算机综合运用到能力。很多医学院校还是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能与医学专业相结合,缺乏医学方面的计算机基础应用项目任务。如护士工作要求文字录入熟练,至少达到每分钟60~90个字,临床医生专业则要求会做医学项目数据统计,药学专业要有数据库的知识,药品营销专业有具备网页设计和电子商务等知识。因此针对不同医学专业,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要做修改。
3.2 针对不同的专业分类设计实践项目任务
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变动,相应的实践项目任务也应该重新设计。为了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相融合,实践教学中完成的项目设计成医学相关。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的要求,设计了跟专业相融合的实践项目。如护理专业我们主要加强办公文件处理能力,文档编辑中加入电子病例、医院收费单等项目,同时设计了以护士节为主题的排版、打字比赛等专项实践项目。临床专业开展了病例数据分析项目,主要是Excel软件的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含学生成绩处理及采购药品单数据的分析等项目及大数据基本概念;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中有制作医学论文答辩、病历汇报、手术方案汇报等PPT项目。计算机网络内容中含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医学中的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等。药学专业开设药品名称入库主题项目、药品作用介绍PPT等,食品营销、药品营销、医美、针推、康保等专业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网页设计主题项目。这样让刚进校新生提前接触专业知识,营造专业学习氛围。
3.3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解决课时数少及空间和时间限制
计算机课件授课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忙于对知识的记忆,动手实践时间不够,对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难以做到知识的内部消化,无法将被动获取的知识转换为自身的技能。综上所述,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会显得课堂沉闷无趣,没有活力,也不利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整个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提升,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信息化技术与专业相融合的能力。
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100%拥有手机,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具体措施如下:在上课前,教师利用晚自习,在“钉钉”平台直播并发布教学视频以及操作视频,并上传教学PPT、实验操作素材文件,供学生课前预习和练习。学生在课前必须完成以上导学内容,并提前消化知识性学习部分。对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其自主学习可以结合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安排,生涩难懂的内容可重复观看。课堂讲授移到课前钉钉直播,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大大增多,教学进一步深化。在课堂教学上,学生已经提前掌握与实验操作有关的理论知识。教师不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讲授理论知识,示范操作过程,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高效地完成实验任务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上。学生把手机由玩具变成学习工具,戴上耳机,边看老师的钉钉直播回放,边操作,化难为易,直观,易学,效率高。在此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消化老师直播所讲内容,做到举一反三。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班取前5名对其他同学进行指导,既能保证全班同学整体完成实验任务,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习惯与能力。对参与了辅导的同学加分,加学习难度,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结束前,归纳总结,拓展知识范围。传统的课堂,多媒体演示,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边听课边玩手机,练习时间太少。采用混合式教学后,把课堂讲解放到课前钉钉直播,把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操练,把学习落到了实处,教师由讲授者变成学生技能训练者,优秀的学生变成辅导者和带动者。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专注力,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际操作时间,解决空间、时间限制,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4 教学成效
实践2个学期后,教学效果和成绩都有所提高。这两年我校参加NCRE考试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过级的比例也有所提高。2018年300多人参加考试,有108人考过。2019年有500多人参加,有248人通过。这种分专业分类授课,学生参加NCRE考试可选的模块多了,对学生的今后的就业领域也能拓展。学生的兴趣更大,目标更明确。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搭建好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不受学时、教室、机房的限制,拓展了学生的信息化与专业知识的眼界。通过这种大班分类教学方法能实现网络教学资源重新整合,为医学院校各专业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改革途径。实践证明,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及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教师则通过行成性数据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信息化技能与专业融合的能力非常重要。目前医学院校在大学计算基础的教育方面还存在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统一,与专业融合度不高,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期末考核方法简单等一系列的问题。医学院校的教师需要做好相应的改革,积极改变教学理念,实践和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医学院校也要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分专业、分类设计项目任务,提高学生信息化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化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技能,达到为国家医疗单位输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树青.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思路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8):84-85.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研究与课程方案项目课题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研究与课程方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