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当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新人

2021-10-18王万奇秦涛

中国共青团 2021年18期
关键词:志气骨气黄土地

王万奇 秦涛

增强志气就是要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往往从小就心怀远大理想,并且能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民族和人民的需要中去。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在赴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前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少年时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自己七年知青岁月时曾感慨,“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正是青年时期的志向,指引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永久奋斗。作为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新时代青年,应当始终胸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大志向,以更加饱满的志气为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增强骨气就是要有担当。志气是目标,骨气是实现目标的担当。历经百年风雨,多少次艰难困苦都未能阻断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反而让党愈加顽强,愈加骨气丰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就曾写下“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因为有骨气,一身重病的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因为有骨气,钱学森用“两弹一星”使得中国人挺直了腰杆子;因为有骨气,被国际空间站拒绝的中国航天员有了自己的太空舱。当前,青年群体中出现的“躺平”现象,就是一种没有担当、没有骨气的表现。“躺平”只会换来一时的舒服,而唯有站立才能疏通筋骨;自我放纵固然容易,熟不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能依靠一代代站立的青年把担子挑起来,以更强的骨气助力民族复兴。

增强底气就要有本领。有了志气和骨气,关键还得有底气,底气是实现志向的根本保证,更是一个人勇于担当的基础条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底气就是要青年朋友们把基本功打扎实,把满腔报国之志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以过硬的本领迎接每一个挑战。当前,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丧文化”,更多是因为个别青年自身不努力,错把失败的经验归结于自身出身不好、自身运气太差。家庭、父母乃至社会,只能给予自己人生的起点,但要走哪种路、走向何方、走多远,最终还得靠自己努力。血战湘江的红军战士没有“丧”,而是选择继续把民族的存亡扛在肩头;病魔缠身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没有“丧”,所以选择把希望留给大山里的女学生……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只有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本领,才能在面对任何困難时底气十足。

猜你喜欢

志气骨气黄土地
牛年感怀(诗)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黄土地》画报
弯腰的谷穗
论志气
朽木颂
欲望与志气
拓展延伸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围炉夜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