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强四力”深赋能 返乡报到促发展

2021-10-18团盐城东台市委

中国共青团 2021年18期
关键词:镇区典型家乡

自2019年团中央启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团盐城东台市委创新推出“四强四力”工作法,鼓励引导大学生团员向镇区、村社团组织报到,进一步架牢“乡情桥”、打好“乡情牌”,连续3年被团中央确定为试点单位,2020年受到团中央通报表扬。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机制聚力

积极完善“六个一”工作体系,致力保障工作有效。建强一个联络组织。指导东台籍大学生驻外团工委做大做强,各部门高效开展工作,各镇区联络员充分发挥作用,为“返家乡”工作常态开展提供组织基础。遴选一支服务队伍。每季择优面试遴选4名大学生到团市委工作,协助负责活动开展,确保组织服务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建立一批交流群组。面上建立一个东台籍大学生交流群,点上按属地建立联络群,线上建立如防疫突击队等临时工作群,采取“1+1+N”的模式将大学生团结在一起。对接一份保险赞助。深化与人保公司合作,免费赠送人身意外保险,共同助力大学生实践期间人身安全保障。发放一个实践礼包。采用团市委出题、大学生答题的模式,将征集的优秀主题作品定制成帆布包、U盘等学习用品进行发放。建全一项工作机制。建立包含线上自荐、面试选拔、启动仪式、岗前培训、观摩座谈、汇报展示、总结表彰等工作機制,确保实践活动成效。

强化精准摸排,靶向需求发力

突出规范化、项目化、特色化,着力提升工作成效。坚持程序规范化,让设岗选人更精准。加强与镇区、部门单位对接,精心设岗定责,严格岗位申报、报名面试、人员管理等环节,规范选人用人,确保大学生个个能担当、人人有所获。坚持活动项目化,让实践服务更常态。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以“城市发展我来看”“兼职团干我来当”“乡村振兴我助力”“志愿服务我能行”“家乡发展我建言”5大工作项目为抓手,先后开展各类活动百余场。坚持工作特色化,让家国情怀更入心。持续开展特色活动,“百名学子看家乡”“清华学子家乡行”“缤纷童年·七彩公益夏令营”“梦想小屋爱心行”等品牌活动,深受大学生认可,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强化服务指导,搭好平台助力

聚力搭好六大平台,加强联动协作,倾力确保工作见效。搭好了解家乡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旅推介、人才政策宣传、观摩研学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实地感知家乡发展,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搭好培训辅导平台。面上安排一次岗前培训,包含团务、基层工作实务等,点上为大学生明确结对老师,全程给予指导帮助。搭好分享感悟平台。线下组织开展“诵读学传”、微调研、主题团日等活动,线上在官微开设“返家乡”故事等专栏,实时聆听青春感言。搭好汇报展示平台。实践中进行风采展示,实践后进行汇报展示,让实践成果有形化。搭好校地合作平台。通过建立组织“快车道”、设计“定制项目”等,加强与高校的联动合作,争取高校在东台市设立实践基地。搭好联动服务平台。加强部门联动,争取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等部门支持;加强实践拓展,联动相关单位开展金融、文旅等专项实践;加强服务保障,妥善安排好大学生食宿交通补贴等后勤服务。

强化典型培树,示范引领加力

健全“三位一体”的典型培树机制,全力推动工作长效。突出“多角度”基准点,在发现典型上出实招。坚持“实事求是、干群公认、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在基层推荐、突击行动、感悟分享中充分挖掘青年典型。把握“多维度”关键点,在培养典型上用实劲。搭平台,让先进典型从服务对象变为组织者;压担子,在急难险重实践中优先提供锻炼机会;重激励,及时表扬一批“优秀实践大学生”,为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加分”。找准“多层次”切入点,在宣传典型上求实效。加强在大学生联络群组和培训座谈会上的内部宣传,加强在市镇官微、市内外传媒等平台上的媒体宣传,加强社会宣传,通过给特别优秀大学生所在学校寄发感谢函、评选服务中心大局典型等方式,最大化激发大学生“返家乡”实践热情。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有机会深入镇区、村社一线,服务党政中心大局、投身乡村振兴、参与家乡推介;让他们有平台担任兼职团干部协助开展团内工作,从团的工作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充分彰显青春担当;让他们有舞台去娇气、接地气、增才气,提升自我。“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然成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加油站。

猜你喜欢

镇区典型家乡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圆》典型易错题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典型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