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盖”世之才返家乡 温暖社区在行动

2021-10-18团盖州市委

中国共青团 2021年18期
关键词:防汛导师家乡

盖州市作为2021年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开展县区之一,团盖州市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采取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引导在外学子返乡社会实践,力求实现“学生长才干,家乡有发展”的双赢目标。

7月19日,2021年“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150余位盖州籍大学生积极踊跃地投身于工作之中,其中近100名学生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组建导师团队,定制实践方案,保障实践质量。聘请用人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导师,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岗位,同时导师们也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安全保障、生活保障,结合同学们的专业背景、个人兴趣为每名同学定制实践方案。在上岗前,组织导师为所有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主要有安全教育、岗位教育、纪律教育、素质拓展训练,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充分重视和尊重导师在实践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日常工作中,导师团队负责收集整理学生们日常工作成果和出勤情况,每周向团市委报备。在最终验收时经由导师评价合格后发放实践证明。

盖州市行政审批局导师结合同学们自身情况安排实践科室,定制实践期间的工作任务;盖州市红十字会导师组织出租车志愿者团队接送上班较早和下班较晚的学生;长征社区导师亲自带领学生们走进居民家中排查台风险情。同时,为了保障同学们的人身安全,由团盖州市委多方筹集资金为所有实践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划分工作小组,丰富实践内容,保障实践成果。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切实锻炼,将所有基层服务的学生们划分成了暑期国学夏令营(托管班)小组、“情暖童心”项目小组、未成年人保护小组、防汛救灾小组、常态化疫情防控小组5个工作组。

国学夏令营(托管班)小组在长征社区开展的暑期托管班于7月中旬正式开放。在这里,围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创意手工、安全知识、成长教育、课后辅导等方面为孩子们提供免费托管服务,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开心、充实的暑假。来自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们组成的未成年人保护小组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筹划和准备,在青少年空间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详细的介绍。他们用专业的解读和对实际案例的剖析向青少年和家长普及法律知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正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让家长引导未成年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看管孩子、辅导作业、做传统手工、做体育运动成为了日常工作,返乡学子们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按部就班,他们用实际行动温暖着社区的孩子。

“情暖童心”项目小组同青年志愿者们一起开办“阳光成长暑期夏令营”,留守儿童可免费报名参加。防汛救灾小组为切实做好台风“烟花”的防御工作,在导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社区防汛走访排查工作,在老旧小区、平房挨门挨户敲门,宣传防汛知识,排查安全隐患,确保社区居民做好防汛准备工作,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常态化疫情防控小组参与流调核查,积极宣传疫苗接种,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共筑全民免疫长城。

建立奖惩机制,完善考评体系,保障实践风气。在实践期间,各用人单位导师负责进行考勤和业绩审查,团市委每周与导师进行沟通,了解各单位学生在岗情况,团市委班子成员以抽查的形式列席用人单位导师工作部署会议。对于出勤较差、工作态度不积极的7名学生驳回录用。在实践终期,开展學生自评、导师评价等工作,对于调研成果突出、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给予实践证明。同时,为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学生的荣誉称号,结合基层组织改革需要,聘请了10名同学为团盖州市委兼职团干部。对在实践中表现突出,但家庭贫困的学生给予交通生活补贴。

猜你喜欢

防汛导师家乡
泗张镇:代表严督防汛工作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安徽天长:用防汛实践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
夏天的家乡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