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与实施

2021-10-18于生德卢起升俞定智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综合评价课程

于生德 卢起升 俞定智

摘   要: 基于“双新”的全面实施,以及深入推进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该研究结合学校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将体育课程中“必修必学+必修选学”的内容按专题和模块进行单元重构和优化组合,构建“1+1”课程模式。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与实施,可打通新课程标准到教学实践的通道,优化学校体育课课程结构,让学生在基本体能、专项技能、健康文化方面都得到提升,同时也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

关键词: 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综合评价

一、研究背景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启动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并要求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也指出,决定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分层次专项教学改革试点工作。2

上海市推行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是深化二期课改、具有上海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海派体育文化“开放、多元、包容、创新、领先、务实”精神的渗透与体现。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在整体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一方面,目前只配有《上海市高中专项化教学课程大纲》,基本无其他参考资料,学校只能凭借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另一方面,第一批17所试点学校基本是各区综合推荐选定的本区条件较好的学校,试点3年后,督导组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95%的师生支持体育专项化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明显改善;但对第二批、第三批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的学校调查发现,由于各区、各校场地设施、师资情况等差异较大,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有些郊区学校场地条件非常好,但是缺少专业性强的教师,而有些中心城区的学校场地非常有限,严重阻碍了专项化教学的项目设置和开展;也有一些学校开展的项目过多,各个项目的学生人数很不均匀;部分学生对现阶段的选课方法的满意度不高;1 还有学生在选择完项目之后感觉不适合自己,要求换项目。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15年10月印发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指出合理设置专项,“开设项目要从学校现有实际条件出发,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优先保证学校传统强项发展,高度重视基础项目(特别是田径、游泳)”。2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以下简称“大境中学”)成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第三批试点学校。恰逢国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上海市也将实行全国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结合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精神,大境中学传承和发扬“螺蛳壳里龙腾虎跃”的体育精神,结合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田徑和射击),决定开展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教学改革,探索课程内容的优化组合和课程实施的多元组合,构建“1+1”课程模式(每周2节体育课,每节课80分钟,1节必修必学基础课+1节必修选学专项课),旨在满足不同学业基础、能力水平、兴趣特长、成就取向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其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为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基础。学校把原来每周4节40分钟的体育课,变成每周2节80分钟的体育课。改革后,出现了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与形式、如何检验教学效果等问题,随之带来了知识点重新切割、教学单元重构组合、教学流程优化调整、活动环节重新设计等一系列对策,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践研究。

二、学校体育基本情况

1.学校概况

大境中学是上海市示范性实验性高级中学,学校目前共有3个年级,24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为830余人。2017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第三批试点学校。

2.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概况

学校地处中心城区,校园面积较小。目前,运动场馆主要有室外篮球场2片,排球场1片,250米田径场1片,7人制足球天然草地1片,35米网球练习墙1面,体操房1个,形体房2个,射击馆1个。

3.学校体育师资配备情况

学校有专职体育教师9名,其中女教师4名,男教师5名;高级教师1名,中级教师6名,一级教师1名,见习期教师1名;其中2位教师为研究生学历。组内教师年龄结构和不同体育专业搭配合理,在工作中能做到各显其能、优势互补,为学校体育专项化组合式教学实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我们结合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与实施,对教师的运动专长做了统计,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4.学校场地器材配备师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仅有35.5%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场地设施能够满足体育专项化教学的需求,超过一半的教师觉得场地不够用和缺少场地;仅有29%左右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场地设施能够满足上课需求。调查发现,学校场地能够满足需求的多集中在足球、健美操、乒乓球项目。不难看出,学校除了一些基本的田径场、足球场、体操房等,缺乏篮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专用场馆。体育场地设施距离国家规定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与实施

1.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

(1)专项化课程内容的“组合式”构建

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的要求,结合《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课程大纲》,以及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田径和射击),将课程内容按专题和模块进行组合,从学习主题、学习程度、学习能力、学习项目、学习方式5个维度设计学科组合式课程,构建“1+1”课程模式(每周2节体育课,每节课80分钟,1节必修必学基础课+1节必修选学专项课),把原来每周4节40分钟的体育课,变成每周2节80分钟的体育课,将知识点重新切割,进行单元重构,以学年为单位,强调大单元结构中技术动作教学的时序性、知识技能间的关联性和整体结构的螺旋式上升,做到学段间的有效递进。

①必修必学基础课课程内容的“组合式”构建

把田径项目基本的跑、跳、掷、健康教育模块,组合到必修必学基础课程中,在高一年级开设射击体验课,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花样跳绳课,全员普及射击和花样跳绳。学校对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以学年为单位,每个年级的必修必学课程按照“田径—跑、田径—跳、田径—掷、特色项目、健康教育”五大模块进行优化组合,并初步设置了学生掌握程度等级,每位学生要在一学年内轮流修完规定的五大模块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组合双向细目表,如表2所示。

②必修选学专项课课程内容的“组合式”构建

以高一年级为例,必修选学专项课程,主要开设篮球、健美操、排球、乒乓球、网球5个项目教学班,每个项目班选项人数为25—30人。从运动体能、专项技能、健康文化3个维度,每一个专项科学设计成不同水平(等级)的模块,由学生自主选择,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完成体育专项化课程必修选学专项课内容的组合式构建。以网球项目为例,如表3所示。

(2)专项化课程综合评价的“组合式”构建

①必修必学基础课课程的评价标准

必修必学基础课课程的评价标准,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标准来实施。

②必修选学专项课课程的评价标准

对于每个专项组合后的模块内容,依据年级、运动项目达成水平两个维度,科学设计各模块内容的评价标准,以网球项目为例,如表4所示。

(3)体育教研组项目备课组的“组合式”构建

保留常规的年级备课组,根据现行体育课专项化课程“组合式”的构建与实施需要,按项群理论建立项目备课组,选定相应专项的教师任备课组长,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田径项目备课一组,负责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跳跃、投掷);田径项目备课二组,负责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短跑、跨栏);田径项目备课三组,负责体能主導类—耐力性项目(中、长距离跑)。专项备课一组,负责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目(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专项备课二组,负责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篮球、足球);专项备课三组,负责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网球、排球、乒乓球)。

2.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实施

(1)体育专项化课程内容的“组合式”实施

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实施根据“课程转型需求导向、课程内容专项模块、实施形式多元组班”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分类、分项、分层”3个维度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水平,选择必修选学专项课程的其中一个项目进行为期3年的学习。必修必学基础课课程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实施以必修选学专项课项目教学班为单位,按照模块每10课时循环一次,上满本模块10课时后,按照图2箭头所指方向依次轮换到下一个模块进行学习,逢阴雨雾霾天气,统一安排学生在室内进行健康教育模块的学习。每个模块对接一个《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项目,以高一年级为例,具体如下:跳高—引/仰、短跑—50m、投掷—坐位体前屈、射击—立定跳远、中长跑—800m/1000m,每节课安排10—15分钟的体能练习时间。

(2)体育专项化课程综合评价的“组合式”实施

为确保高一年级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教学的顺利推进,学校采用“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专项课成绩、基础课成绩、运动经历、情意表现4个学习领域的具体目标为依据,根据一定的权重比例进行多元评价。专项技能评定时,对于高一年级以技评为主,达标为辅,同时充分顾及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随着学习年限的延续,技术应用能力和达标的评价比重逐步提升;一般体能的评定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具体评价权重的比例分配,如表5所示。

四、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与实施成效

1.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成效

(1)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打通了课程标准到教学实践的通道

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上位指导思想与课程架构,在内容和评价方式上进行组合式构建。在学期教学的整体性、模块教学的阶段性的组合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更具操作性,打通了课程标准到教学实践的通道。

(2)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传统的体育专项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都是“单兵作战”,每位教师承担一个项目的教学,主要依靠个人的力量解决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新的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的构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每位教师都要承担2—3个项目的教学,以项目设立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和研讨。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共同探讨,形成能力各异、特长互补的教师群体,发挥了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力量,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实施成效

(1)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通过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的学习,既学到了自己喜欢的项目,细化了专项技能;又在田径课不同项目的学习中学会了基本的健身技能;同时体验了射击和花样跳绳等拓展项目,提高了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学生在锻炼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了积极的体育情感、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养成了积极进取、勇于拼搏、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等意志品质,提升了学生的民族体育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个体责任感,有效培育了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2)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实施,有效落实了综合评价体系

学校先向学生介绍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的课时安排和项目设置,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填写“学生选项意愿表”。选项时,学生循序填报若干个专项,以便必要时进行调配。但由于开设项目有限,而学生兴趣各异,只有68%的学生满足第一志愿选择,其余多为协商而定。为检验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实施的效果,课程实施前后采用BFS心境量表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

表6说明,在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实施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活跃性、愉悦性、抑郁性、无活力性等心理情绪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

表7说明,在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实施后,实验班学生的活跃性、愉悦性测试值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抑郁性、无活力性测试值明显低于对照班(P<0.05)。可见,运用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了以进步幅度为重要评价内容之一的相对评价,提高了学生积极的心境状态,降低了部分专项技能基本功差的学生的抑郁性和无活力性。同时,学生参与学习评价,通过组内互评、自评等方式,更好地融入整个学习过程,增强了课堂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改善了学练态度和参与行为。

五、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与实施反思

1.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

学校应该充分研究改革政策,深化课改精神,挖掘体育学科文化内涵,强化课程“组合式”开发与实施,融入海派体育文化元素,发挥学校传统项目优势,为体育课程改革助力。

2.体育专项化课程内容“组合式”构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有待提高

学校体育专项化课程内容的“组合式”构建尚处于试行阶段,项目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标准仍然需要进一步实践验证。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构建过程中,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尚不完全统一,应依照课程标准和专项化教学大纲,进一步优化组合,从而满足学生需求。

3.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实施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待丰富

体育场馆设施与师资力量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实施的推进,加上部分教师存在执教内容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也急需提高。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和专业不对口的现状,应积极开展专项化培训,通过整合校内外体育资源,与少体校、社会團体、俱乐部合作,推行兼职体育教师制度等措施,重点解决教师数量和专项能力不足、教学设施难以满足专项化教学需要等瓶颈问题。

4.体育专项化课程“组合式”实施应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地位

学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以“运动技能、专项体能、运动经历、运动情意”四维目标为依据的“自主选择、自觉锻炼、自我评价”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教师角色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练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旨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注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Curriculum

for Specialization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YU Shengde, LU Qisheng, YU Dingzhi

(Dajing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Shuang Xin”, and the demand for enhancing the reform of specialization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combines the schools sports project with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restructures and optimizes the learning program for “compulsory learning and elective section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matic modules and builds a “1+1” curriculum model.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for specialization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an connec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the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us,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stamina, special skills and the culture of health. In the meantime, the effort can als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and help form a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ith the schools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pecialization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tegrated approach,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猜你喜欢

综合评价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