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要下“新”功夫
2021-10-18
9月28日,国新办就《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针对老百姓在一些直接现实问题上的困难和诉求,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回应,当前群众反映的这些诉求,更多的是上好学难、看良医难、住好房难,是在“有没有”的问题已经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之后,出现的“好不好”的问题,是新发展阶段的民生新烦恼。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政府重点是保基本促均等。另一方面,要多元扩供给促普惠,不断丰富服务供给,有效降低服务成本。
解决好“有没有”的问题,《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用清晰的“最”字给出了答案:中国基本建成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在内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应该看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民生新烦恼折射了民生需求的新变化。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后,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收入稳步提升、优质医疗服务、教育公平、住房改善等有了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应善于发现新问题,解决好民生新烦恼。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坚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到实施“双减”解决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统筹发展与安全,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不仅确保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也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老年人碰到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怎么解决?去年,国家印发实施方案,在应急保障、日常就医等方面作出细致安排。员工遭遇“996”“007”工作制怎么办?人社部和最高法院已经明确这属于违法。要让民生大小事有回音,就要用心用力,为群众办好实事。
解决好民生新问题、新烦恼,要有新思路新办法,在“新”字上下足绣花功夫。解决好民生烦恼,不仅要有精密的部署、从上而下的联动,也要讲究方法、练好本领。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