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仪式感”
2021-10-18丝竹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40期
杨绛先生曾说过: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
如何把琐碎的日常过得有滋有味,对于一个家庭,特别是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近我和老公的工作都遇到了一些麻烦,使得人到中年的我们内心有了些许惶恐。眼看就要到他的生日了,按照以往惯例我们都会出去吃一顿,替他庆祝生日。没想到他主动提出来今年不过生日了,理由是“没心情”。我也没与他争辩,只说句“那就在家吃”。
他生日当天,我一早便张罗采买,准备在家给老公庆生。恰好儿子当天没有课,成了我的小帮手,老公下班回来,我们娘俩已经将一桌子饭菜和蛋糕摆好,只等“寿星”入席。老公先是吃了一惊,而后感动到语塞,把我们揽在怀里。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过得非常开心,工作中的不顺心也被抛之脑后。
饭后我告诉老公,这桌生日宴不仅是为他庆生,也是为了孩子。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生日蛋糕,即使如此我妈也是一次不落地给我和弟弟过生日,虽然只是简单的一顿饺子和一顿面条,却给当时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光彩。
邻居都说我妈过日子总是“有年是节”,不仅仅是过年时的新衣和节日里朴素的“美食”,更是一种“仪式感”。虽然那时候还没有“仪式感”这个词,妈妈也只是个普通工人,并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她常说的就是:“过日子不就是过个‘精气神嘛!”
正是母亲的生活态度,让我和弟弟并没有因为家庭不富裕而感觉缺少了什么,反而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身为母亲我也想用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影响我的孩子,成为他前进中的力量。
還是杨绛先生的那句话:“即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花似锦,浅浅喜,静静爱,深深懂得,淡淡释怀,望远处的是风景,看近处的才是人生,唯愿此生,岁月无恙;只言温暖,不语悲伤。”
(摘自《现代家庭报》 丝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