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建筑消防设计细节的思考
——以三亚海棠湾河心岛商业街项目为例

2021-10-18朱慧宾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7期
关键词:隔墙商业街消防车

龚 泽,朱慧宾

(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1 项目概况

三亚海棠湾河心岛商业街项目(简称:河心岛项目)与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三亚国际免税店购物中心隔河相望。业主希望围绕免税购物中心打造成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河心岛商业街项目作为免税购物中心业态的配套补充,将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体验式街区商业(见图1)。

图1 三亚河心岛商业街远景

规划总用地面积45 694.91m2,总建筑面积65 430.1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4 906.89m2,地下建筑面积30 523.29m2。建筑地上主要功能为精品商业、数码体验店、餐饮(包括中餐厅、西餐厅、轻餐饮)、娱乐(内街设室外舞台);地下的主要功能是物业办公、少量轻餐及车库等。建筑高度为14.95m(局部18.00m),属于多层商业建筑。

项目用地位于河道中央,四周为水系,通过用地西北侧与西南侧的2座连桥与市政道路相通,东南侧通过人行天桥与免税店购物中心相连。为营造自由、活泼、时尚的购物氛围,商业街由15栋建筑单体自由围合而成,街道长向尺寸约370m,进深尺寸为120m。为对城市形成连续形象界面同时内外街道相连通的效果,1座从2层架起的室外平台从岛头至岛尾将15个商业单体楼栋连接在一起。这个室外平台也是连接岛内外的市政连桥和人行桥的纽带。顾客无论从1层室外街还是2层室外平台均可顺畅进店购物。商业街建筑单体层数以2层为主,个别楼栋为3层。在建筑平屋顶之上覆盖巨大的波浪形装饰性钢结构屋盖,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钢结构屋盖在平屋顶之上由钢柱支撑,与建筑平屋顶之间完全脱开,二者之间距离最低处约4.0m,最高处约12.0m。

2“处方式”处理建筑消防设计的细节问题

建筑消防设计是基于规范的理性设计,在工程项目中,依据规范条款,需按照“程序性”的设计流程完成建筑消防设计。“程序性”的设计流程是由外及内,从“大”面入手,落实到“小”细节,从场地分析入手,逐渐进入平立面设计,最后研究细节处理。具体表现在从建筑性质、类型及耐火等级入手,判断建筑间距(总图)、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平面)、通过人员密度核定疏散人数、确定疏散宽度、控制疏散距离、设计合理疏散楼梯、防火构造(细节)等。

与商业相关的规范虽然逐步更新与完善,但无法囊括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所有消防设计问题,在实际商业建筑工程防火设计时,需结合项目情况灵活应用,既要满足建筑内部布局变化要求,达到期望空间形态效果,保证业主收益最大化,又要守住建筑防火规范,保证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底线要求。因此,在三亚河心岛商业街项目中,以“处方式”解决建筑消防设计中遇到的细节问题,研究规范条款制定背后的初衷,力图更好地利用规范处理实际问题,既符合规范,又不过度设计,以保证商业运营效果为最终目标。以下针对消防车道、疏散宽度、隔断及隔墙等问题进行分析。

2.1 精细化安排消防车道位置

河心岛商业街总长度远大于150m,考虑将商业街看作一个整体,沿街区建筑主体外围(场地边缘)设置消防车道,考虑岛尾处虽有较大空地,但未来将作为室外鱼排式餐饮(三亚当地特色餐饮文化)经营场所,不宜设置消防车道,因此靠近岛尾设置消防回车场地。因建成后河心岛商业街区主打活力、时尚、享受生活的慢节奏购物效果,商业街会布置外摆商业、安排娱乐演出、布置绿植景观与雕塑小品,因此布置消防车道时,在满足规范基本要求外,更注意消防车道与景观绿化、硬质铺装、休闲小品等关系处理,避免在街区内部设置消防车道。各单体在首层分隔而通过2层连桥又将建筑单体串联在一起,所以将15栋建筑单体分为3个组团(见图2),组团内的单体建筑视为1栋建筑,组团之间间距≥6.00m。经过研究与设计,商业街区外围的消防车道与消防车道“联络线”构成“目”字网格,选择单体建筑的商业展示面少、上方无遮挡且宽度大于4m、净高大于4m的A组团A01楼与A04楼之间、B组团与C组团之间设置消防车道“联络线”,保证消防车可安全便捷到达组团内的每栋建筑,且联络线通向最远楼栋的距离基本一致(见图3)。

图2 组团划分

图3 消防总平面(浅灰色填充处为消防车道及消防车道“联络线”)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以下简称《建规》)中要求消防车道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不大于10m。从消防总平面可看出,商业街建筑布局自由、形状各异且街区外围空间形状不规则,与岛边缘距离宽窄不一。在商业街外围有限的空地内,需同时布置消防车道、市政连桥联系线、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等。在与当地消防局进行沟通后,综合考虑具体设计情况,个别位置可突破常规设计要求“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距离不大于10m”的控制,对于消防车道距离建筑主体超过10m的位置,均设计连接消防车道与主体建筑之间的疏散通道(室外通道),保证消防队员可在负重情况下直接到达被救援建筑。对于消防车道“联络线”两侧店铺,通过调整建筑内排烟、排风竖井位置及风口位置,使其避开消防车4m净高要求,在距离室外地面4m之下为实体墙面。

2.2 根据业态分别计算疏散宽度

成熟开发商在商业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已对店铺的招商有基本落位考虑。河心岛商业街项目在初设阶段即已确定各楼栋业态,通过将业态细分为后勤办公、餐饮、普通商铺,设计时需根据不同业态分别计算人员密度,力图更准确地计算疏散人数。按照《建规》第5.5.21条和JGJ 64—2017《饮食建筑设计标准》第4.1.2条的要求,考虑整个项目招商引资定位较高,人员密度取上限:餐饮店取值1.30m2/人,员工餐厅取值2.00m2/人;按照JGJ 67—2006《办公建筑设计标准》第4.2.3的要求:地下1层物管办公室人员密度为4m2/人。在营业厅人员密度值时考虑整体营业厅规模>3 000m2,虽然理论上可取下限0.43人/m2(0.43~0.60人/m2),但考虑人员密集场所,从严设计取上限值。

商业建筑内部呈购物、娱乐、餐饮、体验等多元化、多内容、多业态趋势,与过去概念中单纯营业厅为主导的商店相比发生很大变化。疏散宽度与疏散走廊、疏散楼梯的宽度息息相关。当防火分区基本确定后,按照店铺所在楼层及店铺具体功能、面积,由人员密度确定店铺内满载人数,根据使用人数确定防火分区所需疏散宽度,最终确定疏散楼梯数量和位置。宽敞的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优点是保证火灾状态下建筑内人员顺利疏散,缺点是无形中降低店铺的得房率,并打断商业展示面(见图4)。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项目建成后的空间形态效果同时保证业主收益最大化,需依据商业业态分别计算疏散宽度,尽可能减少过度设计。

图4 2层局部平面:被疏散通道打断的商业店铺展示面

2.3 “放松处理”大空间内店铺的隔断

河心岛商业街项目分初装修和精装修2个阶段消防验收。虽然精装修阶段存在店铺随招商进行调整的可能,但根据初装修报审消防要求,依据初装修阶段的商业定位,对于店铺划分已按照实施建设考虑。考虑商业定位后期存在变数,设计中划定防火分区、设计疏散路线,均按照开敞大空间计算。根据《建规》第5.5.17条,在应用这条规范时应考虑:大空间人员疏散按照直线距离忽略家具摆放对于疏散的影响,同时意味着店铺与公共区域之间分隔的墙体可按照隔断设计而不是隔墙。隔断为不封闭至上层楼板底面,不对烟气起阻隔作用,《建规》中没有耐火极限的要求。房间隔墙需要封闭到上层楼板底,能阻挡烟气,有耐火极限要求。对于商业营业厅,将其视为开敞大空间,限定从室内任一点至安全出口(楼梯间)的直线距离≤37.50m(室内设自动喷淋系统),店铺与公共区域之间的隔断可“放松处理”,为精装修设计预留更多灵活设计空间,使其可选择玻璃橱窗、轻钢龙骨石膏板、格栅等多种隔断形式,而不必考虑墙体耐火极限问题。河心岛商业街项目A1-01、A1-02防火分区均以大空间划分防火分区、核算疏散距离,如图5所示。在设计阶段,店铺与公共区域之间分隔的墙体应设计为玻璃隔断且不限定耐火极限,而不应以砌块墙的形式表达,在节省初装修前期投入的同时,为精装修创造合理合规的设计条件。

图5 A01楼1层局部防火分区(局部)

2.4 重点关注餐饮区域厨房的隔墙

受网络购物冲击,实体购物逐渐走下坡路,导致近几年传统经营模式的百货、专卖店等商铺在商业建筑中的比重逐渐降低,餐饮铺所占比逐渐增大。商业项目开发建设周期较长,从设计到竣工开业快则3年,慢则5年以上,在此过程中,店铺定位随经济形势进行调整。河心岛商业街在2016年9月前期方案策划阶段的业态有书店、小型购物中心、电商体验店、餐饮、室外娱乐广场等,餐饮店铺占比约40%,建筑面积在250~300m2的店铺有一部分为非餐饮商铺;项目推进到2017年8月施工图深化设计阶段,业主调整设计需求,确定将建筑面积在250~300m2的店铺全部调整为餐饮,餐饮面积增至地上建筑面积的55%,每间餐铺需预留上下水点位及考虑燃气接入条件。

河心岛商业街项目为毛坯交房,业主自持出租店铺,招商确定后商家负责店铺内部精装修。因此项目的消防报审分为初装修消防报审和精装修消防报审。项目消防验收分2步:第1步为非店铺的公共区域消防验收;第2步为各店铺精装修消防验收。在餐饮铺的建筑消防设计时,考虑使用燃气的餐饮店铺火灾风险要大于普通商业店铺,因此设有厨房的餐饮店铺是建筑消防设计重点关注的区域。根据《建规》第6.2.3条:除居住建筑中套内的厨房外,宿舍、公寓建筑中的公共厨房和其他建筑内的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第4.3.10的条文解释中明确:可在整个厨房区域设置防火隔墙,也可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有明火的热加工间范围内设置防火隔墙。而“对于采用电加热的无明火的敞开式、明档类厨房可以不受此限制。”虽然初装修阶段(施工图设计)确定的厨房范围,在招商确定商家之后的精装修阶段仍面临调整,但该阶段的消防报审图中不允许仅以虚线示意预留空间的方式表达厨房与餐厅。因此设计以满足耐火极限2.00h的防火隔墙明确分隔厨房与餐厅区域(见图6),同时机电专业的消防设计全部到位。

图6 C05楼餐饮店铺的厨房与餐厅区域划分

在餐饮店铺精装修设计阶段,个别面积较大的餐铺,由原设计的集中厨房改为分散体验式明档餐厅,一些传统美食需用明火处理同时兼具展示功能,以烘托就餐气氛,如烤鸭、瓦罐汤等。根据规范要求,所有采用明火方式的区域均需以2.00h防火墙与其他区域隔开。若采用防火隔墙生硬划分,则明档餐厨想带给顾客开放体验感大打折扣。对于该问题,提出2种解决思路:①明档厨房使用电加热代替燃气,满足《饮食建筑设计规范》4.3.10款要求,保证空间效果和客户体验感;带来的问题是项目建设前期策划定位的厨房区域使用燃气,电量预留不能满足现阶段明档厨房改电加热的需求,面临电气增容的问题。②在精装修处理时采用炉体六面为满足耐火极限2.00h要求的材料,将用火点与顾客就餐区物理分隔,保证就餐区安全。经过权衡,考虑现场变配电所增容难度较大而采用第2种解决思路。

精装修阶段厨房与餐厅的防火隔墙设计,需充分考虑开放式餐饮铺使用者的空间体验感,可以将厨房明火区缩小至明确的操作区,以防火隔墙分隔,降低实体防火墙对于建筑使用带来的不便。

3 结语

商业建筑消防设计涉及总平面设计到平面布局及建筑构造等方面,持续更新与完善的相关设计规范无法涵盖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商业建筑在购物、餐饮之外承担起越来越多的交流、交往、体验空间的功能。建筑师应以精细化的“处方式”办法处理建筑消防设计细节问题,希望通过该项目消防设计实践经验,为以后商业建筑消防设计提供参考,使建筑消防设计为商业项目完美呈现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隔墙商业街消防车
基于主筋轴力长期监测的连拱隧道浅埋段中隔墙受力特性研究
锅炉中隔墙中间集箱管座泄漏分析及处理措施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消防车
李晶晶作品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消防车出动
“迷你”消防车的启示
新型高温隔墙结构的研究与开发
特色商业街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