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分析的AGS 颗粒化过程形态学研究
2021-10-18李季垚
李季垚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不同的国家地区污泥沉淀物的性质各不相同,只有正确认识本土污泥的特性,方能找到改善我国污泥处理现状的方法[1]。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简称AGS)技术被认为是废水处理中最有前途的技术[2]。
本文使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以自制污水为处理对象,探究好氧颗粒污泥的颗粒化进程,并分析好氧颗粒污泥对COD、氨氮和磷去除率的变化,为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水
本实验中的水样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按照乙酸钠32.5g、NH4CL 4.78g、Na2HPO4·12H2O 2.89g、常量元素15~20mL、微量元素1mL、无水碳酸钠6g 的比例进行配比。
1.2 实验装置与运行方式
SBR 法[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法是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最常用的工艺,并广泛应用于不同水处理领域。
实验室所用SBR 反应器为有机玻璃圆柱,由时间程序控制器分别控制进水、曝气、沉降、出水等全过程[4]。一个周期为4 小时,其中有15 分钟的进水,190 分钟的曝气,30 分钟的沉降和2分钟的出水。微孔曝气器设置在反应柱底部,用空压机经空气流量计曝气。活性污泥形成需要流体剪切力,曝气所产生的气流达成了这一条件。
1.3 分析指标
本实验主要测定污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污泥体积(SVI)、污泥沉降比(SV)、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氨氮去除率和磷去除率。
2 AGS 培养结果与讨论
2.1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
反应器中当曝气产生的上升气体流速高于1.2cm/s 时,AGS开始形成。在适当的气体上升流速范围内,流速越高,形成的AGS 外形越规则,结构越紧凑。
2.2 MLSS 的测定
取用两个坩埚,分别放置0.45mm 的水吸滤膜,在103~105℃的条件下烘干并称重,得出坩埚和滤膜的总重。然后吸取20mL 混合均匀的水样,并对其进行抽滤,使污泥全部留在水吸滤膜上。随后每次在103~105℃处烘干2 小时后,将样品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并恒重,使得两次称量差值不超过0.0005g。如此便可测得20mL 混合水样中污泥的质量。
2.3 SVI 和SV 的测定
取100mL 混合均匀的水样,并置于一个100mL 的烧杯中静置30 分钟,观察污泥沉降的刻度,即可得出SVI 和SV。
2.4 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测定
取1.5mL 待测样于消解管中,准确加入掩蔽剂0.5mL,消解液1.5mL,硫酸催化剂2.5mL,摇匀。旋紧密封盖,依次将消解管至于165℃的环境下消解半小时,当定时结束发出鸣叫信号时,消解过程完毕,待冷却后,将消解管按顺序从消解孔中取出。完全冷却后加入2mL 的蒸馏水,再次冷却后用消解反应完成的液体进行吸光度的测定。将已预热的分光光度计波长调整至610nm,分别对每一组数据进行测定。注意在测定时需要进行两组实验取其平均值,同时设定一组空白对照。
2.5 氨氮去除率的测定
取1mL 待测样于比色管中,定容至50mL,摇匀。于上述比色管中各加入酒石酸钾钠溶液1mL、纳氏试剂1.5mL,混匀。将已预热的分光光度计波长调整至700nm,分别对每一组数据进行测定。同样设定一组空白对照。
2.6 磷去除率的测定
取1mL 待测样于比色管中,定容至50mL,摇匀。于上述比色管中各加入10%抗坏血酸(冰)1mL、钼酸盐溶液2mL(避光保存),混匀。将已预热的分光光度计波长调整至700nm,分别对每一组数据进行测定。同样设定一组空白对照。
2.7 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与测定结果
COD、氨氮和磷去除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x1和x2分别为进水和出水的浓度。
需注意,进水和出水的浓度要减去空白对照组的浓度,以减小其余溶液的误差影响。
COD、氨氮和磷去除率的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活性污泥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
3 AGS 的图像分析
3.1 显微图像的取样
对不同培养阶段的活性污泥进行取样,稀释5~7 倍后放置于光学显微镜下放大40 倍进行观察。每个样本拍摄大约40~50张,拍摄的部分图片如图2 所示。
图2 活性污泥的显微镜观察图片
ImageJ 软件因其占用内存小、功能强大、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细胞计数、叶片形态指标测量、根毛长度测量等多个研究方向。本文便使用ImageJ 软件对图片中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面积的计算和圆度的测量。
3.2 图像面积计算
3.2.1 转化为灰度图像:
转化后的效果图如图3 所示。
图3 灰度图片
3.2.2 设定测量比例:本实验中采用的比例是0.2。
3.2.3 自动选取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3.2.4 进行颗粒分析,并复制数据到EXCEL 表格中进行求和分析。
3.2.5 对每个图片进行相同操作后进行平均值的计算。
3.3 计算图形圆度
在3.2.4 步骤“进行颗粒分析”中,同时可分析得出圆度的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在点击[AnalyzeParticles…]按钮之前,点击[Analyze]按钮,在弹出的菜单栏中点击[SetMeasurements…]按钮,在分析图像圆度的选项前进行勾选,在弹出的数据栏中即会显示圆度的数据。
3.4 进行面积平均值分析
运用EXCEL 软件,对实验37 天的活性污泥颗粒的面积和圆度实验数据做统计分析,如图4 所示。
图4 圆度与颗粒分析结果
图5 污泥面积平均值的图像分析
4 结论
4.1 在污泥逐渐颗粒化过程中,污泥总体呈现出由小到大、由分散到聚集的过程。污泥的净水能力逐渐提升,并且最终趋于稳定。其中许多理化性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微生物展现出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再扩大增长规模的过程。
4.2 在颗粒化培养的前期,颗粒污泥粒径的增长缓慢,而后期粒径增大较为迅速。原因是,在初期微生物首先发生聚集使其变得密实,由于该过程没有载体所以速度较慢,但污泥的沉降性能可明显得到提高;中期微生物的生长就可以借助前期形成的载体附着生长,因此颗粒的粒径较快增长;后期粒径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水力剪切力逐渐达到平衡。
4.3 随着污泥内部微生物对反应器运行条件的逐渐适应,微生物量不断积累,MLSS 开始增加,SBR 的污泥颗粒化程度不断提高。实验到第37 天时,好氧颗粒污泥对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98.62%,氨氮的去除率为63.66%,磷的去除率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