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流水唱评弹

2021-10-18燕华君

苏州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剧场苏州

燕华君

闻军 摄(君子影艺供稿)

在苏州,眼睛看园林,嘴巴吃美食,耳朵听评弹——你需要调动全身器官,才能略略领受其美妙与雅致。

玉润珠圆,评弹的腔调

从前苏州人,吃茶,泡混堂,看戏,听书是顶顶日常的生活。苏州人有一句口头禅:你在说书。说书,就是指苏州评弹。评弹,是苏州人开门第八件事,听不懂不要紧,书里说的无非是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风物,传说,柴米油盐,老百姓故事。

啥叫腔调?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为人处世、性格、风格、品位等等。

啥叫评弹的腔调?“光前裕后”,刻在砖雕上的古老文字,它是苏州评弹的祖训,也是苏州评弹的徽号;陈云写给苏州评弹的“金句”:出人出书走正路;第一天门弄堂口硕大琵琶;弦子一响,就好似面条里浇上了虾子酱油,评弹与美食如此违和在一起;官帽椅,醒木,琵琶,弦子,折扇;一面动脑筋一面说书再一面编书;放的噱头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遇;平江路大柳枝巷走出一个小姑娘,高挑身材,白衣黑裙,扮相清丽。这时,几个老茶客开始议论:阿相信?这个小姑娘估计是学评弹的。嗯,功架好,安静,我也讲她是学评弹的。关键是面孔上没有烟火气,单纯。话音刚落,小姑娘背后闪出一个男子,身背琵琶,笃悠悠走路,低头望向弹石路面。

呵呵,我说嘛,父女档。

也不一定,小姑娘可能刚刚开始学唱评弹。

你脸庞上刻着你的岁月,你声音里印着你的故事。

落雪苏州,木头电线杆上路灯昏暗,煤炉上翻滚着米烧粥,蚌壳棉鞋,手镶笼管,有线广播里张鉴庭在《怒斥贞娘》:张教头是怒满胸膛,骂一声,骂声贞娘你不该应——上世纪70年代苏州城,有一点偷欢的意思。

评弹腔调,既有腔有调又笃定前行。时光映照,高山流水,你不知道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一直在。

引商刻羽,创新与青年

评弹曾经辉煌,名噪一时,尤其是在江浙沪一带,评弹简直就是治愈中老年人的一味良药。金声伯《包公》,杨振雄、杨振言《武松》,蒋云仙《旧货摊》,蒋月泉《三笑》《莺莺操琴》,赵开生《珍珠塔》里的七十二个他,苏州人如数家珍。苏州人还欢喜盛小云大气,欣赏张建珍恬静。两人都能够守住自己,不被市场左右,更不屑于外面的花花世界,符合陈云所说的“走正路”。

但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评弹也遇到了它的式微时期。采访评弹名家金丽生时,问到此问题,他说评弹的发展在于创新和青年。

金丽生老师话匣子缓缓打开。

与其他表演艺术不同,唱评弹往往一个人要起多种角色,道具只有惊堂木,手帕,扇子。千军万马赴生死或私约花园订终身,全部通过手面,表情,说和唱来表现。评弹四百多年的历史,一直在不断创新,螺旋式上升。

首先是伴奏上创新。前有张鉴国快慢张调琵琶变化式伴奏,薛调演唱方式伴奏,再有琴调独门创新,更有当下音乐、作曲、配器上加入交响乐、民乐及摇滚等多种元素。

举目苍凉夜朦胧。评弹《林冲踏雪》,让名著、评弹、动画“一键三连”连连看。金丽生在唱腔处理上借鉴京剧老生润腔方法,气势豪放,雄浑苍劲;为了让传统艺术更亲近青年人,《林冲踏雪》尝试由苏州评弹“混搭”国风动画制作而成。

盛小云、蔡钺演唱的苏州评弹说唱《幸福苏州人》,一个是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一个是现代时尚的RAP街舞;节目新颖独特,柔美与动感并存,惊艳之余好评如潮。

有人在网络上悄悄留言,张建珍你有杀手锏。张建珍杀手锏是她的传统,唯美、舒适和张力吗?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以自己俊美扮相,流畅弹奏,亮丽嗓音折服听众,她走的是另一条路子。

其次是表演上创新。

夏荷生离开半桌、凳子,立起来“起角色”是评弹界石破天惊的创新。混搭京剧、昆曲、话剧等艺术形式,更让评弹这门艺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比如杨振雄《武松》独创矮子步,严雪亭《杨乃武与小白菜》用京白表现清朝官员傲慢口气,特别发噱;还有语言上创新,其代表作是蒋云仙的《啼笑因缘》,大量方言夹杂其中,山东话、常熟语、京白,笑声不断;袁小良《五千年中国史》,以快板形式讲中国历史,一气呵成,险象环生。

评弹创新是时代需要,青年演员则是评弹发展的根本。

金丽生认为,青年演员中也分左中右,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专心艺术,有人转业,也有人下海。随着大环境改变,各级政府政策上关心资金上投入,现在情况大有改观。关于评弹创新与青年的话题,苏州评校青年教师陶立的说法有点意思。

评弹的时代性与它的曲种有关,跑码头时,老师伯唱开篇或说大书前,总归先要讲几句当下新闻、轶事、猪肉蔬菜价钿,跟时代走的,比较接地气;现在评弹的创新具体表现在舞台设计考究,音响效果洋气;再讲评弹作为一种方言艺术,十分讲究台词,为迎合外地游客和年轻人,他们打出字幕并看好观众反应不断修饰字幕,使得字幕与演员表演一拍抿缝,拷贝不走样。

江浙沪一带小巷里时常听得见有人在唱开篇,大多数是青年人在唱。撇开房贷车贷,陶立说唱评弹完全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互联网都过时了,青年演员除了唱评弹,都会做一些“外插花”事情:做视频,抖音,做歌,作曲,跑码头,进社区,接商演等等五花八门。因为你的青春年少全部交给评弹艺术,即便你有一天离开这个行当,你也会想评弹,想要为评弹做点什么。

有80后、90后观众说:“好的长篇评弹,环环相扣、悬念迭生,说书先生演绎的那些故事,一点不比美剧差。”还有一位听众说得更发噱:“蒋调俞调,的糯的糯,一曲三转,右耳朵进去,要把左耳朵捂牢,别让这美妙的声音跑掉。”

古老评弹,青年演员,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

兴云致雨,“江南小剧场”魅力

如今,苏州拥有常熟、千灯、张家港、相城四个“中国曲艺之乡”,吴侬软语,弦索悲喜,说的是苏州评弹,一个人的生活、爱好是最大最深的印记,这个印记是人生福祉。

苏州,是一座“有戏”的城市,昆曲是风情水袖,评弹是典雅琵琶,是苏州人血脉中的飘逸精神。想要深度感受苏州,特别推荐在苏州夜晚感受“江南小剧场”。

平江路茶楼推出《琵琶语评弹》,山塘街有评弹书苑《品味山塘》。金鸡湖大酒店、日行大酒店、香格里拉酒店等相继引进“江南小剧场”;“江南小剧场”既有传统样式产品,又有时尚类、亲子类和实验性产品。朱栋霖教授认为“江南小剧场”传统剧目寻回了中国古典戏曲演出的原生态,向世人展示什么是“最苏州”“最江南”。沉浸式文旅体验也让游客不再走马观花,而是走进深巷,拓展游玩空间和深度。

“江南小剧场”是文旅结合美好形式,对艺术来说是桩好事,对本土文化发展是一种促进,还可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外地游客白天玩园林,晚上看戏听评弹观表演,动静相宜,对苏州文化有一种延续性享受;白领或蓝领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一起去小剧场,三口之家既休闲娱乐又略略感受苏州文化的奇妙与精细。

苏州市文广旅局艺术处处长冷建国说,苏州夜经济不仅是吃、喝、玩、购、娱,更有文化支撑。打造“江南小剧场”,旨在用文旅融合的演艺作品彰显江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苏州夜经济发展快步达到2.0版本,甚至3.0版本。朱胜文则认为,“江南小剧场”能带动各方面的消费需求,如苏绣、缂丝、玉雕、核雕、书画等,对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吴文化传播有深远影响。

小剧场拉动大经济,这是苏州文化的魅力。

了解苏州文化最简单的办法有三种:逛园林,听评弹,吃苏帮菜。在“江南小剧场”,苏州评弹界中青年演员担当重任,陆续推出新中篇和开篇。有《四大美人》《雷雨》《绣神》,高博文新解《繁花》等等,这些曲目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青年演员才华也得以展示。多学、多练、多悟、多演出,评弹接班人当然懂这些道理。

苏州评弹既是古调更是新声,在苏州,听书的场所不要太多哦。广播书场,电视书场,弄堂书场,社区书场,园林书场,评弹书场,以及方兴未艾、蓬勃盎然的“江南小剧场”。

珠落玉盘。叮咚咿呀之声回荡在苏州大街小巷。

余音绕梁,评弹未来不是梦

评弹,已从“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渐渐走向普罗大众,欣喜。

生活在苏州,你若是有心人,恰恰又有点喜欢评弹,你会发现有关苏州评弹信息很多:中国苏州评弹网,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光裕书厅,平江路洪登记,品味山塘书苑,网师园“集虚斋”,枫桥书场,斜塘老街“施斌茶馆”,大儒巷“翰尔园”,还有政府投资的苏州市近150家社区公益书场。

比如光裕四季书会之张敏个人专场汇报演出,既有传统弹词选回《珍珠塔:方卿见娘》,更有弹词选回《青春之歌:分歧》,最后张敏先生赵开生上台掀起一个小高潮:评弹界继往开来,龙腾虎跃。

这就说到评弹未来一事。

苏州首批全国非遗传承人金丽生认为,依然是陈云七字:出人出书走正路。金老师说关键是出人,这方面,苏州评弹艺术学校起到很大作用。评弹学校创立至今已56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公费定向培养到自费双向选择,苏州评校为苏州评弹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曹汉昌,王鹰;教师邢晏春、邢晏芝;曾经的学生如今的评弹名角盛小云,张建珍,施斌,袁小良,吴静……他们既热爱生活更热爱评弹,称得上德艺双馨。

其次是出书,最要紧是加强长篇书目的创作与创新,这是评弹根本,有了长篇书目,才能产生独特的流派,唱腔,风格及……味道。

味道蛮要紧。

《莺莺操琴》:蒋月泉“糯米腔”,糯,甜,香,拖着长长尾音;《颜大照镜》:颜大面孔长得丑,吓得小姐“上下周身零碎动”;徐调《新木兰辞》;严调《密室相会》;蒋云仙《旧货摊》……苏州长大的小囡,都会哼唱几句评弹。窈窕风流杜十娘,自怜生落在平康;唧唧机声日夜忙,木兰是频频叹息愁绪长;他是一盏灯一个人,黑影幢幢啊缓缓行……其实评弹味道就是苏州味道。

出人出书做好做精,自然就会走正路。

苏州评校青年教师兼演员的陶立则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根本不用担心评弹将来,它肯定会跟着时代变化;有四百多年评弹历史,有底蕴有创新有评弹学校输送人才有符合时代的“三观”,路绝对不会走偏;一代人终将老去,但不过总有人正在年轻。

陶立坐在街角喝咖啡,旁边是一个建筑工地,面对沸腾又喧嚣的工地噪音,他说:要静一静。静生慧,慧养心,心生力。

在光芒和阴影里,细想“出人出书走正路”,水乡苏州与都市上海,从前评弹“四庭柱”如今遍地开花的听书场所,外在大环境与内里小环境,一个人因为评弹的修炼过程,成名与成就,米与谷的爱情……外面是黄绿相间的初秋,一切既开阔又高远。

苏州,身后是浩瀚艺术海洋,不用回头,你就能感受一群人献身文化、献身事业的激情。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秘密,偏执地认为,你要破解苏州这座城市密码,惟一方式是安静地坐下来听评弹,不说话,只是听。

猜你喜欢

小剧场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园林之城——苏州
苏州大冢:十年磨一剑
锋绘动漫小剧场
锋绘动漫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