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一”工程: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与实践探索
——以阿坝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为例
2021-10-18王亚,李强
王 亚,李 强
李强,男,阿坝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4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了“培养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2018年,中共中央出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强调:“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阿坝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扎根阿坝藏羌民族地区40余年的师范类省属高校,为阿坝藏羌民族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师资和行业人才。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两评估、两转型”为引领,加快应用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教师教育学院是阿坝师范学院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现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培养服务四川民族地区及四川盆地周边地区的幼儿教师、全科型小学教师。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符合教师教育规律和学院办学实际的育人新模式。2015年,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基于融园模式的少数民族地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实践”,获得首批四川省卓越幼儿园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经过五年实践,提炼和构建了卓越幼儿园教师“G-U-K”融园培养模式;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学院建设的特色专业,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提炼并总结出“2+1+N”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学院立足学校发展新的历史起点,总结多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以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抓手,围绕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核心目标,探索并构建旨在提升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以下简称“六个一”工程)。该培养模式的核心元素——“六个一”,简要概括为: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讲一堂优质课(能说会讲);能写一手规范汉字,会画一幅优秀的儿童画/做一件精美的手工作品(能写会画);能唱一首动听的儿歌,会跳一段优美的少儿舞蹈(能唱会跳)(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六个一”工程通过对应的课程模块分专业、分年级、分层次推进实施:一、二年级以提升教学基本功为重点;三年级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体现出由技能训练基础到能力提升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开课学期为第1—6学期,以专业技术选修课程(必选)形式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设置0.5个学分,共3个学分。自2018年正式启动本项目以来,已在2018级、2019级、2020级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本科生中逐级推行实施。其中,2018级学生已完成首轮3学年6学期的完整学习。“六个一”工程获得了课程实施、过程管理、结果评估等一系列实践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本研究尝试对“六个一”工程的逻辑线索、模式构建、实践经验、存在问题等进行全面梳理,为其他高校及相关师范专业培养师范生职业能力,助推师范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镜鉴。
一、近况透视: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本研究使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
,依托中国知网数据库对国内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献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得出师范生职业能力研究现状关键词的16个聚类标签,绘制出师范生职业能力研究的聚类知识图谱,发现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聚焦以下三方面(见图1):图1 师范生职业能力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一是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研究。聚类高频关键词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有效性、教育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支持等。我国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历经了知识本位、工具本位和实践本位三个不同价值取向阶段的更迭发展过程。知识本位阶段是以对所教具体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作为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衡量尺度;进入工具本位阶段,教育领域深受技术主义袭染,职业能力弱化为一项项外显行为表现构成的可视化操作技能——普通话技能、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等教学技能;2011年10月,教育部印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突出“实践取向”理念,将基于真实、具体、可感的教学情境,通过体验式教学路径生成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确立为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即实践本位阶段。
二是师范生职业能力的结构研究。聚类高频关键词包括:教学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有效性等。2012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对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层级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例如,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方面的专业素养要求。之前学界关于师范生能力结构构成部分的界定多来自教学工作逻辑,主要分为教学设计、导入、讲授能力、提问、板书、体态语、课堂管理、测评与评价等能力。随着《专业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师范生职业能力革新与交际能力、管理能力、教研能力等紧密联系了起来。
三是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聚类高频关键词包括:教学模式、职业能力培养、模拟讲课、移动学习等。学界关于师范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多从优化与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和加强教学方法,强化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策略与建议,体现出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明显的事务性工作逻辑。
学界虽然在师范生职业能力的价值取向、能力结构、培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立足办学实际、专业特点开展的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扎根实际育人情境的研究相对单薄,培养策略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亟待加强。本课题基于师范生职业能力研究现状,尝试探究符合教师教育规律和办学实际的育人新模式。
二、经验借鉴:美国CBTE项目与“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的内在耦合性
(一)美国CBTE项目概述
21世纪以来,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以下简称CBE)日益发展成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主流。学者们尝试将“能力(Competence)”融入教师教育改革,其中,美国“能力本位教师教育”(Competency-Based Teac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CBTE)项目是在这一理念引导下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的典型代表,也为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思考框架和经验指引。该项目以教师教育改革为抓手,促进教育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教师教育改革项目纳入并确立为《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改革目标;颁布了“初等教师培养方案”;促成休斯顿大学成立彰显“能力本位教师教育”的教育学院,并在美国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助推下快速发展。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促进了美国教师教育革新,也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伊拉姆(Elam)将CBTE项目界定为:学生在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前明晰其能力和行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并知晓应当学习并形成的能力,其学习结果侧重对产品(能力)最终展示,据此进行学习评价。CBTE项目的核心要素包含:师范生需要展示的核心产品(能力),事先公布的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产品(能力)标准,师范生产品(能力)评价,师范生自我进步速度与产品(能力)展示情况,提供课程学习指导
。(二)美国CBTE项目与“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的内在耦合性解析
1.“三能三会”核心能力诉求与“能力本位”具有价值的内在耦合性
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培养框架,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文件要求,将“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理念有机整合,确定了“三能三会”的核心能力诉求,与美国CBTE项目的价值取向具有高度耦合,即关注师范生作为教师的职业角色,提取并清晰表达师范生需要展示的能力。CBTE项目关注师范生职业发展的认知理解力、教学行为表现力和对学生的影响力等几方面的能力。“六个一”工程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是“三能三会”。六大核心能力最终指向学生的情感、智力的变化和发展。
2.“六个一”工程模块教学与CBTE项目“模块簇”具有实践范式的耦合性
美国CBTE项目将教学模块作为项目实施的核心载体,强调在教学设计与课程实施过程中对需要完成的学习行为进行逐一细化,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形成一个教学模块,多个相互关联的模块组成“模块簇”(Module Cluster),能够极大帮助学习者掌握某些特定能力
。具体来说,一个CBTE项目由多个教学模块组成,不同模块按照类属层级关系,纳入不同的簇中,并将最后一个模块能力目标实现视为最终目标达成。其中,格拉斯波罗州立学院(Classboro State college)的“教 师 团(Teacher Group)”项目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该项目由多个结构严密、逻辑严谨、层次清晰的教学模块组成,师范生选择自己模块后,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具体流程参加不同模块学习,完成“模块簇”,直至最后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并达标。在此基础上,“六个一”工程设计的模块教学与CBTE项目“模块簇”形成有效耦合。“六个一”工程实施的模块教学是按照以“三能三会”为核心的教师职业能力目标,将模块细分为5—6个教学模块,通过3年6学期的学习完成6个教学模块,最终形成“六个一”工程的“模块簇”。3.“六个一”工程职业能力提升共同体与CBTE项目利益相关者团体具有运行机制的耦合性
美国CBTE项目强调学校师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到教师教育改革中,借此使得教师教育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诸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六个一”工程构建了职业能力提升共同体作为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深度耦合与CBTE项目利益相关者团体。具体而言,“六个一”工程始终关注人才培养需求侧,即小学、幼儿园等利益相关者需求,将其纳入培养模式中,建立“六个一”工程职业能力提升共同体。首先,依托学校与汶川县域内教育职能部门、小学和幼儿园建立的汶川县南部学区教育联盟,与联盟单位建立职业能力提升综合体;其次,通过每学期固定开设的“集中教学实践周”“名师讲堂”“教育实习”等课程有效整合、共享汶川县教育职能部门、县域内小学、幼儿园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为师范生职业能力提升提供更大范围的人员、过程和产品支撑;最后,结合各方利益诉求结成“六个一”工程能力提升共同体,满足各方发展需求。
三、实践创生:“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
(一)构建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培养路径框架
基于美国CBTE项目的启示和多年教育实践,阿坝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已探索出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成为卓越幼儿园教师“G-U-K”融园培养模式和“2+1+N”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图2可看出,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培养路径框架由横向空间轴、纵向时间轴组成。
图2 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培养路径框架
横向空间轴即是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培养空间,具体由学校内空间、学校外空间(小学、幼儿园等师范人才需求侧场域)及最后构建的师范生职业能力提升共同体空间组成。学校内空间是师范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场域,进一步可分为课堂教学空间和课下空间,课堂教学空间为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提供“三能三会”核心能力形成所需的前置知识素养储备。例如,小教专业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能说会讲”,由“普通话”“教师口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实践”等课程的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说会讲”的能力习得提供指导。校内课下空间是为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提供过程性指导,主要是由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在课下利用班会、周末收假、班团活动、阶段性总结等时间进行,专业课教师针对师范生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六个一”模块练习的过程指导、阶段性学习产出的成果评价;班主任老师主要按照对应学期的教学大纲、实施方案要求对“六个一”模块作品完成数量、质量等方面开展过程监管,是“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有序实施的保障。校外空间主要指向对应专业师范人才的需求空间,即小学、幼儿园等。“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的实施主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是利用“名师讲坛”等引进小学、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校长(园长),采取与教师教育学院在职教师同上一门课的方式,结合一线教学、管理实际,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另一方面是通过每学期固定开设的为期一周的“集中教学实践周”、教育见习及第7学期的教育实习(此时,师范生已完成为期6个学期的“六个一”工程课程),让学生走进小学、幼儿园等真实的人才需求空间,运用、检验、反思“三能三会”核心能力,为下一阶段学习深化及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依据。
纵向时间轴即按照师范生职业能力发展进路,具体分为:感知阶段(第1-2学期)——提升阶段(第3-4学期)——巩固阶段(第5-6学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师范生职业能力发展要求和目标有所不同:感知阶段,是“三能三会”核心能力的定向过程,旨在通过校内外专业人员指导,让师范生了解已经“外显化”的核心能力的活动表现和操作程序,包括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行动表现执行的次序和要求等,以便师范生明确核心能力形成的路向;提升阶段,是对“三能三会”核心能力的操作提升过程,将师范生上一阶段已建立在头脑中的核心能力习得的活动程序计划,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呈现出来,通过具体的物质(介质)在物质化水平上进行实际操作;巩固阶段,是“三能三会”核心能力的内化过程,是将前阶段已习得的核心能力向头脑内转化,由习得的、物质的、外显的能力转变为内隐的、减缩的形式的过程。
(二)构建“六个一”工程师范生职业能力提升共同体
基于美国CBTE项目利益相关者团队的理论主张和实践探索的启示,教师教育学院逐步探索并建立了融入式习得、融入式双导师、融入式管理三方面形塑的师范生职业能力提升共同体。首先,融入式习得共同体是教学核心。以学院在汶川县南部学区教育联盟学校建立的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将一线教师融入职业能力习得课程的教学和指导过程中,让师范生职业能力同时融入来自大学的“理论”和小学、幼儿园的“经验”。具体措施有:通过聘请校外教师授课、名师讲堂、专题讲座等形式,助推师范生职业能力融入式习得。以聘请校外教师授课为例,先后聘请都江堰市星星幼儿园、沪都幼儿园、北街小学、灌州小学、中国中铁映秀幼儿园、汶川第二幼儿园、汶川八一小学等学校的一线优秀教师、校长(园长)担任校外教师,为师范生讲授不同学科、五大领域课程教学与研究等内容。其次,融入式双导师共同体是指导核心。融入式双导师由校内学业导师、校外实践老师组成。校内学业导师从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且具有一年以上教学或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中聘任。学业导师从新生入学开始指导至大四毕业,主要从职业能力发展、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提高。校外实践导师主要是学生进入教育实践环节后,从实习小学、幼儿园教师中聘任,着重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讲”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能力指导。例如,教学设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组织管理等。最后,融入式管理共同体是保障核心。“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针对校内、校外实践过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阿坝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及校外“集中教学实践周”、教育实习期间的教学和管理方案,创建QQ群、微信群,加强人员管理与信息共享,为教学、安全提供保障。
(三)建立“六个一”工程模块化教学体系
学院参照美国CBTE项目模块化的思路,探索构建了“六个一”工程模块化教学体系,作为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的保障。具体措施是:首先,确立“六个一”工程模块化教学目标。结合国家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将师范生职业核心能力“三能三会”确定为教学目标,并按照师范生教学能力习得规律,将6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分为感知、提升和巩固三个学习进阶。其次,梳理“六个一”工程模块化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化教学目标,具体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方面:能说模块内容由中华美文朗诵、演讲、讲故事(辩论)组成;会讲模块内容由教案、课件和微课等组成;能写模块内容由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组成;会画模块内容是手工或玩教具、绘画;能唱模块教学内容由自弹自唱等组成;会跳模块教学内容由儿童舞表演、创编组成。再次,实施“六个一”工程模块化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专业教师指导,把握“三能三会”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行为表现执行次序和要求并形成定向。之后,通过“集中教学实践周”“名师讲堂”等对“三能三会”核心职业能力的操作提升过程形成头脑记忆,并通过作品展示、教育实习等外部表现,转向头脑内化的“三能三会”核心能力。最后,构建“六个一”工程模块化教学效果评价。确立以成果为导向,依托具体产出(作品)与教学目标间的达成度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并将不同时间节点普通话视频、优质课视频、三笔字作品、手工作品或玩教具作品、儿歌和儿童舞视频等学习产出(作品)与对应阶段“六个一”工程模块化教学目标进行比对并评价。
阿坝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建立并实施三年来,在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方面成效显著。据统计,在完成所有学期“六个一”工程课程学习的456名2018级小教、学前专业本科生中,64人在院级师范生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11人在校级比赛中获奖;2人在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决赛(学前教育组)中获奖。具体到“六个一”工程各项核心能力提升成效而言,在“能说会讲”核心能力方面,普通话考取二级甲等及以上的415人,合格率91%;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笔试过线427人,过线率93.64%,面试通过人数403人,通过率94.38%,比例均高于全国相应专业及校内其他师范专业。在“能写会画”核心能力方面,20人获得学院“三笔字”比赛奖励,26人获得学校“三笔字”比赛奖励,8人获得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2020年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奖励。在“能唱会跳”核心能力方面,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比赛荣获多项荣誉,其中,参加学校合唱表演在“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艺术表演类一等奖、特别奖;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等部门举办的“舞动中国—排舞联赛”获“四川站高校普通院校组女生组·大集体自编舞蹈(民族类)”特等奖;参与表演的舞蹈获“教育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活动展演”一等奖。
四、反思生成:“六个一”工程培养路径的经验总结与反思
(一)进一步明确需求侧导向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目标
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于学前、小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跟阿坝藏羌民族地区及盆周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但是,课题组2019年对州内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黑水县等五县“一村一幼”学员开展调查的结果显示,某些学员还存在自身能力不能满足所在幼儿园教育和保育要求,缺乏将本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能力等现象。这深刻说明高校教师教育人才供给与小学、幼儿园人才需求间的差距。因而,需进一步考虑人才培养的需求侧(小学、幼儿园)对教师教学、管理所需核心能力的诉求,并以此作为“六个一”工程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依据。其首要任务是明晰基于小学、幼儿园等需求侧的少数民族地区师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而言,应遵循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深入阿坝州13县、成都周边地区小学、幼儿园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一线教育教学、管理对师范生专业素养的要求。之后,透视阿坝藏羌民族地区及盆周地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困境,关注师范生综合素养提升和基础教育发展生态。让学生既注重自身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又关照自身成长与阿坝藏羌民族地区及盆周地区教育生态的适切性。
(二)全方位革新“互联网+教师教育”发展理念,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革新“互联网+教师教育”发展理念,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亦是时代要求、大势所趋。对完善师范生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而言,首先,“六个一”工程应以“互联网+教师教育”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充分整合和有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VR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搭建阿坝藏羌民族地区师范生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平台;其次,加强高校教师、师范生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整合校内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和培训人才,可以从VR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智慧课堂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运用、微课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设计培训内容,提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最后,加强教师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发挥学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的经验和优势,运用超星学习通、智慧树、校内网络等平台加强校内优质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化建设。另外,积极引进Coursera、Udacity、edX、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国内外权威教学在线开放共享平台的优质课程,助力自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三)完善学习产出导向的教师教育职业能力课程群建设
“六个一”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课程实施偏差、核心课程间关联不够紧密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学习产出导向的教师教育职业能力课程群建设。具体来说,通过人才培养需求决定课程群目标,以教师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决定课程群内容,以学习成果决定课程群评价,以学习产出驱动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学习评价等,优化课程群实施。首先,确定教师教育职业能力课程群建设总体框架。面向一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群需求,明晰人才培养定位,细化与职业岗位群相匹配的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确定预期学习产出,并围绕教师核心职业能力反向确定一体化课程群。其次,以教师核心职业能力发展决定课程群内容。立足一线教学、管理等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集群基础,重构课程及课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重塑课程关系形成课程内容集群。再次,以学习成果决定课程群评价。基于学习产出导向建设教师教育职业能力课程群,应关注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动态变化,每次的职业能力习得效果通过学习产出呈现,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学习产出代表这一阶段学习成果。因而,提供的课程群应充分与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动态学习产出及相对静态的学习成果形成有效协同。加强课程群的过程性评价。最后,学习产出驱动课程实施。应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发展。相应调整课程实施,不仅关注课程实施的目标、进度和评价,更应关注作为学习核心——学生的学习产出及其能力提升过程。进一步说,也就是更加关注学生自身学习达成情况、学习进度完成情况及自身学习的获得感。
(四)建立健全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六个一”工程实施三年以来,还存在过程管理责任不明晰、执行过程理解文件不到位、配套支持条件不足等问题,势必影响实施效果和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建立健全学校——学院(专业、系)——教研室三级联动的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监测机制。制定工作细则和监测制度,定期发布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报告。其次,建立健全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制度。遵照《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等文件,对照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细化和分解专业认证标准指标,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和专业建设情况制定小教、学前专业认证实施方案和保障体制机制。最后,建立健全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人财物保障体系。学校依据专业发展情况和建设需要,持续加强对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在人员、经费和场所条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建立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保障的持续增长机制。
五、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阿坝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立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和学校发展新的历史机遇,扎根阿坝藏羌民族地区,关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总结多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以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抓手,围绕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目标,探索并构建旨在提升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六个一”工程培养模式,以期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永久牌”教师。“六个一”工程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契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路向,符合学校应用转型发展战略,贴合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建设需要,为相关院校、专业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和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