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王守义
2021-10-18董培升段明
◇文/董培升 图/段明
求学巴黎,报效祖国
王守义出生于冀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种田,母亲织布为生。青年时代,正值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民不聊生之时。多亏当校长的本家王吉峰的帮助,才得以读完高小。毕业后,王守义在本村做了小学教员。
王守义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启迪,在老师王吉峰的影响和帮助下,毅然投奔李石曾在本县布里村创办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留法工艺学校学习,想留学法国,以报效祖国。
此举遭到了家庭的反对,父亲将他反锁在房中,他跳窗而逃。他跑到姑父在洛阳开的一家店铺,先是以亲戚的名义帮忙,一天晚上,在柜台上拿了200大洋,留下字条,说明缘由,便只身到了上海。1920年11月7日,王守义由上海乘坐“博尔多斯”号轮船启程赴法勤工俭学,这一批留法学生中有周恩来、郭隆真、张若名、傅钟等197人。王守义从此开始了旅居法兰西的生活。
王守义在巴黎的生活并不顺利。因为他仅是高小毕业,不懂物理、化学,法文底子太薄,很难继续深造,一度处于苦闷之中,后来,只好在巴黎干些劳动量大、报酬少的工作。但他不怕辛苦,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开始去煤矿挖煤,在饭店洗碗。后来,他一面做工,一面学习汽车驾驶和修理技术,租赁汽车跑运输,他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资助留学同胞,使多人读完大学。
在法国,王守义和一批日后影响中国当代史的巨人成为了朋友,除了周恩来,还有邓小平、聂荣臻、李立三、赵世炎等。在巴黎中国豆腐公司,王守义曾和邓小平一起磨过豆腐,和聂荣臻住过一间工房。他下过煤窑,拾过洋人的面包渣,为法国妇女当过洗衣工。而这几样工作,同样也是初到法国的邓小平、赵世炎、李立三等常打的工种。当年在法国,周恩来曾派马致远、周世昌问过王守义,是否参加党组织。王守义认真地说:我文化低,多做工挣钱,资助你们救国吧。
经过反复思考,自己不能深造,就做工挣钱,资助有能力的人去深造,为国家培养有为人才。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同学们深受感动。他说:“我这样做,从自身来说确实是个牺牲,但从为祖国多培养一个有用的人才来考虑,这难道不是个很大的收获吗?我为此将终生不悔!”
后来,王守义考入巴黎航空驾驶专科学校,获得飞机驾驶员证书。“七七事变”后,王守义与一些爱国志士决心投入国内抗日,准备驾机赴东北抗日战场,但却遭到投降派的国民党驻法国组织的追杀。王守义一度到瑞士避难。回巴黎后,王守义和同乡一起在巴黎近郊开了一家中餐馆,取名“东方饭店”。虽然他当时并不富有,但时常接济有困难的同胞。
抗战胜利后,他以法国航空驾驶员的身份,为祖国输送回上百名有名望的科学家,在他的资助下先后有张德禄成为机械学博士、王毓瑚获经济学硕士、程茂兰获天文学博士等。
坚守巴黎,不改初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党驻法大使代办在我地下党的支持下首举义旗,宣布脱离国民党的控制投奔光明。对此王守义态度明朗,全力予以支持。他拿出一笔钱,解决了使馆人员的生活与工作问题,使起义得以顺利成功。1964年,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王守义积极组织在法华侨游行庆祝,并第一批换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
1971年旅法华侨成立“旅法华人俱乐部”,王守义当选为副主席,他大力协助华侨处理了多起遗留问题,维护了海外游子的合法权益。
1972年,王守义回国参观访问。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高阳县西田果庄,看望了家人和乡亲们,留下了4000元钱,其中2000元给村里打了一口井,2000元给村里小学添置桌椅。
1975年5月,邓小平同志出访巴黎,在机场见到了前来迎接的王守义,两人热情拥抱,使在场的法国官员深受感动。如今二人的巨幅彩照仍悬挂在巴黎华人俱乐部的大厅中央。
1978年,王守义再次回国,应邀参加国庆观礼。聂荣臻同志设宴招待,曾在巴黎的老同学钱三强、王德昭等科学家作陪。同窗故友欢聚一堂,八位科学家共同赠送了王守义一件纪念礼物——签名簿。王守义把旅法女画家潘玉良的一些遗物带回国内,交给了潘家后人,其中有两件东西格外珍贵,一件是她和潘赞化结婚时的项链,一件是蔡锷将军赠给潘赞化,潘赞化又转赠给潘玉良的怀表。
回国期间,王守义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巨大变化使他感慨万千。回到故乡高阳县,他给西田果庄小学和县一中各捐赠彩电一台,赠送保定侨联丰田轿车一部,以表赤子之心。
潘玉良是中国著名旅法女画家,1977年潘玉良女士去世后,为防其作品遗失、损坏,王守义出巨资在巴黎博物馆租赁陈设间,并承担保险、保存等费用,使三千多件艺术品得以保护,并于1983年全部运回了祖国。
1980年邓颖超同志出访法国,在巴黎四次邀见王守义,嘱咐他要珍重身体,早日回国定居。
结缘画魂,相伴终老
王守义是潘玉良在法国生活期间一个重要的人物。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王守义基础差,学习成绩平平,但是“勤工”成绩很突出,由于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当汽车修理工时,技术都比其他同学好,所以钱也挣得比别人多。后来,他在巴黎开了“东方饭店”,时常接济有困难的同胞。
1937年,中国乐园主持李林先生想订一座格鲁赛先生的雕像,王守义陪同前往面见雕塑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位雕塑家竟是他在“中大”求学时的老师潘玉良。从那以后,王守义经常去探望潘玉良,与她谈理想,谈人生,谈艺术。
当时,由于潘玉良性格耿直,又不善经营,很少卖画,生活上一直比较拮据,王守义为她送去了面包黄油,还为她设置画室,举办沙龙,并陪着她到外景地写生。后来,王守义筹资,为潘玉良在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比利时等国家举办画展。潘玉良在西欧画坛上的声名与王守义的多方努力密不可分。
潘玉良不仅感激王守义,还把他作为情感倾诉的对象。她有两件最经典最得意的雕塑作品,一件便是王守义塑像。
在侨居巴黎的日子里,王守义始终陪伴在潘玉良的左右,默默地为她遮风挡雨,让她安心作画。潘玉良生病时,他守在一旁,为她端茶递水;她不开心时,他就给她讲笑话,直到她露出笑容为止。
王守义为潘玉良奉献了一生,但他终究还是无缘与她牵手。1977年,潘玉良病重,住进了医院,在弥留之际,她掏出一块怀表和一条嵌有她与潘赞化合影的项链,郑重其事地放到王守义的手里,然后用微弱的声音说:“好兄弟,请你务必将这两样东西带回国内,交给赞化的儿孙们……还有那张自画像,也请你带回去,就算我回到了祖国……拜托了!”
1977年潘玉良去世,王守义主持了她的后事,并在巴黎市区买下墓地,安葬了女画家。他在大理石墓碑上亲笔书写了“潘玉良艺术家之墓”几个汉字。为了保住潘玉良一生的心血,王守义出巨资在巴黎博物馆租了一间陈设室,并承担保险、保存等费用,使得潘玉良的三千多件艺术品得以完整保存。按照潘玉良的遗愿,王守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83年,将她所有的画作都运回了祖国(潘玉良在法国画坛的名声很响,法国政府将她的作品列为禁出国文物)。
王守义回到家乡心情激动,决定要落叶归根,回国定居。邓颖超听后非常高兴地说:“好哇,回来就住北京,房子问题由我们解决。”
就在王守义回到巴黎,办理好回国定居的手续,准备回国前几天,他被查出患上恶性肿瘤。1981年5月5日,漂泊一生,孤苦一生的王守义在巴黎的一家医院去逝。王守义逝世后,生前好友们将他与潘玉良合葬在了一起。大家知道,他只想做她的守护神,就像活着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