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部队教员向院校教员转型的几点思考

2021-10-17汪余博苏洪波戴京涛夏毅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员部队转型

◆汪余博 苏洪波 戴京涛 夏毅锐

0 引言

2019年11月27日,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历史性提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深刻指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全军院校乘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东风,全面深化院校改革,其中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就是推动院校建设加快转型升级要着重做好的一个方面。全军院校长集训会议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一批知晓现代战争、熟悉我军情况的名师;要走开高中级优秀指挥员到院校讲课的路子,推动形成制度规范。

目前,许多基层部队的优秀人才通过选调和转改文职等渠道来到院校任教,从基层部队走上院校的讲台,这不但符合改革后人才流动交流的需求特点,而且契合了全军院校会议精神。基层部队教员来到院校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型问题,如何从一个基层部队教员快速转变为院校合格教员,成为亟待解决和研究的课题。对此,笔者结合个人认识与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 基层部队教员的优势与不足

1.1 基层部队教员向院校教员转型的优势

基层部队教员能够为院校教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输入新成分,有助于院校教员整体素质和质量的提升。相对于其他教员,基层部队教员具有以下几个独特优势。

1.1.1 懂部队,了解基层 基层部队教员长期扎根部队基层,知兵晓兵,离战争前沿近。他们熟悉部队,了解兵情兵心,懂得现代战争的关键因素中的人应该如何培养,对于基层部队想要什么样的人才非常了解,培养人才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出部队需要的人才。

1.1.2 平台跃升,干好工作的动力足 基层部队教员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发展空间受限,来到院校任教,在他们看来是跃升了一个台阶,上了一个档次,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岗位。因此,基层部队教员来到院校任职后干劲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都非常高。

1.1.3 适应能力强,服从意识强,转型较快 基层部队教员由于基层部队人少事多,往往一个人干过几个岗位,经过多岗位多任务的历练,都是干工作的多面手,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且具有军人气质,服从意识和完成任务的坚决性异常突出。在这种品质下,他们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强,成功转型的概率大、速度快。

1.2 基层部队教员向院校教员转型的不足之处

基层部队教员与院校教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导致基层部队教员转型院校教员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

1.2.1 学历水平有限,理论基础知识遗忘较多 基层部队教员大部分具有本科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员人数还不是很多,且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学历教育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无用武之地,导致荒废许多、遗忘不少,距离院校教员学历结构的要求和理论功底的储备与熟悉程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1.2.2 偏重某型装备教学,科研能力匮乏 基层部队教员所从事的工作学科单一,内容基础,且基层部队科研任务少、项目少,培育资金不足,导致基层部队教员缺少科研工作历练,缺乏科研能力。

1.2.3 教学理念更新慢,接触信息化教学手段有限 基层部队教育教学环境有限,教学设备设施陈旧,信息化程度不高,更新速度慢,难以满足教员、受训人员对所属领域最新动态的了解,缺乏先进信息化教学手段知识和应用经验。如智慧教室、示范工位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在基层部队很难见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在基层部队也鲜有应用,这些都与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院校教员的要求相差一定的距离。

1.2.4 知识面相对较窄,跨学科知识掌握较少 基层部队教员交流培训机会较少,送学送训机会不多,更没有机会参加高端的会议和学术交流,对于自己本专业之外的其他学科了解不多,对交叉学科渗透少,更有不少基层部队教员只耕自己所教授课程的一亩三分地,这就导致基层部队教员的知识面不宽,对多学科知识掌握不够,难以满足基层部队教员向院校教员转型的需求。

2 基层部队教员向院校教员转型的思考

院校教员是培养合格的高质量军事人才的关键,院校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员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军队院校教员必须满足一定的素质要求[2]。基层部队教员要向院校教员成功转型,需要院校和教员形成合力,在提高和培养这些素质要求上下功夫,按照新制定的《军队院校教育条例》对军队院校教员义务的具体规定,扎实提升基层部队教员素质,发挥基层部队教员素质优势,弥补短板,使他们尽快转型,尽快上岗顶用。

2.1 院校要为基层部队教员提供成长成才的育人平台

全军院校长会议指出:各级要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为广大教员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基层部队教员向院校教员转型的平台。首先,不能把基层部队教员当外人,在科研立项等方面一视同仁,鼓励基层部队教员牵头搞科研、搞立项,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一个平等的环境;其次,创建激励平台,坚决杜绝评功评奖、评优评先时论资排辈,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围;最后,要充分信任他们,在理论授课等各种比赛中把基层部队教员推向前台,主动给他们压担子、派任务,让基层部队教员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

2.2 基层部队教员要提高对高等教育内涵的认识

基层部队教员多为中等职业教育层次教员,有的只有基层带兵经历,没有教育工作经历,对院校高等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对高等教育的理念、规律、办学定位等掌握不够,这些都是基层部队教员向院校教员成功转型必须补习的功课[2]。要深入学习全军院校长集训精神和《军队院校教育条例》,明确军队院校教员的权利和责任,掌握军队院校发展方向;要树立高等教育理念,吃透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办学定位、院校办学宗旨特色等,有效弥补中等教育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认识的不足,明确院校教员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特殊要求;要完善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新教员培训活动,尽快把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完善起来,尽快了解院校学员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并切实应用到教学中去。

2.3 基层部队教员要有较高的品德和身心素质

全军院校长集训会议指出:育才由育师始,育人者先受教育。军校教员首先要有非常坚定的政治思想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时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三尺讲台无杂音”,成为学员思想政治的标杆;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应该热爱部队教育事业,献身国防事业,爱岗敬业,胸怀宽广,对学员要一视同仁;最后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适应工作岗位的身体素质。

2.4 基层部队教员要不断完善充实多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院校教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院校教学和科研的现实要求。基层部队教员要通过自我研修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让学员不仅能够学到课本上的东西,还能学到课本以外的东西。基层部队教员还要具备运用各种知识体系的能力,这样才能启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对于科研而言,广博的跨学科知识也是教员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因此,教员不但要对本学科知识有一个精深的研究,而且必须对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和科研要用到的知识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搞出有意义的真正的科研成果。

2.5 基层部队教员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能力

院校教员的主职主业是教书育人,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等。在课堂组织能力上,教员要通过多听课、多试讲、多参加比赛观摩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做到掌握学员、掌握课堂;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教员要积极培养口才,通过多读书、多练习普通话等方式进行提高,做到善于用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赢得学员的认可;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力上,教员要提高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适应新环境,拓展新方法;在课程建设能力上,教员要积极主动地建设课程、打造课程,做好课程建设的积累和传承工作。

2.6 基层部队教员要积极参与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院校教员要有一定的科研攻关能力。院校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院校教学的先进性、方向性,对于科技兴军、科技强军具有重要意义,而院校科研能力的源头在于教员的科研攻关能力。因此,院校教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攻关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部队,实现科技兴军、科技强军的目标。基层部队教员要把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培养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要结合专业教学,积极承担各类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和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大胆走出学校,面向部队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教员部队转型
俄部队军演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儿在部队又立功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老部队
转型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