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2021-10-16高英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1期

高英

摘要:小學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往的经验为基础,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学习经验。因此,教师要深度学习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多元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元方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111

引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数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关注数学思维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而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见,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需要兴趣的支持,同时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兴趣的引导。比如,在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埃及分数,在学习圆柱体积的时候让学生接触阿基米德的圆柱容球等趣味数学,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数学里的一些奥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够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得锻炼,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获得全面提升。

二、设置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为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涉及教学重点,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对于“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的知识点,教师就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其中的数学规律:20×8=160、10×8=80、5×8=40,其中蕴含了什么数学规律?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问题解答中找出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教师通过问题类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对应的倍增关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因数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掌握类比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三、理顺联系,提升知识经验的水平

新知的学习都是在已具备一定知识和思维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经验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前后知识点的不断练习而逐渐得到的,都是根据已往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的。而在有些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靠以往的经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时候教师就得要帮助学生,添补一些学习内容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能够快速地顺利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比例》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甲乙两队的拔河比赛,甲队和乙队分别是25人,然后我让学生求比值,学生很快除法计算答出1:1,虽然学生很快说出了比值,但是学生对于比例的意义并没有完全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利用之前学习过的“扇形统计图”,画出甲乙队的人数比例,两分钟后,学生完成了任务,并通过数形结合理解得更加深刻。因此,好多前后之间的知识点,虽然看上去不是紧密联系的,但借助于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新授内容更加明了具体,一学就会,一做就对,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学习经验的欠缺,做到融会贯通,更加能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四、动手实践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动手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然而在当前教育中动手实践环节得不到真正的重视。动手实践对于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动手实践的内容,学生不容易忘记。其次,正是由于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较少,如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认识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学生就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样,以三角形相关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将三角形的特点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就不能深刻理解三角形的特点,需要在未来长期的实践中和数学学习中加深记忆。但这个过程显得较为漫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容易出现认识错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无论在任何阶段、任何时候,学生都不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比如,为了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提供完全相同的小棒来组合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组合的三角形与同学进行比照。通过比照,学生们发现每一个人组合的三角形一模一样,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决定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以同样的办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来认识三角形的其他特点。在位置与方向的认识中,教师除了知识讲解,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通过走路或者移动物体等方式来认识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方向以及距离等数学数据和数学概念,加强知识的掌握,提升思维品质。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敢于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潜心学习,培养发散思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小冬.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思[J].教育界,2020(46):95-96.

[2]肖琛.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探微[J].新教师,2020(06):49-50.

[3]邵珅逸.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