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游戏,让科学更有趣
2021-10-16陈杏桦
陈杏桦
【摘要】小学科学的生活应用性极强,尤其是在低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游戏化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元素或方法,让學生在游戏中不断试炼,总结规律及答案,它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引入游戏化教学法构建充满趣味的科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笔者结合小学低段科学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利用游戏化教学法构建充满趣味的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科学课堂;小学科学;低年级
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都活泼好动,并且由于其心智不成熟,在课堂中很难做到整节课都很自律地听课。读不懂孩子,读不懂孩子学习科学的方式,成为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的难题。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不能过于严肃,需要满足儿童好玩的心理。游戏化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将一些富有趣味性且兼具益智性的游戏穿插到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旨在进一步降低教学内容的枯燥性,将其变成学生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以此不断增强教与学的效果,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科学探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进行游戏化教学并不意味着“游戏+科学”的简单拼接和堆彻,而是指将游戏与科学有机融合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么,游戏化教学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呢?
一、找准切入点,激发好奇心
小学科学老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保证所选择的教学游戏切合学生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其中。
(一)以生活中的游戏切入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只有让儿童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游戏,才能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进步。”游戏的设计要基于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和对儿童心理的了解,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发儿童的共鸣,使儿童迸发出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在“测试反应快慢”教学中,教师从生活实际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经玩过的能测试反应快慢的游戏,然后让学生再一次玩“翻拍手”这一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游戏结束后,聚焦“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感觉器官”这一问题,让学生回忆游戏的过程,学生回答用到了眼睛(视觉)、手(触觉)、耳朵(听觉),从而发现,感觉器官在接收游戏信息后,身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知识不能孤立地茁壮成长,知识只有源于生活,才有生活的气息,会让学生理解得更真实、更深切。
(二)以有趣的故事切入
在小学低年级中,学生还处于儿童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数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将科学知识转变为故事。教师在课前对所要讲的科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再将要讲的知识编成故事情节,并且所编的故事里要涉及课堂中要讲的内容。比如在“给动物分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动物运动会”的故事情境:“森林里要举办动物运动会,动物们在讨论要比赛什么项目?小兔说比谁跑得快,喜鹊说比谁飞得高,金鱼说比谁游得快,蜗牛说比谁爬得慢……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觉得他们应该比拼什么项目才公平呢?”由此引发要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思考。故事化的游戏设计,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构建新的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关键知识、技能和理解。
(三)以竞争性的比赛切入
仅仅是单纯地玩游戏,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感,热情也会有所降低,因此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更加灵活地应用游戏,也可以加入竞争的因素,让学生在游戏中竞争。例如在“测试反应快慢”游戏中以抓住速度尺的总分数为判断标准,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最终以总分的高低排名评出胜出的小组,并由胜出的小组成员作为“头号玩家”介绍取得高分的经验和方法。
二、找准融合点,提高科学素养
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需要将游戏与科学有机地融合,帮助学生打通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与科学味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深入探究,炼得新知。
(一)游戏机制与科学实验要求的融合
游戏机制即为游戏中的过程和规则,也就是说,机制描述了玩家怎样才能完成游戏目标。引入游戏化教学法,游戏的机制要与科学实验的要求融合,既要明晰游戏机制,又要明确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使游戏更高效。例如“测量反应快慢”游戏开始前,由学生设定比赛的规则:拿“速度尺”那位同学手拿“速度尺”哪个位置?放手之前的口令是怎样的?还要把负责抓的同学手指打开的角度大小、手与速度尺的距离等等具体游戏规则列出来,以提高游戏教学的效率。
(二)游戏内容与知识难点的融合
把知识点和易错点放在抢答的题目中,学生在抢答的过程中,快速思考判断并做出选择,这种方式可以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地显露出来,达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例如,在“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中,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和信息技术设计抢答小游戏,把重点和难点的知识放到抢答的题目中,让同学间进行抢答比赛。随着游戏音乐的响起,一道又一道的题目按顺序快速出现在屏幕上,学生思考、判断并作答。游戏结束后,通过条形统计图展示每道题目的得分率。从得分率中看出,学生对多云和阴天这两个天气情况的判断容易混淆,老师可以马上进行指导。后续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对这两种天气的判断不再出现错误了。
(三)游戏闯关与知识梯度的融合
教学需要由浅入深,游戏环节也要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经验的积累和迁移。这样不仅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游戏中有所收获,还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测试反应快慢”中的“抓尺子”游戏中,第一个环节是“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学生抓住后在表格相应的次序中打勾。表格的记录直观地让学生看出,随着抓的次序递增,抓到的次数也在增加。学生体会到,在反复的强化训练中,反应速度会有一定的提升。第二个环节是“把每次抓住部位的分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得分多”。让学生看到,随着抓的次数增多,反应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分数越来越高。第三个环节是“说说你提高游戏得分的方法”,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总结出综合使用感觉器官的优势。
三、找准延伸点,提升创造力
科学课堂中,把握知识的延伸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科学实践体验,感悟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低年级学生在游戏中往往只会活动,而不重视思维。只有在教师的追问和点拨下,低年级学生才能明白要有意识地玩,要边玩边观察,发现不一样的科学认识。所以,在游戏中加入研讨板块,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头脑风暴、思维碰撞,让学生在知识的延伸点中获得对科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起点和终点”教学中,可建立一个真实的场景或者模拟、虚构的场景,让学生扮演运动员进行跳远比赛,两位同学做裁判,其他同学做观众。在没有规定起点和终点的前提下,直接让他们跳,请裁判判定谁跳得最远,结果两个裁判给出不一定的判定,观众们议论纷纷,对裁定的结果存在异议,从而引发同学们对起点和终点的思考和研讨。同学们认识到要让比赛公平,必须定好起点,规定终点的划定方法。教学后让学生迁移关于起点和终點的知识,设计出更多其他比赛的规则。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科学课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法不是简单地把游戏加入科学教学中,而是需要教师科学地设计游戏,找准游戏化教学法的切入点,将游戏与科学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科学知识的延伸点上,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引入游戏教学法构建小学低年级趣味科学课堂需要教师有童心、有爱心、有创新的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发现他们的问题、需求,不断挖掘科学知识与游戏之间的关系,使游戏更具吸引力。寓科学知识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游戏化教学的最大优势,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国梅. 论引入游戏教学法构建趣味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
[4]冉瑞彪. 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杂志,2020(28).
[5]安海东.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游戏化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20(24).
[6]蒋亭玮. 试分析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研究,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