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讨

2021-10-16潘丽琳

教育界·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潘丽琳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节奏是音乐的组成的第一要素,就像是音樂的骨架,没有节奏,就不存在旋律。学生通过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和理解能够提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想要传达的感情和内容。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讨,以期能够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

针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乐理知识和节奏感的理论理解能力较差,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和理解还不能深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节奏的强化练习,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培育和引导,只有形成良好的节奏感,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感,领悟到音乐的美好。

一、通过游戏方式提升音乐节奏感

针对小学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是最佳的途径之一。游戏教学中的多变性、趣味性、互动性能够更快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通过游戏过程中与老师、同学的互动逐渐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学习,便于学生加深课堂记忆。学生在游戏教学中也会一如既往地保持一种高涨的热情,集中音乐学习的注意力,在趣味性十足的音乐课堂中奠定好音乐节奏感的学习基础。

例如在进行低年级学生的节奏训练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互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组织学生模仿动物、交通工具等声音进行节奏感的练习,玩一个“声音接龙”的游戏。如:

教师示范:火车火车,咣当咣当!

学生A:小桥流水,哗啦哗啦!

学生B:小雨小雨,滴答滴答!

学生C:老鼠老鼠,咯吱咯吱!

学生D:飞机飞机,轰隆轰隆!

例如歌曲《抓妈荷》以及《编花篮》的教学中,可以玩一玩抓妈荷和编花篮的游戏。通过声音模拟和生活化的游戏方式,运用语言节奏和声音节奏进行音乐节奏的练习。因为这种游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加简单,并且也能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地掌握其中的韵律节奏。学生通过这种有趣的游戏形式,也能够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节奏感训练的学习目的。

二、利用语言节奏加深学生的节奏记忆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抽象的乐理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和利用。把比较难记的乐理知识变成学生喜欢的小儿歌,这样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就能快速地记住。学生通过小儿歌的学习,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五线谱、音符单位、音乐符号等等音乐知识[1]。

例如在区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小儿歌进行教学:

全音符,唱四拍,火车叫:呜 — — —

二分音符唱2 拍,小猫叫:喵 — 喵 —

四分音符唱1拍,小狗叫:汪 汪 汪 汪

八分音符唱半拍,小鸡叫: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苏少版教材中出现了一些古诗词歌曲,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游子吟》《小儿垂钓》,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忆江南》等,教师就可以先从古诗吟诵出发,通过诗词中的节奏韵律,找到歌曲中的节奏。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游子吟》。

学生之所以通过儿歌、童谣朗读或者诗歌吟诵能够快速记忆也是因为这些节奏符合小学生的发音规律和他们对音乐的认知,适合小学年龄阶段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

三、借助声势律动培养音乐节奏感

声势是奥尔夫提出来的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学生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形式可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类型,并为学生自己创造节奏为歌曲伴奏积累素材。例如: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捉泥鳅》一课,运用声势节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四四拍的节奏,从而掌握其强弱规律。

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在音乐节奏感的教学中加入一些肢体动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变化,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音乐的快慢、延续、强弱、终止作为教学的引导内容,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借助肢体动作,如通过头、手、脚等运动来参与到音乐的律动中来,借助肢体语言的灵活性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和宣泄,提升学生的表现欲望。例如在进行《包子剪子锤》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歌词放映在大屏幕中,便于学生观看。然后再进行肢体动作和节奏感的教学。当歌曲进行到“五指张开是包子”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将手指打开,放到胸前进行展示;将歌曲进行到“食指中指是剪子”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比出剪刀手的动作;当音乐进行到“小手攥拳是锤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出攥紧拳头砸下去的手势;当歌曲进行到“咕噜咕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两手握紧,相互旋转的动作;当音乐进行到“看谁先赢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动自己的身体进行查找的动作……

在进行实体动作带动音乐节奏感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注意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愉快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能够牢固地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同时,教师除了要具备音乐知识以外,也要具备舞蹈、指挥、演奏乐器等技能,帮助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发现美、演绎美的素质能力,充分地将肢体语言应用于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中[2]。

四、利用外界的听力培养节奏感

对学生的听力节奏训练除了小游戏、儿歌、动作律动之外,还可以通过校外活动的开展进行听力节奏感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户外郊游、露营等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出音乐教室,来到大自然中。让学生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来开展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聆听和感受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水流声、鸟叫声等等,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感受其中的节奏感。这种听力训练的节奏感培养能够提升学生感知节奏、感知声音、感知音乐的能力,提升音乐节奏感的学习能力。

例如大自然中的水流声,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點聆听也会有不同的声音感受。在此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声音的反馈”。

教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样的水流的声音呢?

学生A:我听到的水流声是哗啦哗啦的声音;

学生B:我听到的水流的声是刷刷刷的声音;

学生C:我听到的水流声是涓涓的流水声;

还有其他的同学也说出了他们捕捉到的水流的声音:有的学生听到的水流声是咕嘟咕嘟的声音。有的学生听到的水流声是汩汩的声音……无论是哪一种水流的声音,教师都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的记录和整理,并且利用水流的声音来进行节奏感的分析,发现其中的节奏规律[3]。

五、将生活经验与音乐节奏感相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仅仅对其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学生很快就会厌烦。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的敏感程度很高,而且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将二者进行充分的融合,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当中的声音节奏,来强化自己的节奏感认识。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记录生活当中的声音,如妈妈切菜的声音、洗衣机洗衣服的声音、扫地的声音、加油呐喊的声音等等。例如在教授前十六节奏型XX X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四3班 加油!”“倒车 请注意”这类生活中常用的汉语节奏型来帮助孩子直观地掌握和理解节奏感。引导学生成为生活当中的有心人,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当学生对生活当中的现象和声音进行充分观察和记录以后,可以进行“声音的汇总”,这时候学生也会表现得特别积极。

学生A:我妈妈切菜时的声音是: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学生B:我奶奶家的旧时钟秒针发出嘀嗒 嘀嗒的声音,准点时会发出当—当—的声音。

学生C:我刷牙时是这样的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特别有意思。

学生D:我家小狗叫的声音也是有节奏的,它一般时候是这样叫的,汪、汪,但是当它看见陌生的人时,就会这样,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学生通过记录生活中的声音和节奏感,能够直观地分辨出其中的节奏感和律动感。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多地记录生活当中有趣的声音和节奏,便于学生精准地掌握其中的规律,为音乐节奏感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节奏感教学是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儿歌教学的方式、借助身体的肢体动作、利用外界的听力、将生活现象与音乐节奏感相结合等等途径开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节奏感的领悟,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欣欣.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才智,2020(07):15.

[2]李丽佳.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J].北方音乐,2020(03):188+190.

[3]邓美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56-57.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