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创新,传承中国民族文化
——观消防设计规范有感

2021-10-16陈泊妤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15期
关键词:香山建筑学建筑师

陈泊妤

(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230601)

1 建筑师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随着市场的开放,经济的腾飞,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迅速拔地而起了一批又一批时代产物——无城乡差异与记忆点,千城一貌,万栋一颜的现代建筑。再加上不断席卷中国建筑市场的国外作品,这样的“全球化”之风吹散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吹淡了时代历史文明的印迹。单纯简单的符号当然不等同于中华民族传统特点,民族传统文化的振兴和延续需要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文化修养是否能成为本土民族建筑创作[1]的根基是值得新一代建筑师好好研究的问题。

作为新一代建筑师,首先应当研究与探索我们的本土建筑,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设计出真正能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赖于个人的智慧与经验,往往更需要民族文化底蕴来加持。经济飞速发展后,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体验,文化体验就是其中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建筑师的努力,同样也需要民族胞们对文化的认知理解与政府政策的扶持[2]。

2 建筑创作民族化更应与时俱进

中华五千年的渊源文化,是学之不尽,传之不衰的。一个好的作品就是在继承中发扬光大的。北京香山饭店就是这样一个案例(见图1),由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是一座将江南园林风格与现代风格巧妙融合的现代建筑。贝聿铭老先生曾说过:“虽然现在具体设计一个旅馆,但我的真意是在寻求一条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道路,这个责任非同小可。我现在要做的只是拨开杂草,让后来者看出隐没于草丛中的路径。”[3]香山饭店外立面传承了江南苏式园林的风格,内部装饰采用了大量贵重的木作,图案也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当代建筑的典范。北京香山饭店已建成30多年了,建筑消防规范也经过多次修订,如今再效仿香山饭店的内部装饰也已经行不通了。再看当下,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类似香山饭店的隔断花饰,往往都“仿”得太过于“实”。时代进步了,规范更加健全了,防火要求更加严格了,安全性已提到更高的阶段上来了。过去能验收通过的建筑按照现行规范却很难验收通过。

图1 北京香山饭店

图2 罍街

2020 年验收的合肥贡街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立面造型为仿宋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木结构和木装饰(见图3、图4),在验收过程中只能依据规范加以特别处理,把火灾隐患降到最低。仔细品味合肥贡街的文化传承,就是“高仿”的古代楼宇街巷,缺少新材料的应用、制作的跨界创新,以致消防验收缓慢。

图3 贡街总平面图

图4 传统木构贡街街景

目前,还有大量的内装设计案例,为了表现独特的造型而大量采用了木装饰或防火达不到要求的材料。找不到可替代的防火装饰材料,这也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局限性。

严格的消防规范不应该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就考验建筑师的智慧了。所以,这就要从规范中找依据,从跨行业中找答案了。

3 重新认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防火规范是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规范,是建筑师和工程师必须遵守,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的规范。

目前,消防规范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行业强制性措施,它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它是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社会越进步消防设施越完备。未来消防系统可能依靠建筑师、工程师的配合,结合其他行业的智能制造来完成。随着全民安全防范意识的逐步提高,国家应急救援资源的深入整合,结合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消防任务必将拓展至多部门、多学科、云平台的联合应对,城市应急救援也将不断迈向综合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4]。等到消防系统进入智能化与人性化时代,消防设计或许根本不需要建筑师来完成,它会有更专业的公司来完成设计、施工、管理,并且为建筑师的需求服务,建筑师的创意空间就更大。

防火设计规范不应限制建筑师的思考、创作,而应在特定时期给建筑师指明方向。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智能制造突飞猛进,机器人已经替代了手工艺制造者。雕梁画栋,烦琐装饰都是在工厂中制造,古典家具的制造比传统木匠的手艺更加精准、精细。只是人们还没有把材料的飞速发展成果利用好,还停留在传统的制作工艺。把新材料的运用,把铸造、冲压、焊接等多行业的先进技术融合起来会给人们很多启示,很多选择。这样,就不会被规范束住手脚,会给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输入新的智慧。

4 建筑师应在跨界创新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4.1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应引入大智慧

中国传统建筑,引入天人合一的思想、院落式空间的概念。相较于现代建筑手法,更多强调的是中庸之道。古典园林院落式布局只是其形,更多的在于它内在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道法自然的内在意境。简单地将现代建筑形式和中华民族文化生拼硬凑,结果注定失败。再回首香山饭店,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贝老先生对传统文化运用的精准,感受到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其手法的收放自如,敢于夸张留白,展现了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强国的非凡气度。从入口到后院犹如一幅幅历史画卷,耐人寻味,要想读懂它就必须深刻研究学习历史文化。贝聿铭老先生的香山饭店建筑对当代建筑师来说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对于未来的中国建设和规划是一种提醒:中国应该走文化自信的自主型道路。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园情怀。”[5]

4.2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应跨界发展

自信息革命开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科技发展中,的确有建筑师个人或团体尝试打破传统建筑的框架,进行跨越式的尝试。如高技派的蓬皮杜中心(见图5)和以未来科技乌托邦著名的电讯派。因为摆脱了建筑必须被实现的包袱,跳出了传统建筑对坚固和美观的诉求,所以打破了建筑的壁垒,探究了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图5 蓬皮杜艺术中心

现如今是人工智能即将又一次带来巨大社会变革的历史时刻,消防的智能化也飞速发展,消防器材更新换代,规范也逐步跟进修改,给文化传承创作提供了保障。反思与创新,才是建筑师面对滚滚时代洪流,不断与时俱进深入钻研的出路。泛建筑学正是诞生于这样的历史时代,它的提出首先回归建筑本身的包容广泛性,以及建筑与科技融合的可能性。泛建筑学的理论也提出了除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外,还要研究建筑不受限于风格类型这些传统的概念;它还提出了打破建筑与其他制造门类的界限,让建筑的形态融于人类的各种生存形式。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郑州机械研究所内装饰设计中,为了突出其企业文化和企业产品特征——齿轮,在大厅一角设计了一个水景(见图6),既反映了企业文化、也反映了制造业的高、精、尖的工艺制造水平。主齿轮在水流的冲击下带动整个齿轮组不停地转动起来,它的关键技术还要机械专业经过齿距的计算,轴承的链接、选择新材料和制造工艺。这实现了建筑学与无膜成型技术的很好融合,实现了技术创新,同时也解决了建筑室内防火、防腐等问题。

图6 郑州机械研究所门厅机械齿轮水景

在铸造业无膜成型(减法)技术,与3D 打印(加法)技术形成不同的制造模式,无论哪种技术都是建筑学很好的合作伙伴。试想,今后再造一栋仿古建筑,斗拱、飞檐还需要传统的木料、木匠的手工技术来实现吗?

泛建筑学理论把建筑和空间重新定义。该体系给建筑师提供了一个跨界创造的基础和理论依据,并希望能改变建筑学在科技领域处于被动的局面,以建筑为主动力的科研带动其他科技的发展。建筑师在传承民族文化创作工作中,无论项目大小与否,都应认真总结、提炼,让每一个作品都赋予时代的信息,又不乏文化传承。运用好宏观的时间观和宇宙观,厚积薄发,道法自然,一改过去千城一貌的局面。

大胆设想遥远的一百年、一千年后,相信那时防火的考量自然不是问题,也许根本不用建筑师去考虑。人们可以通过分析科技的高速发展及“传统”建筑学的局限性,突破当下建筑学科的藩篱,认真研究探索跨业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和意义。

5 结语

建筑,承载着百年甚至千年的文化,无声地流淌在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大江大河中。每一位建筑从业人员都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义务。众人拾柴火焰高,民族文化要做好传承,传统底蕴要不断积累。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接着一代传。唯有坚持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敢于跨界,善于跨业;广纳百川,积极进取,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各领域的探路者、领航者一道,汇成一股强大的进步力量,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香山建筑学建筑师
北京香山
胖胖的“建筑师”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游香山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