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价改要朝五个方向走

2021-10-16刘满平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电价民生价格

新形势和新阶段下,我国资源价格改革需要培育新思路,采取新举措。

刘满平专栏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调研员、研究员;多部委政策解读专家。现任职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继5月份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出台《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拉开了新阶段资源价格改革的大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部署,我国的资源价格改革面临新形势,进入新阶段,需要培育新思路,采取新举措。

改革必须有利于促进资源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资源需求的迅猛增长与资源储量、生产能力、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煤荒”“油荒”“电荒”“气荒”不时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集约利用是资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低效配置、粗放使用长期存在于我国资源领域。初级资源市场长期掠夺式的粗放开采,不仅牺牲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地质风险,还造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资源价格改革必须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还原其商品属性。我国许多资源产品价格只反映资源开发成本、生产成本,没有反映由资源开发而引起的资源破坏治理成本,企业或消费者不需要承担对社会造成的成本,必然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环境遭到破坏,最终导致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畸形发展,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所以,资源价格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还原其商品属性,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改革必须服务于“双碳”目标的实现。要实现“双碳”目标,除依靠低碳和脱碳技术发展外,更多是依靠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高效的低碳能源;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全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推广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等。这些方式的顺利推进依赖绿色价格体系的建立。所以,资源价格改革必须以促进建立绿色价格体系为核心,推动社会绿色低碳清洁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改革必须兼顾民生性,兜住民生底线。《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特别提出资源价格改革要兜住民生底线,做好风险评估,完善配套民生保障措施。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完善分时电价政策时,对民生需求也要有一定兼顾。例如,考虑北方地区特定的取暖需求,鼓励研究制定季节性电采暖电价政策,通过适当拉长低谷时段、降低谷段电价等方式降低清洁取暖用电成本,保障冬季清洁取暖需求。

改革必须统筹兼顾、配套推进,避免单兵突进。要与产业体制改革配套:资源价格改革不是单纯的调整价格,而是通过它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推进产业结构改革和市场竞争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要与监管体制配套:未来的监管要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思路,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建立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科学定价机制,加强垄断环节的监管,不断提升监管力度和水平。另外,要与财税、收入分配等政策配套。

猜你喜欢

电价民生价格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德国:电价上涨的背后逻辑
探索电价改革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价格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收支平衡分析
争议光伏标杆上网电价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