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对门诊处方质量的促进作用

2021-10-16陈宝燕

智慧健康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不合理前置处方

陈宝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门诊通常人流密集、流动性大,门诊同时也是医院综合形象的体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处方管理的加强规范,医院也需要加强处方的审核的强制性及规范性。为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有效开展,强调医疗机构应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依从性等综合因素的情况下,医疗机构也应该促进门诊处方的合理应用。前置性处方审核有利于医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促进药品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但在以往的开展处方工作中存在不少缺陷,处方点评工作的滞后性是降低处方质量的关键,因此需要在患者缴费取药之前,尽早完成对处方的审核及医嘱干预工[1-2]。为了探究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对门诊处方质量的促进作用,本文依据我院2020 年11 月至2021 年3 月的门诊处方数据分组,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我院2020 年11 月至2021 年3 月的门诊数据分组,对照组为2020 年我院门诊患者的204325张处方数,观察组为2021 年推行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后门诊患者中的104825 张处方数。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为推行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前,按常规处理门诊处方。

1.2.2 观察组推行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具体方法为:①准备阶段:明确合理用药指标,包括每次就诊处方药物平均品种数、处方药物使用非专利药名的比例、使用抗生素比例、就诊使用注射剂比例等,依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不合理处方,在门诊中也适宜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在处方中给患者标示清楚,确保患者已经正确了解全部处方用药方法;可给予不合理处方示例,改善后续用法用量不适宜情况;②医嘱、处方审核阶段:通过每日点评、每日反馈及落实奖惩等举措,快速改变处方不良习惯;在人员有限、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可抓大放小,锁定重点科室,可见专家点评会改为每周1 次,目标锁定问题排名前五的重点科室,并且每周以科室反馈信方式督促改进;③后续巩固阶段:当重点科室已有显著好转的情况下,覆盖全院重点处方,关注重点药物,并每周点评,每月以信息通报的方式进行反馈;当重点处方显著好转,需推展至全部处方,并导出处方数据,巧用ECCEL 函数,实现批量点评[3-4];④定期组织学习:组织人员定期翻阅说明书,提取汇总药物的用药用量、配伍禁忌等重要注意事项,并反馈给医生,便于及时了解新药知识,并讨论处方中存在的疑问,请教专科医师给予给打,减少潜在的差错,提高用药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依据本院数据统计两组门诊处方不合格种类情况,包括书写不规范、中医药注射剂之间为过渡处理、溶媒选择不当、无适应征药、剂量或浓度不够、给药频次不当、配伍不当等;评估两组系统审核不合理情况;统计两组的门诊处方修改、退回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门诊处方不合格种类情况

在观察组的门诊处方不合格各项种类中,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对比两组系统审核不合理情况

观察组的门诊处方系统审核不合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系统审核不合理情况

2.3 对比两组的门诊处方修改、退回情况

观察组中的修改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处方退回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的门诊处方修改、退回情况

3 讨论

处方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文件来强调药师的义务与责任,要求医疗机构须在患者调剂处方前,就完成对处方的审核,并对相关的不良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医院实施处方点评是加强药品管理的要求,也是提高医疗机构质量的基础,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都存在处方点评的滞后性,因此,尽早开展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提高处方质量即确保安全[5-6]。

本研究结果中,在观察组的门诊处方不合格各项种类中,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门诊处方系统审核不合理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修改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及处方退回率也低于对照组,说明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可提升用药水平,提高处方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1)我院门诊的问题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中医药注射剂之间为过渡处理、溶媒选择不当、无适应证用药、剂量或浓度不够、给药频次不当、配伍不当等,处方信息记录不全从而导致了不合格处方的产生,其原因大部分是医师的粗心大意导致录入错误等,并且医院对处方信息记录质量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医务人员对处方信息记录重要程度的不足,这类问题往往不是由于医生的技术问题,需要提高医生的思想重视程度,从而减少这些低层次的错误产生;诊疗和给药问题主要是给药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生未录入第二诊断所导致的,需要完善信息系统来改善诊疗和给药不符合问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务人员要认真落实书面交接,并强化细节管理,因为这类处方主要涉及同类药物,或者有同类成分的药物在共同使用,需要充分调动高年资医务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并加强临床处方给药的安全隐患培训,保证用药安全。经过处方点评后大部分不合理之处都能得到改善,提高修改成功率,在今后应该完善处方审核系统,从而减少不合理处方的使用,也可重新对每种药品的最大用量及给药途径进行设定,并在系统中对用法用量超过设定的处方予以警示,提醒医生需尽快修改处方[7-8];同时,由于各级人员的工作较为繁忙,难免纰漏之处,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处方的不合格情况发生,应该做定期的差错汇总,并对有差错的地方逐一登记,在与医院领导有效沟通之后,提出整改意见,并且进一步规范处方的形式和内容,维持处方的高质量,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减少因不合格处方而产生的医患纠纷。

(2)由于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实施前置性处方审核也应该加强药师对处方各项内容审核,处方审核的依据应该依据国家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药师接受待审核处方,需对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及适宜性审核,规范性审核包括年龄是否为实足年龄、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药品通用名称,及药品剂量、规格、用法及用量准确清楚;适宜性审核包括用药与诊断是否相符、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剂型与给药途径是否适宜等,确认或重新开方后再进入处方审核流程;在本研究中,通过前置处方审核和干预后,有效地确定了药师的工作职责,在正常班期间开具的处方均经过过审,从而保障了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降低系统审核不合理现象[9-10]。

(3)执行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过程中的第三问题为人员能力不等,点评水平和深度高低不一,并且部分医师依据自己常年用药习惯,坚持使用剂量或浓度不当的处方,因此,所有处方均应该在经过审核之后,方可进入划价收费及下一步调配,对于给药不合理的处方,需要医师根据临床返回意见进行修改,不得收费和调配,若医生坚持原本的药品及给药方式,需要注明理由,并且对于这类药物也需要依据本院用药管理规定进行系统评价,汇总点评并上报相关管理治疗委员会进行详细商议;同时,从事处方审核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取得相关的药学技术职业任职资格,并且在上岗之前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11-12]。

(4)由于门诊药师的工作量较大,对于审核处方工作时患者抱怨较大,造成部分不合理处方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修改,而增加了退方率,而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的实施后,处方退会率明显下降,提高了处方的质量。以前的主要困难为抽样调查的数量较低,改进效率缓慢,并且标准起步较低,缺乏清晰的目标,而研究采用本院大量数据作为处方点评分析,并调动一线医生大量的参与,有利于实现从“逐张处方”点评向“诸类问题”点评模式的转型,将问题处方筛查工作移至发药环节,提高安全用药管理效率。在以后的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中,可借助信息化工具,改进医院的信息系统,提高处方准确率,如设置对常见易错的用法用量、频率等,总结出差错的规律和原因,依据临床需求对系统进行适宜修改,并自动统计每次用量和频率情况等,做到对既往问题的常态化监管,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13-14]。

综上所述,在开展门诊处方工作时,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可有效提高处方质量,降低处方的不合格情况发生,冶有利于后续改善不合理现象,值得在门诊处方中应用。

猜你喜欢

不合理前置处方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人间处方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处方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