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1-10-16王秉洋

智慧健康 2021年25期
关键词:踝骨移位踝关节

王秉洋

(合水县中医医院,甘肃 庆阳 745400)

0 引言

人体结构中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负重,由距骨、腓骨和胫骨构成。三踝骨折主要指的是脚踝的内外踝以及后踝同时出现骨折问题或骨裂问题,严重程度可能不一[1]。患者的骨折伤多与高处坠落、车祸事故等有关,在这些事故中,其脚踝受到旋转、压缩、收展等不同类型的暴力冲击,发生后除关节肿胀、关节畸形以及显而易见的皮下瘀血等现象之外,往往还伴有剧烈的疼痛刺激,是踝关节损伤疾病类型中最严重的一种,部分患者还可能同时存在下胫腓韧带断裂问题以及脱位问题[2]。虽然以目前临床骨科医学技术对三踝骨折的治疗已基本能获得满意疗效,但通过研究指出,患者骨折复位治疗中若不能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将直接导致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现象,进而使关节活动能力受限,累及生活质量[3]。当前骨科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的方式方法应用较多的有两种,一种为常规外科手术,但需要切开患处皮肤肌理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处理,后期不仅恢复时间长,而且容易受到多种并发症的影响,康复效果偏差;另一种则是中医手法复位,既避免了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又能获得积极的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更容易被三踝骨折患者接受[4]。本文对此进行对比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将近两年(2019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合水县中医医院骨科临床收治的三踝骨折病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共计56例,将患者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28 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列为对照组,28 例接受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者列为观察组。两组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n,)

表1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n,)

研究全程皆处于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完成。纳入标准:①症状、影像检查结果均与三踝骨折诊断标准相符;②对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疾病者,例如心脏病、肾衰竭、肝癌等;②特殊状态的女性患者,包括哺乳状态、妊娠状态等;③精神异常对治疗、预后评估等工作无法提供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外科手术疗法,先安排患者完成术前必要的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踝关节CT 扫描、踝关节MRI 检查等,筛查手术禁忌证、明确实际伤情。手术患者皆实施硬膜外麻,并以仰卧体位接受手术,绷紧止血带施加压力。麻醉生效后选择外踝后方或者内踝后方制作切口,切口呈弧形,深至骨折端,予以复位,确定复位理想下实施解剖钢板内固定。通过伸屈踝关节的动作核实钢板固定牢固性,若存在松动,则需要增加螺钉固定。一般术闭2 周左右拆线,基于快速康复的目的,需指导患者合理开展功能锻炼。

观察组接受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为患者实施麻醉,方式可选择局麻或腰麻,要求患者以平卧体位接受治疗,同时膝盖保持弯曲状态,针对足部、膝部两个位置实施3min 左右的对抗牵引,然后增加横带一组(前后横带/内外横带)进行牵引复位,使用内外横带时:①在骨折近端距骨移位相反侧,以近端横带反向牵拉;②在距骨移位侧向,以中远端带反向牵拉,形成剪力,帮助正侧方移位问题得到矫正。另外:①使用横带上提足跟;②使用横带下拉胫骨下端,形成剪力,帮助前后移位问题得到矫正。若患者骨折为外翻外旋型,将足跟前提、轻度背伸,呈现足内翻内旋背伸状态;若患者骨折为内翻内选型,将足跟前提、轻度背伸,呈现足外翻外旋背伸状态;若患者骨折为纵向挤压型、粉碎型,要求结合移位具体情况,实施反向旋法。复位后,小腿以石膏包绕“U”形,以绷带包扎固定,注意横带牵引作用和骨折复位后的体位在包扎中需要维持不变,待石膏自然硬化,借助X 影像技术针对骨折复位状态进行复查,确定复位成功,指导患者将患肢抬高。患者可通过适当的趾伸屈动作、膝关节伸屈动作等练习,以强化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接骨续损等效果。石膏使用时间在6~8 周,去除后,检查骨折愈合效果,提供功能锻炼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疗效: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活动限制,无畸形表现,日常无疼痛感觉,X 线复查结果显示无骨折线存在则为痊愈;当存在过度劳累情况时,踝关节会出现轻微肿痛,活动能力轻微受限,X 线复查结果显示部分骨折线已消失即显效;踝关节日常中度酸痛感明显,活动能力受限明显,X 线复查结果显示骨折线愈合效果一般即有效;踝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且日常疼痛刺激强烈即无效;②使用Kofoed 评分法对患者踝关节功能变化进行评价,在100 分以内,评分越高,则功能状态越佳;③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对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n(%)]

2.2 比较Kofoed 评分

两组治疗前的Kofoe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Kofoed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Kofoed 评分(,分)

表3 比较Kofoed 评分(,分)

2.3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更低,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现代社会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越来越多,如常见的高空坠落、车祸等,处于事故之中的当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骨折伤问题,三踝骨折为其中较为常见的类型[5]。三踝即内外踝和后踝这三个位置,此类骨折一般发生于较大的暴力创伤之下,患者的骨折伤严重程度偏高[6]。既往临床在三踝骨折发生后,往往会优先考虑外科手术疗法,这主要是由于手术切开复位对复位精准性更有把握,但同时这一操作又会对踝关节以及相关组织形成二次创伤,术后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康复,且期间容易受到感染等并发症的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情况较多[7-8]。根据研究指出,西医外科手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仅仅通过手术操作,想要达到解剖复位效果,仍旧比较困难,其达成解剖复位效果的患者在20%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当前手术技术水平问题,往往与术前对患者伤势评估结果不够明确有关,因此,在取得理想疗效的基础上,有必要寻找到在操作上更加简单、患者治疗中痛苦感受更小的方法[9-10]。虽然,三踝骨折在类型上存在内外踝以及后踝等差异,但也存在紧密的联系,中医理论认为实施其特色手法复位,能够直接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移位骨折或者单一的旋转骨折,使得复位变得更加简单。近几年,这种中医手法复位的方式在三踝骨折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11-12]。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医在应对三踝骨折疾病方面已经累积了许多独特而有效的经验[13]。有研究报道称,与常规外科疗法相比,三踝骨折患者在接受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过程中承受的痛苦相对更小,且复位之后利用石膏固定的方式可以使复位后的关节状态得以维持,避免了骨折部位再次移位后的手术治疗,在骨折愈合以及关节功能重建方面意义重大,同时中医手法复位无创伤、操作简单的优势明显[14-15]。

本文共抽取56 例三踝骨折病例,分析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手法复位,对此类骨折患者的整体疗效更加可靠;治疗后Kofoed 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手法复位,对患者踝关节功能重建,可起到积极影响;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说明中医手法复位实施后,患者不容易受到并发症的困扰,效果更为良好。

综上所述,三踝骨折患者的复位治疗中,选择中医手法复位,不仅能避免外科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并发症少,而且在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也能发挥可靠疗效。其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的优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踝骨移位踝关节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多指离断手指移位再植拇指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