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骨原发性假性肌源性血管内皮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1-10-16朱宇凡许可可吴旻昊谢远龙邓洲铭蔡林

骨科 2021年5期
关键词:本例上皮内皮

朱宇凡 许可可 吴旻昊 谢远龙 邓洲铭 蔡林

作者单位: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脊柱与骨肿瘤科,武汉430072;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武汉430072

假性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又称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sarcoma-like hemangioendothelioma,ES-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曾被认为是上皮样肉瘤的一种变异类型。2003年由Billings 等[1]首次定义,迄今国内外文献共报道不足百例。男性PHE发病率高于女性,多发于下肢,可累及皮肤、黏膜、皮下组织、骨骼肌和骨;恶性程度上表现为相对惰性,很少发生肺转移[2]。原发于骨的PHE更为罕见,大部分表现为多灶性[3],迄今国内外报道仅约30例。由于疾病的罕见性以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PHE常被误诊。现将我院诊治的一例左下肢骨原发性PHE 报道如下,并查阅相关文献对骨原发性PHE病例报道进行综述,详细总结其临床特点与影像病理表现,旨在供临床医师加深对这种罕见骨肿瘤的认识,降低误诊可能。

临 床 资 料

病人,女,7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疼痛3月余于2018年10月12日入院,起病无明显诱因,白天减轻,夜间加重,当地医院行中医针灸、理疗、中药外敷等治疗,症状无好转。外院CT 检查提示左侧膝关节周围骨质破坏(图1 a~c)。结合病人病史、体征及影像学表现,门诊初步考虑为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引起的骨破坏或转移瘤,收入我院脊柱与骨肿瘤科,暂予止痛治疗。入院查体:左胫骨上段压痛明显,左膝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皮温稍高。

入院行甲状旁腺激素、肝肾糖电解质及肿瘤标志物测定,甲状旁腺激素为15.90 pg/mL(正常);肝肾糖电解质,磷(P)为1.61 mmol/L(升高);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均正常。查甲状旁腺B超扫查报告,甲状腺右侧叶下极(背侧)稍低回声光团(甲状旁腺增大?);患肢X 线片显示左股骨下段及胫腓骨见散在局限性骨质破坏区,骨皮质破坏、中断(图1 f、g),骨膜反应不明显,周围软组织无明显肿胀。MRI 检查见左股骨、胫腓骨多发境界清晰的类圆形高信号结节影,部分病灶旁见局部软组织斑片状高信号(图2 a~d)。胸部CT和乳腺B超检查显示均无肿瘤表现。骨ECT 检查显示左侧股骨中下段骨皮质、左侧胫骨多处骨皮质局部骨质代谢异常活跃(图3)。PET-CT检查显示左侧股骨下段、胫骨、第一跖骨、跟骨、距骨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多数位于骨皮质,代谢局灶性异常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为3.6~7.5,考虑骨肿瘤病变,全身其余各部位未见明显恶性肿瘤病变及转移征象(图4 a、b)。

图1 病人影像学资料 a~c:外院CT三维重建(a)、矢状面(b)、横截面(c)示左股骨下段与胫腓骨上段骨质破坏;d、e:入院时患肢膝关节明显肿胀;f、g:患肢X线示左股骨下段(f)、胫腓骨上段(g)多发性骨质破坏

图2 下肢MRI 示左股骨及胫腓骨多发高信号结节影,局部软组织斑片状高信号 a、b:大腿冠状位T1 像、冠状位T2 像;c、d:小腿冠状位T1像、冠状位T2像

图3 骨ECT检查显示左侧股骨中下段及胫骨多处骨皮质局部代谢异常活跃

图4 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示全身多处骨质破坏,代谢局灶性异常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为3.6~7.5

基于上述检查结果,基本排除甲旁亢引起的骨破坏,根据PET-CT 结果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小,遂行原发性骨肿瘤相关的免疫组化检测。入院5 d后行CT引导下左胫骨、股骨病灶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如下:陈旧性出血病灶内见少量条索样或腔隙样上皮细胞,胞浆丰富,核偏位(图5 a、b);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及肿瘤由骨内侵犯至骨外软组织的影像学表现,确定诊断为PHE/ES-HE。

图5 活检穿刺组织低倍(a,×100)和高倍镜下观(b,×400)

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病人及家属拒绝截肢手术,为缓解疼痛于2018 年10 月31 日开始行左膝+左股骨下段+左胫骨上段放疗(Dt=30Gy/10F),接受7次放疗后病人诉疼痛减轻,拒绝完成放疗并自行出院。病人出院后未行特殊治疗,患肢疼痛、肿胀破溃逐渐加重。长期口服吗啡缓释片控制疼痛,于2019年4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讨 论

设置关键词为“假性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和“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ESHE)”,检索PubMe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手工筛选,筛选出相关中英文文献共9 篇,骨原发性的个案报道29例,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对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及病理表现等加以报告,其中临床特点总结为下表(表1)。

表1骨原发性假性肌源性血管内皮瘤文献报道情况

ES-HE和PHE的定义分别于2003由Billings等[1]和2011年由Hornick 等[9]首次提出,2013 年世界卫生组织软组织肿瘤新分类将二者合并为一类疾病[12]。PHE多发于年轻男性,常见于四肢,可累及多个组织平面,大部分原发于软组织,约24%累及骨[9],原发于骨的病例甚少。本例与文献报道的骨原发性病例共30 例,其中男性21 例,女性9 例;最年幼病人5 岁,最年长病人74 岁,20 例病人年龄在10 到40 岁之间;单发性病灶9 例,多发性21 例;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半个月到5年不等;首发症状几乎都为局部疼痛,其余2例为体检中无意发现;18 例局限于下肢骨,4 例局限于上肢骨,4 例局限于脊柱和骨盆,个别病例累及肩胛骨、锁骨、胸骨和颅骨,有一例术前发现疑似淋巴结转移(例12)。

在影像学表现上,骨原发PHE 的X 线片和CT 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溶骨性病灶,骨骺、干骺端、骨干皮质和髓腔均可累及[13];病灶可呈分叶状,有的病灶边缘存在硬化;多发病灶多为类圆形,而单发病灶形状则相对不规则,相近的多发病灶可互相融合。MRI 检查显示T1 加权像低信号,T2 加权像病灶信号明显增强[4,6]。包括本例在内的5例病人有关于PETCT检查结果的描述,其中3例表现为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局灶性异常增高(本例,例15,例23),1例FDG代谢无显著变化(例14),另1 例病人初次检查显示病灶处FDG 代谢明显增高,然而时隔8、16 个月后两次扫描中,FDG 代谢升高的现象消失(例11);5 例骨ECT 检查结果中,4 例报告有放射性浓聚表现(本例,例11,例13,例20),另有一例不明显(例17)。

骨原发PHE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又因疾病本身相对罕见,在没有充分病理学证据时常出现影像学误诊。13例报告了初步诊断结果的病例中,仅1 例(例21)诊断正确,其余12 例均出现误诊,其中误诊为骨巨细胞瘤3 例,误诊为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各2例,其余各例被误诊为其他骨肿瘤和发育源性疾病,这些疾病影像学表现与PHE相似,表现为边界清楚、显著强化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血管源性肿瘤,PHE在形态上兼具血管源性肿瘤和肌源性肿瘤的部分特点,并由此得名。1992年,Mirra等[14]报道了5例具有特殊临床与病理表现的肿瘤病例,这种肿瘤侵犯软组织与骨,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细胞和肌样细胞,排列模式类似成纤维瘤和皮肤纤维瘤,缺乏典型的上皮样坏死结节表现,文中将其定义为上皮样肉瘤变异型病变。如今,可以基本确定上述5例病人就是PHE的最早报道。部分接受手术切除的骨原发PHE病例病灶肉眼观大致相似,呈粉红、棕褐或深褐色的肿瘤组织,质地较硬,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与正常骨组织分界大多较为清晰;多发病灶一般较小,极少累及软组织,单发病灶则相对较大,可能累及软组织。镜下可见病灶无明显的肿瘤性血管腔形成表现,主要由疏松的束状纤维血管基质以及片状或巢状生长肿瘤细胞构成,个别样本局部可呈旋涡状结构,偶可见散在炎症细胞;细胞种类包括梭形细胞和形态较饱满的上皮样细胞,其中大多以上皮样细胞为主,胞质丰富,嗜酸性,个别细胞可见空泡形成,核呈泡状,表现为轻度到局灶性中度核异型性;大多数肿瘤组织包含活跃的反应性编织骨网络,其间排列着饱满的成骨细胞,周边由疏松的血管瘤样纤维组织包围(类似成骨细胞肿瘤表现);局部出血并含有大量破骨细胞样的巨细胞(类似骨巨细胞瘤表现)[4-6,10]。

由于PHE缺乏明显的内皮分化特征(如胞质空泡或管腔形成),故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Inyang等[6]的报道,与其原发于骨组织或软组织无关,PHE具有相同的免疫学特征。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同时表达上皮性标记物CK(AE1/AE3)、CAM5.2、EMA 与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FⅧα和FLi-1,其中CD31 和FLi-1 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可由此两项阳性与上皮样肉瘤鉴别[15](且上皮样肉瘤极少原发于或侵犯骨骼[6])。INI-1常为阳性,而CD34绝大多数情况下为阴性(可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鉴别);尽管形态上类似于肌源性肿瘤,但不表达desmin、Myogenin 或α-SMA等肌源性标志物[4-6,13]。另外,有报道指出t(7;19)(q22;q13)平衡易位导致SERPINE1-FosB融合基因产生,该基因在PHE 中是一个稳定变异,区别于其他种类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osB 阳性对PHE 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16-17]。综上所述,结合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与特异性免疫标志物来综合判断,是准确诊断PHE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种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的肿瘤,骨原发PHE生长相对缓慢,远处转移很少,但常见局部复发并侵犯局部软组织。临床上单发病灶及病灶数量较少者,多行扩大刮除或切除,多发病灶者如本例,一般建议行局部骨段广泛切除或根治性截肢术。在本文综述的30 例病人中,12 例接受外科手术且完整随访的病人,41.67%发现复发(5/12),8.33%发现远处转移(1/12)。除本例病人死亡之外,另有1 例病人死于其他疾病(例17),其余接受随访的手术或非手术病人均无死亡报告。Otani等[8]报道1例未接受手术的病人(例24),经四年地诺单抗药物治疗后随访发现病灶无进展,复查PET-CT 显示病灶处FDG代谢无显著增高,提示地诺单抗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抑制PHE造成的骨破坏、诱导病灶周围骨硬化并缓解疼痛。

在临床、影像及病理表现上,PHE均无明确特异性,常易误诊。免疫组化检测对其确诊有重要价值,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地诺单抗可能有效。此病总体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本例上皮内皮
Worl J Men Health:COVID-19 损害内皮功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人体阴茎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勒布朗的遗产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都是忽视“O和1”的错
绕组重绕数据的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