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井田制”的一些思考

2021-10-15韩庆洲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经营方式周礼孟子

韩庆洲

对于“井田制”的叙述,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主要出现在教材第7页。正文部分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商和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第二句是: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因土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道路疆界划分,形式“井”字而得名。另外“史料阅读”部分引用《孟子·滕文公上》一段话说井田制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公田,八家皆私,同养公田”。

对于这样的编写安排,我有如下思考:

一、体现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核心要求。高中历史的学科素养可以简单理解为培养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对“历史上”和“现在”甚至是“未来”的人和事做出符合“时空观念”的历史解释,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充分的“史料实证”,体现充分的“家国情怀”。统编版教材的第二句引用了历史文献的说法,这种做法非常妙,既告诉学生“井田制”是一种土地经营方式和名称的由来,又让同学们认识到此内容只是某些历史文献所说,可能并未形成定论。这是一种很负责任的做法,一方面告诉了学生此内容史学研究的真实情况反而更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较过去的专题版教材的“肯定性”叙述,的确能将起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作用。

二、个别细节逻辑不通。第一句的前半句:商和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后半句却成了:周天子名义上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是不是应该说成“商王和周天子名义上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或者中间稍微解释一下商和周土地制度的不同。

三、“井田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教师们能不能讲成“八家共井”?

首先,井田制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传说,它只是传说中的一种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关于它的描述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上已经引用过),到西汉初博士韩婴曾将《孟子》所述井田内容加以补充,东汉公羊学者何林又将井田内容进一步加以充实,并大事润色,魏晋以后随着《周礼》一书日益广泛传播并为士林所尊崇,人们又开始把《周礼》中所谓的“井牧其田野”理解为在农村实行井田制,并将《周礼》中的沟洫制度融合于孟子的井田方案中,最终使井田制变成了千万阡陌纵横、沟洫环绕不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美妙景象,并一直传诵至今。当然在古代也有一些思想家对此表示过怀疑甚至予以否定,例如宋代的苏洵和叶适、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不光如此,其实即使是在现代,当我们重新审视孟子所言的井田制时,也会发现其中一些说法让人很是迷惑。比如:井中的宅地究竟是多少亩?(孟子说是五亩)这些宅地又如何安排?又如每井八家,每家八口,居民老死不许外迁,那么人口一旦变动是不是就会破坏一家百亩的土地均平制度?再加上后来又将《周礼》中的土地制度和孟子的井田制揉和再一起起矛盾就更难以解决了。例如千百个井的四周均有整齐而划一的沟洫涂径,他们如何修建又如何维持?当时有没有足够多的平坦土地来搞这样的沟洫和浍川?既然如此为什么井田制在千百年来又会被人们竞相传颂呢?首先,是因为很多古籍之中有相关的记载,特别是在儒学作品里。其次,也可能與古代思想家的宣传有关。这是因为,自从秦汉以来土地兼并成风(这是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失去土地的现象非常严重,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那些有识之士自然要想办法抑制土地兼并,所以他们在采取措施时,总会拿远古的井田制来做文章。所以包括大部分农民在内,他们更愿意相信过去的确存在过这样一种土地制度,这种制度实行小块土地的平均分配,田地不允许相互侵占,不存在贫富不均的现象,可使人无余力、地无余剩,又能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的亲睦关系。于是便出现了后世的均田制、屯田制、王田制等土地制度。虽然这些制度在性质上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他们都多少的借鉴了井田制的内容。到了近代农民领袖洪秀全、革命先驱孙中山也都根据自己斗争的需求多次提到过井田制。综上所述,井田制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但其内容究竟是什么,则很有可能是后人按自己的理解或需求而进行的描述或补充,如孟子、韩婴、何林等都有可能。

其次,井田制若是真实存在,那么其性质及经营方式学术界至今仍旧意见各异,不仅有以上教材的说法,还有如下:一 有的学者认为井田制是一种村社土地制度,井田的生产者主要是公社成员、自由民。二 有人认为井田制形式上保留有原始村社的残迹,但实际上已经成为被奴役压榨的单位,居民已成为一种集体奴隶。三 更有人认为井田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从原始社会末期家庭公社的土地制度,到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再到封建领主制,最后到个体自耕农经济,这是井田制由形成到发展再到消亡的过程。不管其经营方式和性质究竟如何,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这种能力当然也包括垦荒,而恰恰是随着这一情况的大量出现,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也就应运而生了,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就是前356年的商鞅的“开阡陌、除井田”了,从此中国的井田制最终崩溃了。

猜你喜欢

经营方式周礼孟子
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
绿色环保理念下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
磨刀不误砍柴工
还好,我们没有放弃
还好没放弃
新闻传媒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创新是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
浅析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应用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