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刺冲洗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化脓性乳腺炎

2021-10-15张娜王新果

康颐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中药外敷

张娜 王新果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穿刺冲洗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化脓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到寿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共88例。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和治疗组(48例)。觀察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即抗生素+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脓腔穿刺冲洗结合中药外敷。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观察组(82.50%),同时,治疗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热痛消失时间、脓液消失时间较观察组短,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冲洗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无需手术,痛苦小,术后不留瘢痕,无需停乳,优于传统手术治疗。

【关键词】穿刺冲洗;中药外敷;化脓性乳腺炎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DOI】

化脓性乳腺炎是一类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急,症状重,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危及生命[1]。目前针对化脓性乳腺炎多采取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但是该方案治疗时间往往较长,且影响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损害了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本文探讨了穿刺冲洗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寿光市妇幼保健院的化脓性乳腺炎患者。

纳入标准:哺乳期妇女;不同程度体温升高,或伴有白细胞计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乳腺红肿、疼痛,可触及肿块。肿块有波动感和/或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脓肿形成;

排除标准:患者首次就诊非本院;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配合进行治疗等。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8例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按其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变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案

观察组治疗方案:抗生素+脓肿切开引流。

治疗组治疗方案:抗生素+脓腔穿刺冲洗+中药外敷。

1.2.1西医治疗

静脉滴注抗生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2.0g或青霉素480万单位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进行静脉滴注,每日2次。

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取仰卧位,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定位乳腺脓肿部位。麻醉生效后,在脓肿的最低处做手术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用止血钳进行钝性分离。将脓腔撑开,脓液尽量完全流出。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并放置橡胶引流条引流。对脓液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抗生素调整为敏感抗生素。术后每日换药,确保脓腔可得到有效引流。

乳腺脓肿穿刺冲洗:将乳腺脓肿内的脓液穿刺抽出,并给予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冲洗脓腔。患者取仰卧位,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定位乳腺脓肿部位,局麻生效后,用20ml注射器穿刺抽脓。如脓液粘稠,难以抽出,可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反复抽吸,直至抽出液变清亮。然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和头孢唑啉钠0.5g或注射用青霉素溶液80万单位冲洗脓腔。当脓肿为多发时,应分别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治疗。脓腔穿刺冲洗的频率为每日1次,直至脓腔消失。首次穿刺冲洗的脓液要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调整为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1.2.2中医治疗

中药外敷:取芒硝10g、大黄15g、黄连15g、黄柏15g配制中药外敷组方。将以上中药材研成细末,加上香油或蜂蜜调糊,涂在清洁、无菌的纱布上,外敷于患侧乳房炎性肿块处,并予以固定,每日1次,每次3小时。在外敷中药之前,注意排空乳汁。

1.2.3理疗

对乳房炎性肿块局部采用低频电子脉冲及红外线照射理疗的方案,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1.2.4护理方案

观察组:患者暂停直接哺乳,采用吸奶器定期吸奶。乳房用胸罩托起。

治疗组:患者可继续哺乳,注意排空乳汁;用胸罩托起乳房;注意清洁乳头;调节情志,清淡饮食,避免受凉。

1.3 疗效标准

显效:体温正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乳房肿块消失/明显缩小,乳房红肿、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彩超提示脓腔消失或残留较小脓腔。

好转:体温基本正常,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有所下降,乳房肿块缩小,乳房局部红肿、疼痛有所减轻,彩超提示残留脓腔。

无效:体温波动明显,或/和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总数增加;乳房肿块增大,甚至形成新发脓肿,乳房局部红肿、疼痛加重,彩超提示脓腔增大。

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体温恢复时间、热痛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统计学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采用X 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总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观察组总有效率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临床治疗指标: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为3.29±1.38天,热痛消失时间为4.73±1.69天,脓液消失时间为4.13±1.42天,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为6.45±1.52天、热痛消失时间为8.53±1.47天、脓液消失时间为8.45±1.52天。治疗组有关数据均比观察组时间短,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其多见于产后,尤其是初产妇,产后3-4周发病率最高。其中化脓性乳腺炎可占75%,主要原因是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化脓性乳腺炎危害主要是引起乳腺不规则肿块,并局部红、肿、热、痛,病情发展可导致乳腺形成大小不一的脓肿[2],如不及时治疗,乳腺脓肿继续进展,严重者可出现脓毒血症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化脓性乳腺炎的治疗建议是在充分足量应用抗生素基础上行脓液切开引流术[4]。同时,中医认为,急性乳腺炎是肝气亏虚,情志失调,经络不通而引起的“乳痈”,其主要表现为气滞热阻,热毒过盛等症候。治疗乳痈,《外科大成》提出要“未成形者消之,已成形者托之,内有脓者针之”。治疗以清热解毒、托里排脓为主[4]。一般来说,化脓性乳腺炎的治疗是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促进乳房内脓液的排泄。目前在临床治疗上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即抗生素静脉滴注结合脓肿切开引流。但是,切开引流手术创伤大,术后需长期换药,且易导致乳瘘,切口长期不愈合,既阻碍了母乳喂养的顺利开展,损害了婴儿的身体健康[5],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而且若病灶为多发脓肿或深部脓肿,则容易残留病灶,进一步延长病程[6]。同时,术后瘢痕也影响乳房美观,导致患者后期生活質量下降,因此患者的依从性也不能保证。

因此,如何在快速控制乳腺的化脓性炎症的同时保证继续哺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彩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技术日益成熟,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辅助能明确患者乳腺脓肿的数量与具体位置,医生可以对脓腔进行精准的穿刺冲洗,避免了对乳腺其他组织造成损伤[7]。与脓肿切开引流术相比,该操作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患者痛苦较小,术后不留瘢痕,术后无需引流及回乳,更易于患者接受。其他研究人员在临床治疗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程顺舟[8]等人将60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穿刺组进行乳腺脓肿穿刺抽吸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愈合时间及瘢痕长度,经过比较,穿刺组愈合时间和瘢痕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针对乳腺脓肿,穿刺抽吸较切开引流操作简单,愈合时间短,术后美观,值得推荐。魏向阳[9]等人对313例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脓肿切开引流加切口换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穿刺抽脓、中药内服及外敷治疗,经过实验分析,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脓液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杜文香[10]等人将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脓肿切开引流的患者105例为对照组,穿刺抽脓并内服中药的患者115例为观察组,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乳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李俊芬[11]等人经过研究分析也得出来类似的结论。

以上有关临床研究在穿刺冲洗的同时多辅以中药口服,但是,中药内服因为口感、长期每日服药等原因导致患者依从性欠佳[12],产生情绪抵触等消极因素,同时在临床中我们也遇到了部分患者因内服中药导致全身过敏症状,如出现荨麻疹等情况。我院针对此类情况,未采取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案,而是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结合穿刺冲洗及中药外敷治疗,并辅以低频电子脉冲及红外线照射理疗。在本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治疗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热痛消失时间、脓液消失时间均较观察组短(P<0.05),提示穿刺冲洗结合中药外敷可以有效促进乳腺局部炎症消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但是本次研究入组病例数有限,未严格采取随机分组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穿刺冲洗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化脓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更大样本、更严格的前瞻性临床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2]孙勇,佟玉文,徐海燕,等.血清ICAM-1、sICAM-1、hs-CRP在浆细胞性乳腺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6):658-660.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8.06.006.

[3]唐中华,李允山.现代乳腺甲状腺外科学[M].8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

[4]张珊珊,潘虹.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疗效分析[J].江西中医药,2018(6):55-56.

[5]黄海生,丛林,孙芸,等.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联合中药治疗乳腺脓肿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2):2240-2242.

[6]刘杨,王文斌,缪文青,等.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化脓性乳腺炎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7):550-551.

[7]李鹏,富泽龙,冯锐.哺乳期乳房脓肿103例外科治疗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89-3691.

[8]程顺舟,王吉荣,王海燕.哺乳期乳腺脓肿行穿刺抽吸及切开引流的对比分析[J].江苏医药,2016,42(24):2749-2750.

[9]魏向阳,杨春红,黄少华,等.非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9):3237-3239.

[10]杜文香,周军来,杜文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2):193-194.

[11]李俊芬,黄小玲,刘晓珊,等.中药内服外敷结合穿刺治疗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33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7(5):28-29.

[12]季亚楠.施行中药药学服务的方法及对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意义[J].双足与保健,2018(5):156-157.

基金项目: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编号:wfwsjk_2019_254)

*通讯作者:王新果,寿光市妇幼保健院外科。

猜你喜欢

中药外敷
追风透骨胶囊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
加味四妙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四神通络膏外敷合并TDP治疗仪治疗膝痹病的临床观察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中药外敷加理疗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及护理
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评价
中药外敷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
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综合症
TDP照射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卵巢早衰9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