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队长”,与时间夺分秒
2021-10-15姚放
姚放
一句话,23年
辽宁省最北部的山区西丰县,曾经是清朝的皇家围场,丘陵纵横交错,满目青山密林,素以“中国鹿乡”而闻名遐迩,也留下“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形象传说。改革开放以后,西丰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城区8万多人的饮水短缺问题,却一直是一件难事。为保证居民供水线的畅通,县政府很早就成立了供水工程抢修队。这个故事就是从供水开始的。
鲁春生,西丰县自来水公司供水工程抢修队队长,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奋战了整整23年。平日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马上到!”
西丰县城区地下供水管道,南北宽约5公里,东西长约7.5公里。地下供水线路错综复杂,四通八达,连接着城区所有居民用户。2014年以后,经过上下努力,西丰城区取消了定时供水,改为24小时供水,百姓终于实现了“用水自由”。但这也给鲁春生率领的抢修队增加了更大的工作量。保证居民用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抢修队从不敢有丝毫怠慢。
一年冬天,已是深夜,抢修队突然接到110指挥中心电话,红旗路一居民家跑水。撂下电话,鲁春生急忙穿上衣服带上工具,直奔用户家。
现场的楼道里站满了人,楼口已结冰,楼道成了水帘洞。查看现场后,不容分说,鲁春生直接钻进了冰道的楼口,找到了水井门。井里已经结了浮冰,来得太急,他没带水靴,没有一丝犹豫,直接蹦了下去。一个多小时的等待,管线修好了,鲁春生身上挂满了冰凌,冻得嘴唇直打哆嗦。此时,已是凌晨,他婉拒了居民的谢礼,拖着满身泥冰,顶着刺骨寒风,一个人悄然回家了。鲁春生一点儿没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因为这就是他的工作常态,他早习惯了。
县医院家属楼是老旧小区,6楼已经停水很长时间了。退休的老两口找到他。一楼是正在营业的烧烤商铺,必须挖开地面,检查供水管线。商户怕影响营业又破损地面,说什么都不同意。
鲁春生看着二老一脸的愁容,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妇人腿脚不便,老伴又患有脑血栓,用不上水日子可怎么过?鲁春生找商户反复沟通,并立誓检修完一定按原样给予修复,“差一点儿都算我的,我自己出钱给你赔!”如此,店主才勉强答应。
这次维修不仅解决了高楼层上不去水的问题,又堵住了漏水浪费的现象。6楼的老妇人激动得直抹眼泪,要给鲁春生下跪磕头,鲁春生急忙扶她起身:“您可千万别这样,这就是我该做的啊!”
日复一日,无论白昼黑夜,没有节假日,不管酷暑严寒,何谈风霜雨雪,“马上到!”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应答,更是一个承诺,一份担当。
我是队长,我上
在西丰县这个人口不多,人和人多少都沾点儿亲、带点儿故的小县城,鲁春生算不上有名,远不像学校的名师那样家喻户晓,也没有企业家那样的光环。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但只要他在,抢修队就有底气,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
2010年7月20日,连续两天的大暴雨,倾盆狂泼,降水量达到200毫米。全城供水线的源头小城子段整体被洪水冲断,造成全城停水,一号警报告急!
接到报告,鲁春生率领全队装上工具紧急出发。雨一刻不停地下,供水管线从河底完全裸露,被冲得七零八落。鲁春生第一个跳进河中,队员看后有些傻眼,却也没犹豫,纷纷跟着跳进了河里。
鲁春生大声呼喊着,一边指挥一边拽着直径一米宽的水泥管道,发现里面的管线已经被冲断了,工程车根本不能靠近下河,只能人工操作。扛沙袋、垒石料,无论如何一定要堵住管道,稳固后才能连接管线。顶著滔滔洪水,难度之大,可以想象,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洪水冲走。可城区已经断水两天了,百姓都盼着他们,能退吗?
鲁春生和队员一直坚持着,脸上也看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刚刚铺好稳定的管线,瞬间又被洪水冲跑位了,一次次反复,一次又一次重来。
鲁春生一连两天没合眼。抢修队不敢撤离现场,只能在河边搭起帐篷,吃住在现场,只等洪峰稍退,好马上下河抢修。有的队员实在太累了,就蜷缩在70厘米长的水泥管里眯一会儿。就这样,昼夜奋战,7天7夜,终于把管道下到石层,一劳永逸。
就在大家岸上整理、收拾工具时,突然又一轮洪峰冲泻而下,所有人都惊呆了!因为工程车,还有很多工具、物资还在河滩上。水已经没到车轮,这时,又是鲁春生第一个冲了下去,装上部分工具和物资,不顾一切地把车开到岸上。刚上岸,洪水就冲到了河岸,所有人都为这惊魂一刻,吓出了一身冷汗。
停水7天的城区,终于恢复了正常供水,百姓笑了,却很少有人知道鲁春生和他的队友为此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返程路上,大家关心地责备他:“你疯啦,东西重要还是人重要?”鲁春生笑了:“人重要,但东西也重要,我是队长,这时候我得上啊!”
坚守的意义
23年,重复做一种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供水线紧紧拴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楼群、平房、店铺、办公楼……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都说,干一行爱一行,鲁春生这一行,便是接到诉求电话,即刻出发,和时间抢时间!每天都做着一件事,甚至每小时都重复着。23年,没有韧劲、没有耐性,不可能坚持始终。
一次,因为管线太大,鲁春生把头碰伤了;一次,他跳进满是泥浆的井里,出来时成了一个泥人……在这个岗位上,鲁春生摸爬滚打,23年没改变初衷。
工业园区需要安装400米供水线,要横穿铁路下面的涵管。正是初春季节,涵管里阴冷潮湿,里面积满了齐腰深的脏水。鲁春生穿上衩裤下到水里,在水里行走十分困难,还要铺设枕木,垒沙袋,煎熬了两个多小时。在冰冷的水里浸泡,他几乎冻僵了,身体也透支了。出来时是大家一起给拽上来的,他已浑身麻木。
2014年7月的一天,在一次抢修施工中,鲁春生不慎砸掉了脚趾盖,疼得龇牙咧嘴,处置包扎好后,他不顾劝阻,一瘸一拐地又返回了施工现场。晚上回家,爱人看着他血淋淋的脚趾,和钻心疼痛的样子,心疼得落泪,劝他说:“咱别再干了,以你的资历,申请调个岗位领导肯定能批。”他理解爱人,家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忙乎,不容易,动不动还要替他担惊受怕。鲁春生真诚地对她说:“我是干这行的,这不算什么,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鲁春生走路总是脚下生风,着一身迷彩服,活生生一名军人的样子。脚下的黄胶鞋总是被泥浆盖满,裤腿上溅的到处都是泥点。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充满了蓬勃的活力,端正黝黑的脸颊透着憨厚,看上去全身都像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真是一位英俊潇洒的中年汉子。
1979年,中学毕业后,鲁春生回乡务农两年。1981年参军入伍,在部队的13年里,他淬火锤炼,当过报讯员,在高炮团当过电台台长,练就了一身本领,也造就了作风硬朗的品行。在部队,他立二等功两次,获得9次嘉奖,是一名能打硬仗的优秀战士。
从部队转业,退伍不褪色。1997年,他被分配到西丰县自来水公司,安排在工程维修队上班,23年没离开过这个岗位。
鲁春生是打心里爱这行,几乎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二十几年的积累,城区地下管线无数次的更换、维修,虽然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但在他的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张鲜活的地图。他像庖丁解牛一样,对地下管线的网络大致走向、弯度、长短、结点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一接到诉求,确定位置,马上制订维修方案,初诊成功率几乎100%。
23年职业生涯里,鲁春生获得荣誉无数。面对这些光环,他总是憨笑说:“我就是从山沟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别把我想得太高。”朴实,真实,诚实,干干净净的人,不争什么名利,平凡的岗位,干的事却那么动魄动人。在鲁春生内心的时钟上,永远只有两个字:现在!于他而言,坚守的意义,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初心不改,宗旨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