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醴陵百年陶瓷历史文化保护研究
2021-10-15肖迪强
肖迪强
肖迪强:醴陵市醴陵瓷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
在地方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历史文化保护,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醴陵作为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瓷都,陶瓷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醴陵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特别是在陶瓷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于一些历史因素,我市在釉下五彩瓷创烧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年(1905—2005)瓷业历史文化保护研究方面,还存在历史脉络不够清晰、重要历史贡献不为人知、工艺技艺传承不好,工业遗址保护不善,老一辈陶瓷从业者被人忽略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以重视、加大力度、突出重点、采取措施来让这段历史说话,让陶瓷文物说话,让历史亲历者说话,从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延续陶瓷产业文脉,留住醴陵记忆,振兴醴陵陶瓷产业。
一、醴陵百年陶瓷历史文化价值特征
近现代百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变革时期:破除剥削封建王朝,击败独裁腐朽民国,开天辟地建立新中国,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醴陵百年瓷业有幸与这段历史同行,她不仅是中国瓷业突破发展屏障,开创崭新纪元的书写者;还是中国人民告别旧世界,迎来新曙光的见证者。同时,她还承载着醴陵人民如“水”一般勇往直前,如“火”一般激情满怀,如“泥”一般朴实勤劳的精神风貌。
醴陵百年瓷业史,是一部“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爱国史。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事件后,洋货倾销内地,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对中国更加疯狂进行经济掠夺。外货的涌入,致使湖南省内各业纷纷遭受打击,特别是醴陵土瓷业所受冲击更大,“皆有岌岌不可终日之势”。清政府官员熊希龄(湖南凤凰人),是“维新运动”进步人士,在湖南巡抚赵尔巽、端方的提携和支持下,积极倡导兴办实业救国,先后多次赴日本、醴陵考察瓷业,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上书清政府下拨官银18000两,与醴陵同科举人文俊铎在醴陵城北姜湾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第二年又在学堂前姜岭下筹建“湖南瓷业公司”,创烧出前所未有的釉下五彩瓷器。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新颖的工艺、精致的绘画,受到了时人的青睐,供不应求,据1911年《时报》刊文称,“风潮所布,举国若狂,各埠商贩之来此贩运者络绎不绝”。为进一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湖南瓷业公司在长沙、湘潭、衡阳等地设立六个承销处,市场销售兴旺,醴瓷发展成为与铁路、矿山、航运相提并论的湖南“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有效抵制了外货的输入。
醴陵百年瓷业史,是一部“东方陶瓷艺术高峰”的攀登史。中国瓷器生产的历史久远。釉下彩绘工艺,是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唐代以前,釉下彩工艺发展几乎是空白,直到唐代长沙铜官窑才首创褐、赭、绿高温釉下彩,这成为了釉下多彩装饰的里程碑。之后,北宋磁州窑和其他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是在长沙窑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直到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创烧,才打破了使用原生矿物直接在釉下发色工艺无法逾越的瓶颈。1907—1908年间,湖南瓷业公司通过引进日本釉下颜料,不断地研制,终于自行试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五种高火性色料。醴陵釉下五彩工艺的惊天问世,开创了中国瓷器装饰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注定创造流光溢彩辉煌。1909年至1915年间,醴陵釉下彩瓷参赛“武汉劝业奖进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分别获得一等金质奖、一等奏奖、最优奖和金牌奖。在南洋劝业会陶瓷展览部,“醴陵新瓷”在当时被这样描述:“媲美景镇,广销外洋,画稿之文雅,模样之新奇,尤擅胜场。” 自此醴瓷风靡于世,饮誉全球,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
醴陵百年瓷业史,是一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奋斗史。湖南人,从古至今有着忧国忧民、敢为人先的品格。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曾在湖南留下名篇《岳阳楼记》,抒怀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清代晚期,中国工业大大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面对洋货倾销、工业落后的局面,湖南巡抚端方,熊希龄、文俊铎等有识之士,心忧家国,极力主张“讲求新政,兴办实业”。在“教育+实业”新理念支撑下,熊希龄没有照抄日本、景德镇窑业模式,而是集他人之长,走“敢为人先”的创新之路,先后创办中国第一所近现代瓷业教育学校“湖南瓷业学堂”和中国第一家以近现代工业方式制瓷的“湖南瓷业公司”。在教育与人才、科研与生产相得益彰之下,瓷业公司通过对工艺路线、原料配方、烧成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最终取得釉下五彩工艺新成果,成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醴陵瓷业特色。民国晚期,由于时局动荡,釉下五彩技艺一度濒于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的关心下,醴陵瓷业人在以沈明扬、常续和、吴寿祺、林家湖等老一辈陶瓷人的努力下,不仅成功恢复了釉下五彩瓷技艺,而且从烧造工艺上,进行了种种革新。如1957年全国柴窑改煤窑在醴陵首次试点成功,釉下五彩三烧制改为两烧制、泥釉配方进行全新改良等。醴陵瓷业获得新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醴陵已成为名副其实、举世瞩目的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我们可以说,醴陵近百年陶瓷产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史,就是一部为百姓谋利益、谋幸福的奋斗史。
醴陵百年瓷业史,是一部 “敢叫日月换新颜”的见证史。从1905年到2005年,醴陵瓷业穿越百年历史时空。从晚清官窑的“实业救国”瓷,到民国窑的“期盼世界和平”瓷,再到新中国的“红色官窑”国瓷,这百年间不仅是历史时空的跨越,而是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伟大真理。新中国成立后,醴陵瓷以其独特工艺和精美,多次选定为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生活用瓷。这些生活用瓷深受毛主席喜爱,从50年代一直伴随他走完光辉伟大的一生。如今,在北京丰泽园、韶山毛主席遗物馆、滴水洞、武汉东湖宾馆等地都还保留着毛主席生前使用过的醴陵瓷。这些醴陵瓷见证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的历史。1959年、1964年醴陵先后为国庆十周年、十五周年制作国宴瓷,这些瓷器见证了共和国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1971年我国成功恢复联合国席位,醴陵群力瓷厂承制了联合国大厦用瓷—梅竹釉下彩茶具。“红梅吐艳、青竹玉立”象征着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新中国屹立东方。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为表达醴陵瓷业人喜悦之情,精心绘制了一件釉下五彩雄狮花瓶,赠送给中国女排。醴陵瓷因长期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国家重要场馆、国家宴会、外交礼品、国家陈设瓷,从而赢得了“国瓷”、“红色官窑瓷”美誉。百年醴陵瓷与国运相连,伴随着民族复兴,承载着国家记忆,孕育着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敢叫日月换新颜”的光辉历程。
二、现状及重点保护研究内容
通过实施“五个一”保护研究工程,让我市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为我市陶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收集一批醴陵陶瓷行业资料。档案、史志、史料,是历史最直观的反映、最真实的记载,是历史文化研究最权威、最有力的资料。由于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保护意识不强、管理不善,导致我市陶瓷历史资料面临保存不当、流失损毁严重、档案不齐全、缺乏系统整理等问题。如:曾经的群力档案室起火,所有档案资料被毁。要广泛收集各地档案馆,包括国外相关档案馆,散落于民间和老一辈陶瓷从业人员保存下来的档案、工艺制作、理论文稿、工作笔记、日记、视频,老书籍、杂志、画稿、照片等醴陵陶瓷资料,加以保护和研究。
采访一百名老一辈陶瓷从业人员。老一辈陶瓷从业人员,都是醴陵陶瓷史参与者、辉煌的创造者,是釉下五彩技术的传承人,他们本身就是一部陶瓷活字典,对他们的保护研究意义重大。随着时间推移,曾经的老一辈陶瓷从业人员大多步入耄耋之年,有的相继故去,其中一部分人的简历、历史贡献,甚至一张个人照片都没有来得及留下。尽快推进百名老一辈醴陵陶瓷从业人员(或其亲属)采访工程。从他们的从业经历、亲历醴陵陶瓷重大历史事件、参与重要作品创作、瓷业人文故事、个人对醴陵瓷工艺见解等方面进行访谈,以拍摄影像资料的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为没有出版作品集的老艺人,每人编辑一本作品选集,作为陶瓷历史资料进行保护,也是对陶瓷老艺人艺术财富的肯定与鼓舞。
完成一系列历史文化课题研究。我市对陶瓷历史档案资料保护不够重视,自然也就没有人去重视研究、挖掘历史文化了。在需要编辑相关历史资料时,大多是参照以前老一辈陶瓷人撰写有限的文章,以及《醴陵陶瓷志》等资料,甚至直接照搬一些杜撰资料,一些真实的陶瓷史实正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比如: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倾注一生心血成功研制出醴陵长石釉的荣庆祥先生,他的历史贡献史实就不被人所知。因此,要利用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老艺人访谈影像进行整理分类、深入研究、挖掘史实、编撰文献。从编年史大事记、陶瓷艺术人物传、陶瓷从业人员口述历史、陶瓷艺人作品选、官窑故事集、100件国宝藏品赏析等方面着手,完成一系列历史文化课题研究(详细课题见附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尽快组织专业人员对醴陵陶瓷博物馆馆藏陶瓷文物进行整理拍照,核实好年代、作者、历史背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一部《醴陵陶瓷博物馆馆藏文物(藏品)录》,让深藏在库房里的醴瓷珍品展示出来;对原省陶瓷研究所移交的一批珍贵的陶瓷史料进行保护,建立电子档案,研究整理成文献资料。重新修订《醴陵陶瓷志》。
编制一部陶瓷工业遗址保护规划。醴陵釉下五彩"红官窑"之所以享誉天下,是因为得益于近现代陶瓷工业的发展。时过境迁,曾为醴陵创下辉煌历史的醴陵陶瓷研究所、群力瓷厂、国光瓷厂、永胜瓷厂、星火瓷厂、力生瓷厂等近现代瓷厂在搬迁和倒闭中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所遗留下的工业遗迹也在逐渐消失,工业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当前,应该对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现状开展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探索和挖掘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的潜在价值,并初步提出保护及开发策略,制定一部醴陵陶瓷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规划。规划应坚持保护为主、恢复历史原貌的原则,争取更大范围申请纳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可以参照江西景德镇陶溪川,依托醴陵瓷谷陶瓷特色小镇,沩山古窑址区,国光、群力、陶研所等老厂区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和已经成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景德镇相比,我们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资源集聚上,还是在釉下五彩独特工艺和历史文化上都具有优势,完全具备创建试验区的条件。
成立一个陶瓷技艺传承人才委员会。目前,我市陶瓷产业正处于传统陶瓷工艺传承不力、创新发展乏力,老艺人对传统技艺传承有心无力、传承无门等尴尬局面。建议由市委组织部门牵头,成立醴陵市陶瓷技艺传承人才委员会,将醴陵陶瓷行业内老一辈陶瓷从业者,以及陶瓷行业专家人才组织起来,建成一个醴陵陶瓷专家人才库、醴陵瓷传统工艺研究传承保护中心。定期组织交流研讨,让专家人才成员,分享传统工艺经验,提出传承建议,参与醴陵陶瓷历史文化研究保护,为传统工艺传承保护工作献计献策。定期开展关爱活动,利用重要节日、传统节日对老一辈陶瓷艺人、专家进行走访慰问,对家庭困难人员进行救助帮扶,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关怀和家的温暖。设立传承奖励机制,组织陶瓷老艺人开展进课堂、讲传统,收徒弟、传绝技等“传帮带”活动;鼓励老艺人贡献传统陶瓷技艺、工艺、配方,并委托企业承接传统技艺传承保护(文创)项目,对完成项目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对作出突出贡献老艺人进行奖励,从而对传统工艺、技艺进行有效保护,防止不愿传后人、后继无人的局面出现。如:高温色釉堆雕、自释釉瓷、70年代永胜的经典鸟鸣酒具、周恩来总理龙凤专用酒具、瓷雕龙凤宫灯等制作工艺都亟需进行传承保护。
三、主要保障措施及建议
陶瓷历史文化保护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严肃性、专业性,这就需要有专门机构主导,专业人员参与,专门平台支撑,专项机制保障。
构建专门体系。我市虽然成立了醴陵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但并不是一个全市性的协调组织机构,只是文体广新局下属一个事业单位,因此对于一个涉及全局性的陶瓷历史文化保护研究工作,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首先,要成立一个市级专门领导小组来主导醴陵陶瓷历史文化保护研究工作,再由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实施。其次,成立一个醴陵陶瓷文化传播公司,可以作为渌江集团旗下子公司,也可以鼓励民间资本来参与,专门承担醴陵陶瓷文创研发销售、会展策划、文化传播、工业遗产保护开发、艺术品拍卖等公司化运作。其三,注册一个醴陵瓷文化研究社团,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力量优势,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醴陵瓷文化研究活动。通过上述“三驾马车”,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醴陵陶瓷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体系。
组建专业队伍。据了解,目前我市还没有一支对醴陵陶瓷历史文化进行系统保护研究的专业队伍,只有少数爱好者凭着对醴陵瓷文化的特别情怀业余从事保护研究工作。建议依托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或市陶瓷博物馆,通过组织部门选调、面向社会招募等方式,广罗人才,将志愿投身于醴陵陶瓷历史文化研究事业,又具备一定陶瓷文化底蕴的人才组成专业研究队伍。
投入专项经费。经费保障,是保护研究活动的支撑。要建立财政专项投入经费机制,通过本级财政预算,整合部门资金,以及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为醴陵陶瓷历史文化保护研究提供经费保障。
建设专题展馆。擦亮醴陵陶瓷历史文化五彩名片,将已经改扩建后的醴陵陶瓷博物馆,创建成国家一级博物馆,申报为“湖南省博物馆醴陵陶瓷馆”或“湖南省陶瓷博物馆”,甚至可以考虑创建“中国釉下五彩陶瓷博物馆”。永葆醴陵传统陶瓷文化厚重底色,建设醴陵釉下五彩瓷历史文化艺术展览馆,突出文化保护研究成果、陶瓷发展史、陶瓷传统生产器具展示,陶瓷史料、陶瓷名家字画、设计手稿、陶瓷试制样品陈列,釉下五彩工艺体验、传承保护等功能;建设醴陵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馆,将陈杨龙、邓文科、熊声贵等老一辈陶瓷艺术大师的个人从业经历、历史贡献、传统技艺、重要作品等进行全方位展示。专题展馆可采取公办或民办公助模式,利用现有的陶瓷博物馆空间增设专馆,也可利用1915国际陶瓷文化街区或原湖南陶瓷研究所、群力瓷厂、国光瓷厂现有场地进行单独建馆。
策划专辑宣传。针对醴陵百年厚重的陶瓷历史文化,建立宣传推广机制,利用研究成果,策划系列专辑宣传活动,推动陶瓷历史文化保护研究工作,提升醴陵瓷文化战略品牌。本地媒体动态宣传。在本地传统媒体基础上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也可以注册“醴陵陶瓷博物馆”、“醴陵文保中心”等专门新媒体平台,动态宣传醴陵陶瓷辉煌发展史、文化保护研究成果,普及釉下五彩工艺知识,为群众提供文化大餐,进一步坚定醴陵陶瓷文化自信,进一步营造全民保护研究陶瓷文化的氛围。主流媒体重点推广。通过湖南卫视、央视等重量级主流媒体合作相关专题栏目、城市形象广告投放,拍摄承制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工人体育馆、北京饭店等国家机关、重要场馆专用瓷的系列历史纪录片,加大对醴陵陶瓷、历史文化的宣传推介,提升醴陵陶瓷的知名度。展览交流重磅推介。结合国家重要历史纪念日,与国家博物馆等国家机关单位合作,策划醴陵陶瓷展览、醴陵陶瓷国宝评选、学术研讨或制作纪念瓷。如:今年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组织醴陵瓷红色专题展,拍摄《醴瓷经典中的党史》系列纪录片;我国恢复联合国席位50周年,以群力瓷厂曾承制联合国大厦用瓷为契机,策划相关纪念活动;又如:明年是熊希龄逝世85周年,可以与他的故乡联合组织一次熊希龄与醴陵瓷业的纪念活动;再如:醴陵瓷多次被国家选定为礼品瓷,可以策划一个国家礼品瓷展等等。通过类似高层推介活动,从而提升醴陵瓷在国家层面乃至世界地位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