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环境下图书馆馆员元素养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1-10-15史玄
史 玄
(湖南工商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5)
Web2.0是由用户主导而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强调社交媒体环境中的信息协同生产及传播。用户主动参与内容建设并与贡献者形成反馈和互动。同时具备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两种行为。以博客、维基、Facebook、Twitter、BBS、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功能为代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Web2.0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Web2.0这种非结构化、去情景化的信息资源对传统的信息素养内涵提出了挑战,若仅仅具备识别、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无法满足 Web2.0下的要求。在这种新环境下,许多专家学者开始探讨在原有信息素养的基础上修改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2010年6月,美国学者T.Jacobson与T.Mackey提出来一个新的框架,该框架将多种素养融合在一起,强调要在理解、发现、获取、评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数字环境中的参与、合作和信息分享。201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在《框架》中指出,元素养是包括信息的反思性发现、理解信息如何产生、评价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合理参与学习社区的一组综合能力。国内学者在 ACRL《框架》推出后,也开始研究本土化的元素养教育模式。王春生提出元素养是信息素养的新定位,分析了信息素养与其他素养之间的关系。杨鹤林剖析了元素养的概念、内容、模型和培养目标。张丹对美国图书馆界和教育界的元素养教育进行梳理,并对元素养徽章系统、元素养慕课(MOOC)、数字故事讲述、嵌入课程、新生馆员等教学方式进行介绍,分析了借鉴美国教育方式在国内元素养教育模式本土化的可行性。陈晓红等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出“A-B-C-D” 元素养培育体系模型。
1 元素养的概念
随着大数据、新媒体、新技术以及信息素养的不断演进,元素养概念应运而生。元素养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以信息素养为基础,融合了新技术以及相关素养指导人们在新的环境中获取、使用、生产、发现、分享信息,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省能力。最早提出元素养概念的是美国信息素养教育学家T.Jacobson 和 T.Mackey,并构建了以“元认知”为基础的元素养模型。旨在从行为、认知、元认知、情感等几个维度培养学习者的元素养能力。国内学者大多关注在元素养概念、内容、模型的构建以及元素养教育模式的探讨等方面,而很少有人将研究的对象放在元素养教育的主体身上,元素养教育的主体即为高校图书馆馆员。馆员在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馆员的元素养能力直接决定着元素养教育的实践成果。虽然王珊珊等从新生馆员入手,探讨了国外元素养的教育,分析了新生馆员具备的基本能力等,对新生馆员开展元素养教育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但并未就国内的图书馆馆员能力现状进行分析,也未给出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因此,笔者在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元素养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馆员所应具备的元素养能力以及如何提高馆员的元素养能力水平。
2 图书馆馆员元素养现状
图书馆对馆员元素养方面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已经有不少证据证明,学校里专业图书馆馆员的数量和学生取得的成就有关,但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馆员受到的重视并未因此提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到来,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培养专业素养的图书馆人才尤其重要,直接决定着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但是从目前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学科背景以及学校组织专业培训来看,学校对图书馆馆员专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2.1 学历结构
借鉴廖利香(2014 年)的调查结果,以湖南省内的部分高校为例,根据被调查的 6 所高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合计362人,学历结构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学历情况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图书馆从业人员中以本科学历为主,本科学历占据一半的人数,硕士和博士等高学历人士所占比例较低。在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的发展,由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导者向元素养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显然,以本科学历员工为主的学历结构无法满足现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馆作为高校元素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进行推广与实践。
2.2 学科背景
以湖南省内部分高校在职的图书馆人员学科背景调查为例,将学科背景专业分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图书情报学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科背景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学科背景分布
从表2中可以看出,图书馆目前从业人员中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占比达到82%,而真正图书情报学专业的人员只占到11%,这说明目前图书馆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图书馆对于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不够重视。
2.3 专业培训
目前针对图书馆馆员的教育与培训比较少,虽然每年定期有比如中国知网组织的图书馆高级研修班、各地区图书情报学会联合高校举办的图书馆主体讲座,但是大多都是针对目前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以及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的一些分享,可以适当地拓展馆员的元素养视野,但是对于馆员如何进行元素养概念推广和元素养教育培训等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并不多。基于图书馆对馆员元素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馆员对于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科研以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也不够积极。究其原因可能是图书馆体制竞争意识比较淡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及预期,导致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动力,影响了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同感。同时,馆员的专业背景大多是非图书情报学方向,缺少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对于开展元素养教育工作有一定难度。
3 图书馆馆员所应具备的元素养能力
3.1 专业素养能力
首先,元素养教育是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教育,因此馆员的元素养能力最基础的是传统的信息素养基本能力,即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利用的能力,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能力,数据库与软件的检索能力。其次,元素养与信息素养最大的区别就是更侧重于元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馆员应具备探索数据价值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探索数据背后的真实意义,并进行评估、决策的能力。最后,馆员还应该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学等知识,提升信息素养、媒体素养、视觉素养、数据素养等能力,将这些能力进行有效整合。
3.2 教学科研能力
图书馆是开展元素养教育的核心部门,图书馆对学生元素养教育的培养要求馆员必须具备教学科研能力。馆员除了应具备给学生讲解信息检索工具以及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元素养教育知识内化的教育,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元素养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进行鉴别、质疑、批判的思维能力。同时,应积极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展自己的元素养视野,研究国外元素养教育的进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后续的元素养教学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3.3 继续学习的能力
Web2.0 时代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图书馆也应该跟随学生的习惯,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依托新媒体技术开展元素养教育。这就要求馆员利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融入元素养的教育中,创新服务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此,馆员应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掌握新媒体技术并与元素养理论之间建立关联,保持终生学习的目标。
4 提高图书馆馆员元素养水平的途径
4.1 图书馆应重视对馆员的教育与培训
图书馆对馆员的教育与培训,是一个持久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图书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探索多样化的教育与培训方式,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比如,可以让馆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学术对话与交流,定期参加图书馆协会的活动,与其他高校的图书馆馆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经验,分享教学科研成果。也可以组织馆员参加网络课程的学习、实地走访学习国外一些图书馆的先进经验等。
4.2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有效的激励制度是提高馆员元素养能力的基本保障,要积极构建完善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激发馆员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比如,可以从教学成果、科研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几个方面建立评价机制。对馆员的专业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或自学课程,通过结业考试的资格来进行认证。科研能力可以从馆员所发表的文章期刊级别和数量,或者是主持科研项目、课题等数量来进行评价。教学成果可以根据学生测评、教学成绩、职业操守等方面来评价。
5 结束语
目前国内的元素养教育仍然处在理论阶段,图书馆作为元素养教育推广和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注重馆员元素养的培养,积极打造一支高标准、高水平的元素养能力馆员。因此,笔者在元素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目前图书馆馆员的元素养能力现状,探讨了新环境下馆员应具备的元素养能力以及如何提升馆员的元素养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