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库网箱养鱼春季死鱼原因浅析

2021-10-15王永升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5期
关键词:鱼病鱼体养鱼

王永升

(金寨县油坊店乡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安徽 六安 237332)

安徽省金寨县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各为皖西五大淡水水库之一,两大水域宽广,可养水面大。1998-2015年网箱养鱼得到迅猛发展,网箱养鱼品种比较多,主要有养殖滤食性鲢、鳙鱼,投食性鲫、鳊、沟鲶等,而且养殖规模较大,在网箱养鱼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探索出较为丰富的养鱼经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金寨县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在2016年至2018年,金寨县将两大水库网箱养鱼全部拆除,逐步走上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旅游三产融合之路。虽然网箱养鱼不再是我们水库养殖的重点,但总结过去网箱养鱼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其他地区网箱养鱼有可借鉴之处,帮助其少走弯路。1997-1998年,梅、响两水库“451”网箱养鱼工程的推广时,本人担任响洪甸水库洪里集养鱼示范点技术辅导员。网箱养殖示范推广的第一年,由于多种原因,多种鱼类在春季发生了大面积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损伤

机械损伤是各种鱼病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鱼体各部位的损伤,引起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同时伴有出血现象等,这也就导致了水体中存在的病毒、霉菌、单细胞及原生动物、蠕虫和其他寄生虫和寄生性生物更宜入侵,造成鱼体发病。在实践中,因鱼体受伤而造成鱼病发生并导致大量死鱼的事例很多。如:1998年1月4日洪星集养殖点进银鲫179.4公斤,由于银鲫在长途运输中,尤其是在水上船舶运输过程中,没有采用增氧机进行机械增氧,以及上下船转运鱼体时导致鱼体掉鳞严重,为病原体侵袭创造了条件。至4月初,银鲫发生大面积死亡,死亡率达90%以上,主要症状为鱼体周身或部分区域长有灰白色棉絮状物,即“水霉病”。同时伴有鳃盖、鳍基充血、鳃末端腐烂,肛门红肿,肠道(内脏)有黄色液体流出等复杂的突发病状。而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鱼体在搬运、转运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引起的。

2.水温骤升骤降变化

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它的体温是随外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外界水温突然改变,鱼类难以适应,就会容易死亡。鱼苗在运输过程中和下水时,要求水温度变化不超过2℃,鱼种不超过5℃,温差过大或遇到寒流,造成水温突变,对幼鱼生长不利且容易造成鱼苗死亡。1998年1月16日,从武汉进沟鲶鱼种时,由于气温骤降,连降冻雪,致使运输鱼种车在响洪甸水库坝下冻结,增氧机不能增氧,箱内水温骤降,水面结冰。鱼种死亡过半,剩余鱼种虽然立即转运到附近河沟内暂养达10个小时以上,但也仅仅是暂时存活,开春后,随着气温升高,病原体活动增强,鱼体迅速感染各种疾病,造成了大量死鱼。此次洪星集共进沟鲶鱼种98.8公斤,至2月25日死亡23公斤,死亡率达23.3%,至4月13日鱼种大面积发病死亡后,仅剩下12公斤,死亡率达87.8%。鱼种大量死亡还因为当年气温变化异常,忽高忽低,骤升骤降,温差达15℃以上,由于水面降温相对中下层变化快,网箱浮在水面,网箱内鱼种感受水温变化急剧,因此骤升骤降的水温也造成了鱼种死亡增加。

3.人工饲养管理不当

由于饲养不当,人工投饵不均,时投时停,时饱时饥,水质不清洁,吃剩残饵不及时捞掉,造成鱼体发病。下面举一例说明:在洪里集养殖投食性鱼类时,张塘、王彬、杨兴旺三人分鱼种,且进箱数量相同,而经同时间饲养后结果不同(附表一)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三人相同鱼种,相同数量,但王、张、杨分别用1立方米、3立方米、4立方米网箱养殖团头鲂(鳊)。由于团头鲂(鳊)性急、眼突,在饲养过程中未能严格按“三定”饲养,鱼群产生严重应激反应,鱼群快速游动,鱼体与网箱壁摩擦,造成鱼体及眼部损伤。鱼病发生原因各不相同,死亡率也不相同。相同数量的团头鲂(鳊鱼)在1立方米、3立方米、4立方米网箱中饲养,死鱼数量是逐渐减少的,饲养方式不同,鱼的发病率也不同,这就说明鱼的死亡率与放养密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在饲养工程鲫、银鲫时三家均采用了3立方米网箱喂养,鱼死亡率也不相同,张塘在饲养工程鲫时由于管理疏漏还造成了一定数量的逃鱼。以上事例说明饲养管理精细,认真负责可以相对地降低鱼的死亡率以及逃鱼量。

表1 经相同时间饲养后各户鱼数量或死亡率对照表

4.不同鱼类在相同条件下死亡率也不相同

鱼体产生疾病,除环境条件、病原体毒力、数量和入侵途径外,还主要决定于鱼体的内因,即鱼体免疫力。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鱼类对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的免疫力(抗病力),1998年洪里集网箱养鱼就有事例(附表2)。

表2 不同鱼类养殖死亡率对照表

通过表2说明:

第一,从3月13日分箱后开始投喂饲料。

第二,银鲫、沟鲶死亡率未考察因投喂而增重部分,否则死亡率更高。

从表2中可以看出1月—3月银鲫、沟鲶死亡率最高,团头鲂次之,而工程鲫死亡率几乎为0(排除分秤误差以及鱼体增重因素影响);从3月至4月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银鲫、沟鲶、团头鲂大面积发病,而工程鲫排除逃鱼的因素,死亡率则小得多。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鱼类在相同的条件下,抗病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选择抗病力强,适合当地养殖的鱼类是减少养殖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5.鱼病防治不及时

由于任务重,缺乏足够的经验,操作管理上存在疏漏,鱼病预防未能及时到位,导致发生大面积死鱼,虽然立即采取了药物防治,抑制了继续发病的势头,但治疗作用不明显。因此养鱼一定要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同时要根据不同时节,不同发病的原因,及时采取合理的防病治病的方法,加强饲养管理中的每个环节,真正做到“三分养,七分管”。

总之,鱼病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也不单单是某一环节,某一方面才导致鱼体发病的。它贯穿着养殖的全过程,是由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原因的鱼病是不存在的。因此必须认真学习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

猜你喜欢

鱼病鱼体养鱼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养鱼记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