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
——震旦鸦雀
2021-10-15○文/斯曼
○文/ 斯 曼
震旦鸦雀
别称:震旦鸦雀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科:鸦雀科
属:鸦雀属
种:震旦鸦雀
在中国有着一种特有的珍稀鸟种。它的名字非常中国化,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而它的名字就是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雌雄羽色相似。体长约 17.5cm;嘴黄色,侧偏,粗壮;头、头侧至后颈蓝灰色;眉纹黑色,自眼上方经头侧、颈侧接近上背;背至尾赤褐色;颏和喉灰白色;腹部黄棕色,背部颜色浅是跗黄色;尾长,凸形,两侧尾羽基部黑色,端部白色;中央一对尾羽为淡黄褐色。它常常用粉黄色的脚爪牢牢地钩住芦苇秆,就像一名手拿钢枪的小战士站在枝头张望,一发现有虫子,就会像啄木鸟一样用坚硬的嘴敲打芦苇秆,发出清脆的响声,把藏在芦苇皮里的虫子揪出来吃掉。为了觅食,它们还会经常在芦苇秆之间跳来跳去,有趣的是,如果一不小心,到了芦苇的最上端,因为芦苇上端很细,承受不了它们的体重,就会被压倒在地上,它们会再次跳起,跃到别的芦苇上觅食。有时它们也会偷吃蜘蛛网上的虫子,不劳而获。
它们分布仅限于黑龙江下游及辽宁芦苇地和长江流域、江苏沿海的芦苇地。而其中与它们渊源最深的是上海,它们是上海滩真正的“土著”,是少有的能够代表上海地区特色的物种。震旦鸦雀是留鸟,不会迁徙到远处,所以生活条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们在强化利用芦苇生境能力的同时,势必会减弱对其他生境类型利用的能力。震旦鸦雀之于芦苇湿地相当于人类之于其自身的家园。这种特化决定了震旦鸦雀具有较低的扩散能力,对外部干扰或者异质化过程也比较敏感,容易受到灭绝威胁。因此,如何保护、管理芦苇,使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连续,就成为保护震旦鸦雀的关键。
震旦鸦雀的集群大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繁殖季节以单只和较小集群为主,而非繁殖季节以较大集群为主。人类接近时,不同季节和不同集群大小中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出现与否呈现极显著的差异,方差分量估计表明警戒行为表现的差异主要由集群大小引起。它们也是快乐的小精灵,叫声急促而连贯,非常好听,唱得高兴的时候,还会展翅欢唱,可是力度并不大,但扇翅膀的频率比较高,一边振翅,一边低唱。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震旦鸦雀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布区呈孤岛状,并且其种群密度极低,数量较少。其适宜生境芦苇沼泽由于农业开发、黄河断流等因素的影响,已越来越少。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其生境内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也不断增大。可喜的是,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芦苇沼泽,近几年由于芦苇价格的上涨,有不少商人受利益的驱动,采取人工措施如蓄水、挖沟等,来发展和保护芦苇资源。所以,建议在适合震旦鸦雀生存的地区,鼓励发展芦苇养殖业,同时加强对其生境的管理,如减少人类干扰、防治污染等。
冬季刈割芦苇时,适当保留一定面积的芦苇,供震旦鸦雀栖息和取食。在农业开发时,要认识到震旦鸦雀生存的需要,杜绝将大面积的芦苇破坏殆尽。建立和保护不同芦苇沼泽彼此间相互联系的通道,将有助于其不同种群间的种源交流,避免孤岛效应。自然保护区要加强依法管区、依法治区,加强对震旦鸦雀生境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爱鸟护鸟、环境保护意识。同有关部门协调关系,对各类开发活动要有所控制,注意到震旦鸦雀生存繁殖的需要,保护这一特殊物种资源的适宜栖息地,不断维护人类与生态物种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