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 方
2021-10-15书岇
书岇
也不知道是年纪大了,忘性大,还是有人觊觎我的记忆,故而将它绑架、带走、丢弃。年轻人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黏稠的脑浆被偷得干干净净,半天说不出话。我不知道他是谁,只觉有几分面熟。他什么时候进的屋子,我也记不清了。唯一记得的,是我当时在写文章,耳畔响着《斯卡布罗集市》的旋律。我原以为,又是那怪异的女邻居来讨要我的文章,然后和往常一样顺带吐槽人生艰涩。整栋大厦已然荒废,楼体十五度倾斜,只剩下三十二楼的两户人家,该走的都走了。我的女邻居什么时候搬走,或者是否已经搬走,我不知道。
年轻人说:“你能帮我吗?这封信很重要,我想寄给她。”我冷笑着:“我是作家,不是邮递员。”他苦着脸说道:“听说,这栋楼有寄信的信箱。她住在五千公里以外的霭磬城。于我而言,她是这世间最美好的女子。”我叹了口气:“这信,你寄不出去,这儿也不让寄信,除非你征得了门卫的同意。”他说:“进楼的时候,没见到什么門卫。”我告诉他:“门卫不住在这儿。”
我领着年轻人一同来到了码头。码头熙熙攘攘,有卖鱼的、游水的、江边酒馆唱歌的……渔夫的橹划开清清的水,将灯红酒绿遗忘在身后,只剩两岸的丛林和头顶上勾勒着的一轮圆月,以及那飘忽不定的箫声。乌篷里,我将帘子掀开,让月光爬进来,堆在年轻人的脸上。我对他说:“门卫大爷住在一个偏僻的村子,村子生长在水边。”
哀怨的箫声离我们渐渐近了。船儿似乎被那旋律勾走了魂魄,缓缓驶离中心航线,向箫声溯源。月亮渐渐隐去,太阳升起来了。我和年轻人下船之后,渔夫往下拉了拉斗笠,摇着橹,把船开走了。年轻人显然着了急,带着哭腔喊道:“这算什么?把我骗到一个荒僻的村子,退无可退,这封信还怎么寄啊?”
他的眼里盈满眼泪,密布血丝。我默默地看着他,心里绞缠着,不知是什么滋味。但我想,这封信,他如果寄不出去,或许是最好的结果吧!毕竟,为了一个缥缈的女子日思夜想,落得相思病,伤了身体实在不值得。
他的哭声伴着捉摸不定的箫声,两种声音的边界已然模糊不清。也不知什么时候,一支洞箫,拖拽着一个匍匐的背影,缓缓地走进我的视线。似乎那人并未看见我们,只是从我们身旁经过,留下一长串徐缓的音符,以及一句诗:“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年轻人仿佛意识到什么,他收束了哭声向那人走去。江边涌着雾,将鹅黄的阳光逐步蚕食,只留下一片白茫茫。年轻人在雾里踱步,他的身后,又飘来了一句诗:“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此时,箫声也戛然而止,那支修长的洞箫,成了眼前老者的拐杖。
老者苍白的须发遮住了眉眼,年轻人却知道老者在看着他。他刚翕动嘴唇,老者就咳嗽起来。年轻人便不再说话。我看他可怜,想帮帮他,便说道:“大爷,他想……”话没说完,便被堵了回去。——哦不,是我自己说不下去。雾气从江上往江边弥漫,笼罩着我们三人的尴尬与沉默,我们的脸庞也在茫茫白雾中模糊不清了。
“我想给她寄信!”
年轻人还是倔强,终究没忍住,把话吼了出来。他的吼叫惊吓了雾气,浓雾消散。斜矮的阳光刺破云雾,重新照在年轻人的脸上。他的脸庞略显稚嫩,却又带着几分生气。老者不说话,只轻轻地吹起洞箫。这首曲子虽说空灵澄澈,却又含着几分辛酸。一曲奏罢,他低声吟道:“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年轻人没有犹豫,立马接上:“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我非桃源人,只是误入的渔夫,断绝不了离合的世俗。爱人在远方,无论如何,我要把我的情书投递给她。”
我问他:“你要寄信,这代表着你要同我返回危楼。船开走了,我们回不去。纵使回去,高楼也时有坍塌的风险。”年轻人坚定地说道:“为了她,即便游水而回,即便高楼坍塌,肉身毁灭,又何足惜!”
天地间的雾气彻底消散了,清晨的阳光洒在村子里,鸡鸣与犬吠,交织着集市叫卖的声音,传到江边的空旷之地,显得格外温暖。老者缓缓吟道:“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去吧,年轻人。”
那条渔船踏着浪花儿,缓缓地开了回来。年轻人上了舟船。我犹豫了一下,也登上渔舟。我回头看了看老者,风吹散了他的头发,勾勒出他完整的轮廓。阳光明丽,杏花飞舞在他身旁。他笑着,目送两个与他一般模样的晚辈渐行渐远。
…………
我的耳畔仍旧萦绕着《斯卡布罗集市》。我收起笔,将年轻人与老者的形象定格在纸上,装进信封,粘上一朵玫瑰。我打算将这封别样的情书投递出去,寄给远方的她。
于是,我走出房间,把信封塞进了隔壁女邻居门口的信箱。她是否还在,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她在远方。
[责任编辑 徐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