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青少年跆拳道冠军赛后旋踢技术分析
2021-10-14张后军
张后军
摘 要 后旋踢作为跆拳道中所有腿法中难度系数最高、得分分值最高的一种腿法,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后旋踢等旋转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本文通过使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录像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对2021年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跆拳道冠军赛中后旋踢技术和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为广大青少年跆拳道练习者后旋踢的练习提供借鉴和帮助。研究结果:右腿后旋踢的使用次数和成功率高于左腿;男子运动员后旋踢的使用次数和成功率均高于女子运动员;反击时使用后旋踢的成功率高于进攻时。
关键词 跆拳道 后旋踢 技战术
中图分类号:G8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7-045-03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跆拳道(韩文:,英文:Taekwondo)是起源于朝鲜半岛的运动项目。与其他技击运动不同的地方是,跆拳道是以脚的技术为攻击手段,手脚并用的竞技体育项目。在高等教育教材《运动训练学》中,根据田麦久教授的项群理论,跆拳道是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1V1、按体重分级别比赛、以绝对胜利获得分取胜是格斗对抗性项群的特点[1]。2000年悉尼奥运会将跆拳道正式列入比赛项目[2]。跆拳道的技术动作以腿法为主,常用的腿法有横踢、下劈、后踢、后旋踢等。其中难度系数最高的腿法就是后旋踢,所以在比赛当中后旋踢使用频率不高。由于转身技术中后旋踢分值最高,如若时机、距离把握使用得当,对对手有着极强的威胁性。在比赛的最后时刻落后的运动员常使用后旋踢来扭转场上的局势,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动作技术[3]。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对2021年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跆拳道冠军赛中后旋踢技术的录像进行观察,对不同性别和不同级别运动员后旋踢技术应用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实战中后旋踢规律。
2.研究意义
通过对2021年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跆拳道冠军赛中后旋踢技术研究,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后旋踢技术使用的优点与不足提供一个数据支持与理论上的科学分析,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时内容重点的安排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3.文献综述
(1)后旋踢动作特征
后旋踢属于一种转身弧线攻击腿法,其特点是充分利用自身髋、躯干、脚掌的转动力为发力源,以攻击对手头部为主,是重创对手的主要手段之一[4]。
后旋踢技术动作是一种高位转身技术,它要求身体协调性强,在进行转身时核心发力,上身向与摆动腿反方向转动发力,形成一种相对的力。转动时需要核心收紧,才是能使动作紧凑。在时机把握上对于后旋踢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在进攻时可以作为第二腿连击也可以直接啟动。在反击时,可以抓准对手启动时机,在对手击打到自己的时候同时完成反击动作。进攻反击的出腿时机不一样,需要在比赛中随机应变[5]。其具有隐蔽性、速度快、攻击力强的特点。但是,在完成后旋踢动作时要求运动员原地旋转360°,因此动作难度大。只有运动员熟练掌握后旋踢技术,才能在比赛中灵活运用[6]。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后旋踢技术在跆拳道腿法中属于高难度动作,其动作幅度大、核心力量要求高,但得分收益也更多。在比赛中需要对动作足够的熟练以及在比赛中有着良好的时机把握,才能在比赛中把后旋踢的特点发挥出来。
(2)后旋踢动作要领
实战姿势开始:两脚以两脚掌为轴均内旋约180°,身体之右转约90°,两拳置于胸前。上体右转,与双腿拧成一定角度。右脚蹬地将蹬地的力量与上体拧转的力量合在一起,将右腿向后上以髋关节为轴直腿摆起,右腿继续向右后旋摆鞭打,同时上体向右转,带动右腿弧形摆至身体右侧,右腿屈膝回收;右脚落至右后成实战姿势[7]。
动作要素包括准备动作开始时踢击腿位于身体的正前方,打击的轨迹是一条呈水平形的弧线;发力时要以腰部带动腿而发力,并且原地旋转180°;起腿时动作要快、发力迅速,后腿蹬地,借助蹬地的力量进行蹬转,摆腿发力时要快速,全身协作用力,动作中间不能有停顿[8]。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中国体育彩票杯2021年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跆拳道冠军赛运动员后旋踢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搜索“跆拳道”“青少年”“后旋踢技术”等关键词搜到的资料,为撰写论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根据。
2.录像观察法。通过录像观察法,对2021年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跆拳道冠军赛不同性别、不同级别的比赛录像进行反复观察记录,对后旋踢使用次数,成功率进行数据上的统计与分析。
3.数理统计法。对2021年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跆拳道冠军赛男女运动员使用的后旋踢技术进行统计,利用Excel软件制作成表格,整理数据,以便于统计分析。
成功率=(后旋踢技术得分次数/后旋踢技术使用次数)*10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男子、女子运动员后旋踢左右腿的使用情况分析
1.男子运动员后旋踢左右腿的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男子运动员在进攻时,左腿后旋踢使用次数为15次,成功次数为3次;右腿后旋踢使用次数34次,成功次数为20次。可以看出男子运动员右腿的使用次数要比左腿高,右腿后旋踢成功率也高于左腿,在比赛中右腿比左腿更容易完成后旋踢动作。在比赛中,进攻后旋踢动作出现了16次,成功次数为4次;反击后旋踢动作出现了33次,成功了19次。说明在实战比赛中后旋踢动作在应用在反击技战术里面时更容易得分。
2.女子运动员后旋踢左右腿的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女子运动员在进攻时,左腿后旋踢技术使用次数为12次,成功次数为5次;右腿后旋踢使用次数24次,成功次数为14次。可以看出女子运动员后旋踢技术右腿使用次数比左腿使用次数多,右腿的成功率也高于左腿。在比赛中,进攻后旋使用了7次,成功次数为1次;反击后旋使用了29次,成功次数为18次。总的来看,女子运动员的反击后旋比进攻后旋成功率更高。
3.男子、女子运动员后旋踢左右腿的使用情况分析
综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男子和女子运动员后旋踢技术右腿使用次数高于左腿使用次数,右腿成功率高于左腿成功率。战术方面,男子和女子运动员在比赛中反击后旋的使用次数较多,反击后旋成功率高于进攻后旋。
(二)男子、女子各公斤级跆拳道比赛中后旋踢使用情况分析
1.男子各公斤级运动员后旋踢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表3可以看出,男子-48kg运动员后旋踢使用次数为8次,成功次数为3次,成功率为37.54%。男子-55kg运动员后旋踢使用次数为10次,成功次数为4次,成功率为40%。男子-63kg运动员后旋踢使用次数为10次,成功次数6次,成功率为60%。男子-73kg运动员后旋踢使用次数为16次,成功次数为10次,成功率为62.5%。男子+73kg运动员使用次数为5次,成功次数为0次,成功率为0。通过对男子各公斤级运动员跆拳道比赛中后旋踢使用次数的情况统计分析,发现男子-55kg、-63kg、-73kg运动员使用后旋踢技术比较频繁,男子-63kg运动员和男子-73kg运动员成功率都较高。可以看出男子组这两个公斤级的运动员对于后旋踢动作使用情况较好。男子-48kg和+73kg运动员对于后旋踢技术使用的次数较少,成功率最低的为男子+73kg运动员,只做了5次后旋踢,成功次数为0次。可以看出这两个公斤级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对于后旋踢技术的应用不佳。
2.女子各公斤级运动员后旋踢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表4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后旋踢技术女子-44kg运动员使用次数为4次,成功次数1次,成功率为25%。女子-49kg运动员使用次数为6次,成功次数为2次,成功率为33.3%。女子-55kg运动员使用次数为7次,成功次数为2次,成功率为28.6%。女子-63kg运动员,使用次数为6次,成功次数为2次,成功率为33.3%。女子+63kg运动员使用次数为14次,成功次数为6次,成功率为42.9%。通过对女子各公斤级运动员后旋踢使用次数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使用次数最多的为女子+63kg运动员,成功次数最高的也是女子+63kg运动员。女子-44kg运动员在比赛中后旋踢使用的次数最少,成功率也最低。总的分析来看,女子后旋踢技术成功率都不高,均未达到50%的成功率。
3.男子、女子各公斤级运动员后旋踢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表3和表4的综合统计,男子运动员比女子运动员对于后旋踢技术使用的次数更多,成功率上男子运动员的成功率高于女子运动员的成功率。男子-73kg运动员在男子组中后旋踢技术成功率最高,在女子组中女子+63kg运动员的后旋踢技术成功率最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不论男、女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后旋踢技术,右腿的使用次数要高于左腿,成功率也是右腿高于左腿。普遍有左右腿技术不均衡的现象。
2.不论男、女运动员,在进攻和反击动作技术上,反击后旋的成功率更高。进攻后旋在比赛中启动幅度太大,转身技术动作太明显,作为进攻技术容易被对手躲闪,得分率低于反击后旋。
3.男子运动员中,-73kg运动员后旋踢成功率最高,+73kg运动员成功率最低;女子运动员中,+63kg运动员后旋踢成功率最高,-44kg运动员后旋踢成功率最低。
4.在后旋踢技术上,男子运动员比女子运动员成功率更高。男子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明显好于女子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男生动作更完整,力度值更大。
(二)建议
1.在比赛中,后旋踢技术动作建议多应用在反击动作上,对运动员来说更容易把握时机完成动作。后旋踢技术在连续进攻中使用,达到突然出腿的效果也更容易成功。
2.平时训练中,尤其女运动员,需要加强体能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并结合后旋踢的专项训练,提高旋转速度和踢击速度,以提高比赛中后旋踢的成功率。
3.普遍情况是右腿为优势腿,导致了双腿技术不均衡的情況。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多加强非优势腿的练习,通过反复不断练习,加强肌肉记忆,有助于比赛中有多种技战术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王刚强.跆拳道简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59-60.
[3]杨小芳.跆拳道后旋踢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03):81-85.
[4]郑俊.我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旋转踢技术特征分析——以2014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为例[J].贵州体育科技,2015(02):48-50.
[5]孙维艳.后旋踢技术在跆拳道比赛中的运用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7):195-196.
[6]孙群.跆拳道后旋踢动作运动学分析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7]刘蕾.跆拳道后旋踢技术结构分析及其在比赛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4):610.
[8]王建.核心力量训练对跆拳道后旋踢技术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