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生异备共思的蒙养历史教学
2021-10-14周贵婵
周贵婵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着力点的“蒙养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ZC2019023。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146-03
在蒙养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定位是蒙养导师,通过不同阶段的的教学蒙养、备考意识蒙养和德育蒙养,使学生得以感悟与成长。师生异备共思的蒙养教学,是指师生共同就某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各自备课,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各自就自己所备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分享,并且课后还要进行反思和改进。本文以高一必修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期末单元复习课为例。
一、师生异备的蒙养历史教学
1.教师之教学内容异备
【异备理念】
蒙养历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早养意识和意养意识,早养即是尽早对学生进行历史养成教育;意养即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现实意识、场境意识和高考意识。因此,依据蒙养历史理念在高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尽早将学生的高中学习终极目标高考进行连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高考意识,所以基于本单元是处于期末的单元复习,在进行本单元复习设计时,决定以高考模拟题为切入点,通过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对高考有触感,透过高考模拟题了解全国卷的出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养成关注历史,关注高考的意识。同时在讲述题目过程中进行高考解题方法指导,渗透相关历史核心素养,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
【异备内容一】
20世纪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大事示意图
注:石油输出国组织包括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成员国,可可生产者联盟包括加纳、尼日利亚、巴西等主要可可生产国,这些组织的宗旨均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相关政策,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1)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概述发展中国家顺应此趋势的举措。
【材料意图】
通过20世纪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大事示意图,使学生可以直观回顾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体系,和进一步理解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并且体会到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通过问题的设计考查了本单元知识体系中所包含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对策;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得出对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得出发展中国家要进行改革,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团结合作,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分析材料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基准进行历史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渗透。同时加强学法及解题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异备内容二】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斯大林语)。显然,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误入了歧途,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半球化”。
——摘自李扬《“一带一路”将成全球化新引擎》
材料二 实际上,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相对而言,它是弱势与受害群体对全球化黑暗面的微弱抗争,是对全球化的所谓不可规避性的挑战。
2000年9月下旬,捷克首都布拉格,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这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分子跟踪而来。……示威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因为它们竭尽所能控制第三世界,使这些国家更加贫穷。……他们认为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不堪重负,地球环境将因为全球化而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
材料三 目前,反移民浪潮也成为反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约有三分之一的移民从发展中国家前往发達国家。……非法移民会抢走工作,消耗税收,增加犯罪,改变民族认同。有分析人士指出,英国之所以选择脱欧,就与这种担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伊朗作为伊斯兰世界的代表,出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原因,也是反全球化的主要支持者。1996年10月,伊朗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生产出萨拉娃娃,欲取代在伊朗流行的美国产的芭比娃娃。……伊斯兰圣战组织的兴起和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袭击此起彼伏,也是反全球化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极端体现。
——摘编自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充其量只能被称为“半球化”的?并指出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及这一局面结束的标志。(2)“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材料意图】
本材料的选择是基于材料一中既考查了必修二中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也考查了必修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世界的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二者联系起来,既回顾了教材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高一学生的历史时空核心素养,使学生明白经济全球化是多方面发展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同时通过材料二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明白事物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总会有各种声音出现,当出现各种不同声音的时候,它将以何种方式存在于人民心中,人民又将作出怎样的选择。通过呈现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批判辨别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反思意识,思考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意识到实际上,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事物的发展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作出不断的改变和选择,最终会向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在高考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反思维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史观,学会客观看待事物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要辩证分析历史事件。
【异备内容三】
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2017年1月17世界經济论坛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
【材料意图】
以两则时事信息作为本课的总结,将知识与情感结合,让价值观的渗透润物无声,使学生意识到世界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即使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全世界都处在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需要彼此和谐、和平,才能做到共存共赢。通过总结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从而进行情感的升华。
2.学生之教学内容异备
【异备理念】学生:湛梓朗
本单元是以我校高一(11)班湛梓朗同学为例,因为我校学生基本是住宿生,因此相对查找资料的途径较欠缺,进行异备时所依靠的就是教材和使用的教辅资料,并且由于处在高一阶段,其知识储备不够,加上由学生与教师在课堂共同分享备课内容是我们班历史课堂的一个新尝试。湛梓朗同学的备课主要是利用课本教材为主,部分知识拓展就利用教室的网络进行查找。
湛梓朗:当我得知我的讲课内容时,我的内心是激动和期待,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个主题在我看来能展开来讲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我必须要认真准备,其实要讲好不难,难就难在怎样讲得和别人不一样,书本内容是肯定要熟悉的,于是我就用了两节晚修把第八单元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然后再通过教室多媒体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知识,最后我决定把教学内容做了如下定位:主要是以帮助同学回顾基础知识为主,分成两大主线板块进行,一是将本单元出现过的单个区域集团的发展进程史进行罗列讲述;二是讲述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发展。将相关内容用地图示例方式展示,让学生通俗易懂了解。
【异备内容】(学生在黑板上的板书)
一、三大区域集团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讲述具体内容时学生是辅以画图配讲)
1.欧盟发展史
(1)1967年 (2)1993年 (3)1999年
(特别要表扬的是每一个区域集团的讲述,都配以边画地图边讲述)
2.亚太经合组织
(1)1989年 (2)1991年 (3)宗旨和影响
3.北美自由贸易区
(1)1992年 (2)宗指和影响
4.全球化
(1)推动者 (2)影响
二、世界经济体系发展
1.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内容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世界贸易组织
(1)宗旨 (2)发展:1947—1995年
【设计意图】
湛梓朗同学:因为老师规定讲述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所以只能利用课间时间将本单元内容纲要提前书写在黑板上,这样让同学们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核心内容。具体内容在讲课时再详细与同学们进行讲述,并且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地回顾相关知识点,我在讲述区域集团时是结合地图知识进行讲述,通过边画地图边讲述区域集团的发展,使同学们能够生动形象地了解相关知识。通过我的板书带领大家将课本知识点进行基础回顾,使大家能够温故而知新。而且在讲述分析过程中,我会积极与同学互动,调动同学们听课的热情。
二、师生共思的蒙养历史教学
1.教师之思——思课、思生、思己
蒙养历史的课堂教学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是一个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探索,目前正处于初始摸索阶段,虽然在实践过程中我有着许多的困惑,但是每一次课堂实践中学生精彩的表现总能给予我无限的惊喜与前进的动力,每一天我都特别期待能够走进教室上课的时刻,我喜欢聆听学生清稚的语言与思考,我喜欢看着学生脸上洋溢着青春与求知的笑脸,每一节课我都能够从学生的思考中得到新的启发与前进的动力。
蒙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本次负责的同学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的规范书写板书内容,而是以圈圈的地图形式画出各区域集团的发展趋势图,每个圈都代表一些国家,这是以往同学讲课没有想到的地图讲课方式,而且他能够做到边画边讲,思路非常清晰,简单明了。更加惊喜的是他说他准备画图讲课时发现了原来在这么多区域活动中瑞士这个国家并没有参加任何一个组织,是一个中立国。这说明了他在备课过程中是有多么的认真才能够发现教材中并没有体现的知识点,通过备课拥有了自己的历史思维,会发现历史问题,同时也给予其他同学一个很好的示范,用教材,高教材。师生异备,其实就是给予学生展现的舞台,相信学的无限潜能。通过梓朗的简单明了板书,让我明白,虽然我很想直接给予学生高考的意识培养,但是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不管如何的提升,前提还是需要进行基础知识回顾,然后再配以模拟题,这样更加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内容要简练。教学相长,感谢我的学生,让我从他们身上得以启发,从而更加为他们进行精心备考。
2.学生之思——成长与蜕变
蒙养历史教学,是要起到蒙与养的作用,所以为了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习的变化与心灵的成长,蒙养历史教学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课后我同样让梓朗写了份备课感悟,他所写的备课感悟如同他课堂课述般的精彩,以下是他的备课感悟。
第八单元首先讲的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接着讲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最后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典型的总—分—总结构——一种毫无乐趣可言的结构。所以我决定放弃书本按历史发展顺序的讲述方式,改为用按世界地图从左到右讲述,顺便还能帮我复习一下地理。最后我决定用圈圈将三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在黑板上表示出来,以编年体的形式将三个国际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历史逐个介绍,最后再进行总结。虽然最后的板书还是有点难看。在准备这个演讲的时候,我确实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之前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忘了的非常有趣的疑问,就好比瑞士啊、非洲联盟啊之类的。到头来当我完完整整地做完整个备课之后,我觉得自己这个单元已经无敌了,刚开始做时的那种纠结感也早已烟消云散,也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因为我想做好,发自内心的想,所以我做好了。
——湛梓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