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的必要性和效果研究

2021-10-14范加冬赵园园谢伟应鹏展刘玉田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效果研究土木工程必要性

范加冬 赵园园 谢伟 应鹏展 刘玉田

【摘要】本文根据独立院校应用技术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例,分析了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的必要性,提出了“专业软件应用技能训练+专业知识搜集及应用能力训练+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在2016 级学生教学中的应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切实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土木工程  综合技能实训  必要性  效果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9JSJG55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0SJZDA122)。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128-02

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应用型专业,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特点[1],作为中国矿业大学下属的独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更加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75%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土木工程施工、监理或勘察类单位,此类工作岗位对学生的工程应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作者所在单位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设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以求更好地向社会输出具有较强识图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为背景,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上述课程的必要性,并通过2016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统计以及学生参加工作后的跟踪调查,对该课程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1.开设《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1.1 人才培养定位

作者所在高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定位应立足和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为生产建设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更要面向工程一线,强调工程应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2-3]。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在教学工作中,除了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实践类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上述能力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以及工作后职业的发展均具有较大的帮助。

1.2 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

对于实践类教学安排,作者所在学院已经安排相关的实践环节,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此类实践性教学活动虽然能够让学生对工程现场有更多的认识,但是对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效果欠佳,其中认识实习主要针对大二学生,实习场所多为已完工工程,难以对工程现场操作有深入的了解;对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去校外的相关单位参加实习,学生虽然可以深入工程一线,但是校外单位考虑安全、生产效益等因素,通常对学生疏于管理和教导,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校外实习往往收获不大。

1.3 工作岗位职责要求

根据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多数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工程施工或勘察类工作,其工作岗位主要包括:施工员、技术员、试验员、测量员、监理员等,而工作职责涉及到图纸会审、施工现场总体部署、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编写、现场进度、质量、安全以及文明施工管理、现场分部分项工程验收以及竣工验收等,在开展上述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Word文档的整理、Excel数据表格的运用、AutoCAD图纸的绘制以及公式编辑器的运用。同时,为了较好地完成一篇报告,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文档排版能力;为了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文献检索与搜集整理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现场管理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及吸收应用能力。

虽然在基础及专业课程里,学生已经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学习,然而缺乏相应的整合能力,根据目前学生平常的表现,多数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较弱,而上述工作均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亟需学习的工作技能,鉴于此,作者所在学院开展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弥补实践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2.《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

该课程开设时间为大四上学期,持续时间为8周,共分为3个部分,包括:针对学生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不足情况,设置了专业软件应用技能训练;针对学生专业知识搜集和解决现实中工程问题能力不足情况,设置了专业知识搜集及工程应用技能训练;针对学生识图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用能力不足情况,设置了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最终每个部分均需完成一份报告并提交纸质档;指导老师需按照任务要求中的完成程度以百分制的形式进行打分,之后将3个报告按30%、30%和40%的比重计算最终得分,并换算为5级制,确定最终成绩。

2.1专业软件应用技能训练

该阶段持续时间为2周,期间由指导教师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开展,主要讲授与本专业相关的Word、Excel、Auto CAD、Mathtype等软件在土木工程内业资料整理中的应用,学生通过课下自主练习来提高专业软件的应用水平,最终由指导老师指定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1)采用CAD繪制指定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图形,并粘贴到Word文档中;(2)采用公式编辑器进行指定公式的编写并插入到Word文档中;(3)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或采用Word自带的制表功能绘制指定的表格;(4)对指定的文档进行排版,要求文档格式、字号、字体、正斜体、排版等必须与考核要求完全一致。为防止学生相互抄袭,每位学生考核内容均不一样。

2.2专业知识搜集及工程应用技能训练

该阶段持续时间为1周,由指导教师根据工程实际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布置题目,为了防止学生相互借鉴或在网络上直接搜索答案,每个学生拿到的题目均不相同,所布置题目也均为现场工程案例,例如某道路路基压实度不满足要求的原因分析、某重力式挡土墙出现失稳的原因分析以及整改措施研究、某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严重的原因分析等。该阶段开展过程中,指导老师需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课程对该工程问题进行剖析,并讲解如何利用本校的数据库、图书馆藏书、知网数据库、百度百科、各大专业论坛等各种资源进行知识搜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专业知识收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根据学生对该问题的剖析,并结合文献资料的收集,最终考核要求学生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论述,最终提交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科技论文,要求条理清晰,论述准确,图文表并茂,能全面、深刻地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2.3专业实践技能训练

该阶段持续时间为5周,由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约10人一组,每组领取一套完整的工程施工图(CAD版电子图纸),各组图纸均不相同。该阶段前两周可组织学生对施工图纸进行学习,期间由指导老师进行集中讲解和答疑,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两周后指导老师可组织学生对图纸表述的内容进行阐述,其形式与工程中的设计交底类似,以检查学生对图纸的掌握程度。[5]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期间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集中讲解,以某企业中施工组织设计模板为例,教导学生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的内容以及章节的书写要求及注意事项,最终由学生各自独立完成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不少于5000字)。

3.教学效果分析

课程结束后,需要学生针对每个部分各自独立完成1份报告并提交纸质文档,指导老师需按照任务要求中的完成程度以百分制的形式进行打分,之后将3个报告按30%、30%和40%的比重计算最终得分,并换算为5级制,确定最终成绩。以2016级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52名学生的成绩为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为了调查学生工作后对于本课程的评价,作者对于2016级学生进行了回访,该级学生于2020年6月底毕业,目前已经在施工、勘察或监理类岗位上工作将近半年,多数毕业生基本适应了现场的工作环境,各项工作开展逐步走上正轨,针对本课程是否对其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帮助而进行了调查,调查表中要求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本课程对目前工作开展的帮助程度进行评价,共分为5个级别:(1)很有帮助;(2)较大帮助;(3)帮助程度一般;(4)帮助较少;(5)没有帮助;调查表最后需要学生填写该课程开展的改进建议。作者共收到45份调查反馈,其结果见表2。

由表1可以看出,优秀和良好的学生比例为57.7%,而及格的学生仅有9.6%,表明大多数学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表2中毕业生的反馈结果,93.3%的毕业生认为本课程对于毕业生的工作具有很好的帮助,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该课程对工作帮助一般,没有毕业生认为该课程对其工作帮助较少或没有帮助;对于该课程的改进意见一栏,多数毕业生进行了填写,根据毕业生填写的改进意见汇总为以下3个方面:(1)课程开展总时间建议延长1周或2周,部分项目训练时间较紧张,时间略显不足;(2)“专业软件应用技能训练”中建议增加理正岩土、迈达斯、力学求解器等軟件的培训,从而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技能;(3)“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中建议对于施工图的识图培训内容再细致一些,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识图能力,同时建议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培训中增加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的培训,以提高现场的管理能力。针对毕业生提出的改进建议,作者会上报学院对该课程的持续时间及授课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2016级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完成情况,说明了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而根据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分析,该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的帮助,充分说明了本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具有较大的意义。

4.总结

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背景,从应用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职责要求3个方面分析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针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设置了专业软件应用技能训练、专业知识搜集及工程应用技能训练以及专业实践技能训练3个部分。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以及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分析,表明了该课程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和把控,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春海.土木工程专业施工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与探讨[J].现代交际,2018(16):2-3.

[2]栾力文.关于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6 (2):25-25.

[3]顾文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大学教育,2013(21)

[4]王玉林,张向波,孙家国,等.应用技术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6):29-33.

[5]王新征,贾涵.转型背景下提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12):71-74

作者简介:

范加冬(1987年-),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效果研究土木工程必要性
案例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AIR jordan的品牌传播效果研究
社会组织助力弱势儿童教育的运作模式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