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雕细琢的“艺术家”
——蝽

2021-10-14詹志鸿

科学大众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小孔窗台上越冬

■ 文/詹志鸿

我最近在一根石刁柏的树杈上有个新发现。我发现了一个卵群,有30来枚卵。这些卵紧紧地互相挨靠,井然有序,恰像一件刺绣品上的珍珠。我认出它们就是真蝽的卵。这些卵刚刚孵化不久,因为这个真蝽家庭还没有离散。卵孵化后的空卵壳留在原处,除了壳盖稍微抬起,没有丝毫变形。

这些卵壳半透明,略微淡灰色,像一对美丽雅致的白岩石小罐子,令我想起一个我十分喜爱的童话。童话里说,在很小很小的孩子的世界里,仙女们用相同的杯子喝她们的椴花茶。在这些小罐子优雅的卵形罐肚上,有多角形网眼的褐色细网。你如果想象将一只鸟蛋上端很规律地截去,把余下部分制作成一只小巧玲珑的高脚酒杯,这差不多就是真蝽的作品。这个小酒杯无论哪个角度都具有同样优美的弧度。

摘自《昆虫记》

(花城出版社)第8卷,57~58页

令人讨厌的“臭大姐”

说到蝽或者蝽象,同学们可能一头雾水。但如果我换个称呼——臭大姐,大家一定会恍然大悟:“哦!就是那种每年秋天都会飞到阳台窗户上、浑身一股恶臭的臭虫吧!”

没错,作为我们平日里常见的昆虫之一,蝽给我们无非就留下了两个印象:特别丑和特别臭,以致很多人在看见它们之后往往都会在伴随着一声“臭虫”的尖叫声中捂着鼻子走开,胆大一些的可能还会在叫声中给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来上几脚。

说到臭味,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用“蝽”这个名字称呼它们吗?

蝽这种昆虫在受到惊吓时,会从中胸腹板的小孔中分泌出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液体。小孔一般为2~3 个,在蝽的背上呈点状或三角形状。当蝽还是若虫、翅膀不发达时,小孔一般裸露在外。等到蝽成年、翅膀盖住腹部时,小孔自然而然就被翅膀遮盖住而看不见了。

这样的小孔在昆虫学中被称为臭味腺,因分泌出带有刺鼻性气味的液体而得名。因为这种液体闻起来与臭椿树的味道颇为相似,所以人们就给这种小昆虫起了“蝽”这个名字。

精心排列卵

看到这个小标题,同学们可能会困惑不解:这浑身会散发出难闻气味的蝽怎么会跟艺术家扯上联系?而且还精雕细琢?难不成这“臭大姐”还会搞雕刻不成?

对,你们没猜错。在半翅目中,蝽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雕刻大师”,这里的“雕刻建筑”指的是蝽产下的卵。

雌性蝽往往会在交配过后,小心翼翼地将腹中的卵产在植物叶子的背面。如果你稍加留意,会发现这些卵的排列方式十分有趣:或成排排列,或呈圆圈状排列。仿佛蝽有强迫症似的,一定要把它们的卵排列成特殊的形状。

即便是蝽离开卵后,这些卵壳短时间内也不会塌陷或干瘪。它们依然保留在叶片或树枝上,只不过被主人所遗忘。顶端的卵盖高高翘起,仿佛在向我们诉说它们的故事。

真的会咬人?

在我小的时候,当我第一次遇见蝽并指给妈妈看时,她拉着我的手立刻就跑开了,一边跑,一边告诉我:“这个‘臭大姐’会咬人,你可千万不要去玩它!”

蝽真的会咬人吗?如果人被它咬了,会是什么感受?

实际上,蝽科的昆虫并不会“咬人”,它们那看似像针状的口器是用来吸食植物汁液的,它们是地地道道的食草动物。不过,除了蝽科,其他种类的蝽的确会在受到威胁时“咬你”——如果你把它们抓到手上的话。

一般,蝽“咬人”的方式都是使用针状的口器刺入人的皮肤,感觉因人而异:有人觉得很痛,有的人可能觉得只有轻微的刺痛感。比较典型的是猎蝽科的昆虫,它们平日里以各种小昆虫为食,是地地道道的食肉动物。如果你错把它们当成蝽而将它们捏在手上,说不定它们就会扭头给你一针。

家中常客

春秋天时,家中的窗台上经常会出现蝽的身影。这便又回到了文章开头的情节,还是熟悉的场景,还是熟悉的“臭大姐”。

有些蝽有越冬的习性,它们习惯在天气转凉时寻找越冬的场所——在野外多半是落叶堆或者树缝里这样能保暖且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但是,因为人类将落叶扫去,将树木砍伐,建起了高楼,它们也只得到处寻找适宜的落脚点了。

蝽出现在家中只是偶然,它们只是在寻找越冬的场所而已。很多蝽也因为玻璃的缘故,一直找不到出去的路,于是被活活地困死在窗台上,这也是为什么窗台上有时会出现“臭大姐”尸体的缘故。

所以,同学们如果再在家中遇到蝽,能不能稍微换个思路,收起惊悚的表情和沉重的脚丫,用扫帚轻轻地将它们扫出去呢?毕竟对于植物丛中快乐游弋的昆虫而言,本身的栖息地被我们人类占据就已经很悲惨了,如果还因为误闯而丢掉性命,那岂不是惨绝人寰?即使再渺小的生命,也应当被尊重!

猜你喜欢

小孔窗台上越冬
窗台上的“警告”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树下光斑寻常见小孔成像释成因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蛭越冬技术
对视
交 谈
为什么花盆底部要开一个小孔
巧用小孔成像和万有引力定律估测太阳的平均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