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小麦新品种克春120930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21-10-14于倩倩车京玉邵立刚李长辉张起昌刘宁涛王志坤尹雪巍代丽婷程睿钰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春小麦母本区域试验

于倩倩 车京玉 邵立刚 李长辉 马 勇 张起昌 刘宁涛 田 超 王志坤 尹雪巍 代丽婷 程睿钰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齐齐哈尔16100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年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 %左右,年总产量约1.1 亿t左右,占粮食总产量的20 %以上,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 黑龙江省春小麦种植区域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年种植面积约在150 万亩左右,该区域生态气候相对寒冷湿润, 较适宜优质春小麦品种的生产种植。 小麦加工成的面粉, 一直作为饺子、面包、面条等食品的加工原材料[2],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 对食物口感及营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制作饺子、面包、面条时多选用中强筋型面粉[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小麦育种研究团队针对市场需求,建立育种目标,优选组配亲本,采用有性复合杂交技术手段,其母本经过3 次杂交,第1 次以克90-569 为母本、克92C-328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第2 次用所得的杂交种为母本与克94 品资原鉴3 进行有性杂交; 第3 次以第2 次获得的杂交种为母本、以野猫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克 05176F1,以克 05176F1为母本、克 03-172 为父本, 经有性杂交育种手段按照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 年配置杂交组合得到F0代种子, 经过2007-2012 年 F1~F6代在科研基地进行选育,2012 年在杂种F6代选种圃决选,品种代号为克春120930。2013-2014 年进行产量鉴定试验,2015 年参加7 点异地鉴定试验,2017-2019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联合体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0 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该品种进行评审, 经审查符合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审定编号: 黑审麦2020L0004),命名为克春 120930。

1 农艺综合性状

1.1 品种特性

克春120930 为春性中熟品种,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91 d 左右。 该品种幼苗直立,植株收敛,株高94.3 cm 左右。 小穗数一般为6~17 个,穗纺锤形,有芒,千粒重34.8 g 左右。

1.2 品质性状

克春120930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2018-2019 年连续2 年抽样分析,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 其蛋白质含量14.34%~16.75%, 湿面筋含量 33.9%~34.3%, 稳定时间3.9~4.3 min,容重 814 g/L,抗延阻力 144~225 E.U.,拉伸面积 37~55 cm2。

1.3 抗病性

克春120930 经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连续3 年抽样检测,对小麦秆锈病进行接种鉴定,鉴定结果为小麦秆锈病生理小种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 等均表现为免疫; 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连续3 年抽样检测, 对该品种进行赤霉病及根腐病的接种鉴定, 鉴定结果为中感赤霉病、根腐病。

2 试验产量结果

2.1 产量鉴定结果

2013-2014 年连续2 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科研育种基地进行产量鉴定试验, 公顷产量分别为4 996.5 kg 和5 413.5 kg,2 年平均比对照克旱16 增产4.2%。由于产量性状较为突出,于2015 年参加异地鉴定试验,在7 个试验点中,平均公顷产量5 815.5 kg,比较对照龙麦26 增产11.0%。

2.2 区域试验结果

2017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联合体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644.7 kg,较对照品种克旱16号平均增产0.8%,2018 年继试, 平均公顷产量为3 773.2 kg, 较对照品种克旱16 号平均增产5.0%,2 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209.0 kg, 较对照品种克旱16 号增产2.9%(表1)。

表1 2017-2018 年克春120930 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3 生产试验结果

2019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联合体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 406.4 kg,较对照品种克旱16 号平均增产6.2%(表2)。

表2 2019 年克春120930 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3 配套栽培技术

3.1 种植区域

克春120930 适宜在黑龙江省春小麦区或相同生态类型区域种植。

3.2 精细整地

整地是种植春小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质量好坏,是决定了春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 整地要抢抓农时,及时进行[3]。 秋整地一般于秋后上茬作物收获后霜冻来临之前进行, 春整地一般于土壤化冻后即可开始,同时注意做好保护土壤墒情的措施,这样才可使种子出苗后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标准化要求。在整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4 个技术要点:①采用深松的方法,可有效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保墒的能力; ②整地质量必须做到无大土块,确保土层表面及深层无大坷垃,防止土壤水分散失造成干旱,导致出苗不好,影响产量;③土壤要做到上虚下实,表层要疏松透气,深层不出现架空现象;④在整地过程中,要做到耙平地块、无欠沟,使地面平坦,为播种与灌水提供条件。

3.3 适时播种

播前种子要进行精选,目的是剔除杂质、病粒、不完整粒等,使种子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 一般黑龙江省播种时间在4 月中下旬, 可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采用窄行条播的高产栽培技术,保苗株数650 万株/hm2。播种与镇压同时进行,连续作业,播种与镇压要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一般播深以镇压后3~4 cm 为宜,深浅要一致。

3.4 合理施肥

施肥以氮肥和磷肥为主,适当增加钾肥,一般每亩施用 N∶P∶K 为 1.2∶1∶0.5 的肥料 16 kg 左右。 底肥一般施肥料总量的70%,在秋整地时一次性施入,要做到深施肥, 深度9~10 cm; 种肥一般以肥料总量的30%在播种时进行一次性施入,深度3~4 cm。 生育期间根据田间长势情况喷施叶面肥用磷酸二氢钾在开花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 保证生育期间肥料的持续供应。

3.5 田间管理

压青苗一般于3 叶期进行,一般镇压1~2 次,目的是为了防止茎叶徒长, 造成倒伏, 同时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 使植株达到协调生长的理想状态。 化学除草一般在4~5 叶期, 选用化学除草剂防治田间

杂草, 一般防治阔叶杂草采用甲磺隆+2,4-D 异辛酯,防治禾本科杂草选用骠马,赤霉病在抽穗扬花期进行防治[4]。

3.6 及时收获

及时收获可以降低小麦的田间损失率, 提高品质,收获时期一般在蜡熟中末期至完熟中期,收获时选择晴天进行。 收获的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收获的籽粒要及时晾晒、 清扬, 入库保存的含水量要低于13.5%[5]。

猜你喜欢

春小麦母本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绿色农产品春小麦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克什克腾旗旱地优质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