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的耕翻深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021-10-14陈佩勤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耕作测验稻谷

陈佩勤

(怀远县农机推广中心,安徽怀远 233400)

安徽省怀远县地处沿淮淮北平原,耕地面积为13.3×104hm2,土壤质地属砂姜黑土。自20世纪90年代,以手扶拖拉机为动力的耕整地技术得到普及,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耕作层只在8 cm左右,土壤犁底层逐年加厚,严重制约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针对这种情况,怀远县推广了土壤机械深松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尽人意。为此,近几年又开始推广土壤机械深耕翻。

为此,于2020年开展了“土壤不同耕翻深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的试验研究,获得了预期的试验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农业机械与水稻品种

动力机械为纽荷兰T140-4型轮式拖拉机和久保田904型轮式拖拉机;耕翻犁为龙丰L-1LYFT-360液压翻转调幅犁;旋耕机为1GQN-200型;插秧机为久保田2ZGQ-8D1型。水稻品种为武香糯833型。

1.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怀远县常坟镇杨圩村。土壤质地为典型的沿淮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单产400 kg/0.067 hm2左右,面积1 hm2。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试验处理。设旋耕深10 cm、耕翻深20 cm、耕翻深25 cm、耕翻深30 cm共计4个处理。以本地常规的耕整地方法——旋耕10 cm深的处理,作为对照。

(2)田间设计。田间设3次重复,采取随机区组法排列。小区面积540 m2:南北宽4.5 m(3个耕幅宽),东西长120 m。小区间距0.5 m,区组间距1 m。小区和区组均南北方向排列。四周设1 m宽的保护行。

1.2.2 试验实施

2020年6月24日,根据试验设计,按照试验小区和区组田间排列图,对除了对照的各个小区,按照试验设计要求,对各小区进行耕翻。晾晒2 d后,26日,先用旋耕机对耕翻的各个小区,进行一次碎土作业。再用旋耕机,把全部小区作一次10 cm的浅旋耕。灌水泡田3 d,30 d进行机械插秧。

1.2.3 观察、调查取样

返青后,7 d观察一次长势长相。发现异常,及时调查研究。收获前进行田间调查取样,取样采取双对角线5点法,每个小区取5个点,每个样点面积0.05 m2;收获时测产。最后进行室内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不同耕作深度对水稻个体性状的影响

2.1.1 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根据田间调查结果,将各个处理的水稻株高列表,详见表1。

对表1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F测验得:区组间F值3.0,小于0.5%的显著水准;处理间的F值0.7,小于1。表明了区组间以及各个处理之间,对水稻株高的影响,都没有显著差异,即差异属于试验误差。方差分析见表2。

表1 土壤不同耕作深度水稻的株高Tab.1 The plant height of rice at different tillage depths

表2 方差分析和F测验表Tab.2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F-test table

2.1.2 对水稻每穗实粒数的影响

根据室内考种结果,将土壤不同耕作深度的每穗实粒数列表,详情见表3。

表3 土壤不同耕作深度水稻的每穗实粒数Tab.3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 of rice at different tillage depths

对表3数据作方差分析和F测验,结果区组间和处理间的F值都小于1,证明土壤不同耕作深度的各个处理对水稻每穗实粒数没有实质性影响,其差异属于试验误差,见表4。

表4 方差分析和F测验表Tab.4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F-test table

2.1.3 对稻谷千粒质量的影响

从室内考种结果(见表5)来看,各个处理之间稻谷的千粒质量应该没有明显的差异。

从表5可以看出,各个处理之间的稻谷千粒质量的极差,只有0.5 g。方差分析和F测验,更加证明了,处理和对照之间以及各个处理之间,土壤不同耕作深度,对稻谷千粒质量都没有明显的效应,亦即其间的差异属于试验误差,见表6。

表5 土壤不同耕作深度的稻谷千粒质量Tab.5 The 1000 grain quality of rice at different tillage depths

表6 方差分析和F测验表Tab.6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F-test table

2.2 土壤不同耕作深度对稻谷产量的影响

根据测产结果(见表7),本试验的全部处理之间,单产相差最多的是耕翻30 cm的和耕翻25 cm的2个处理,相差78.2 kg。F测验的结果是:区组间、处理间的F值都是0.3,小于1,即土壤不同的耕作深度,对稻谷的产量影响不显著,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试验误差。

表7 土壤不同耕作深度的稻谷产量Tab.7 The rice yield at different tillage depths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在沿淮淮北平原的砂姜黑土地上,对土壤深耕翻20~30 cm,无论是对水稻个体的生长发育,还是其群体的产量,与对照样本相比均呈现增长趋势,不会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亦即群众可以放心地接受土壤深耕翻作业。

通过试验还发现,在水旱轮作的水湿环境下,土壤深耕翻的降渍、蓄水保墒2项功能,虽然得不到发挥,但是随着耕作深度加深,作物能获得的土壤养分不断增加,对作物的增产、提质的作用十分明显。

通过试验还发现,在首次进行土壤深耕作业中,耕作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要根据田块现有耕作层深度进行适度深耕,避免耕作深度过深使生土过多翻上来而影响当年产量。因此,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区分旱作区和水旱轮作区继续进行试验探索。

猜你喜欢

耕作测验稻谷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谦卑的稻谷
稻谷香了
稻谷的故事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数字测验
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
江汉平原辞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