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何曾是两乡

2021-10-14齐嘉怡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何曾华夏弘扬

齐嘉怡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每逢端午临至,人们就会割几捆艾草挂置在门口,驱虫辟邪,而屋内则是粽香飘逸。家人们聚在一起,吃着粽子,闲聊的话题每回都会有所变动,但唯有一件事,却必是年年都要提及——2005年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

十多年前的往事,如今回首审视,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或深感遗憾,或愤愤不平,虽然2009年中国湖北又组织了“端午申遗”并获得成功,但时至今日,国人对韩国人明目张胆的“文化侵略”行径却余愠未减。对此,我却坚持着两点不同的见解。

首先,申遗不是注册商标或者申请知识产权专利,不是说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了,中国人再过端午节就要交费了。亦不是说我们的端午节从此就成了“盗版书”“克隆剧”,会被人家一路撵打。

其次,申遗的目的不是“独占”,其终极目的恰恰是为了文化共享。文化不是一张火车票,不是你抢了我的座位,我就要站一路。它更像是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是分享给更多人,吸引更多的人来打卡,甚至是,也只有这样,这条线路才会火。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背后有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举世公认。

回顾历史,自西汉以来,中国便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唐朝时,我国精美瓷器、丝绸制品、茶叶等大量产出,令西方商人瞠目结舌。茶叶的传播,衍生出了红茶、抹茶、花果茶等品种,在弘扬中国文化时也促进了其他国家的发展。在这两条丝绸之路上,各国互相交织着彼此特有的魅力,全球的文化与经济得到融会贯通,久而久之,谱写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现代之歌。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水一般,它滋养了几千年的华夏历史,一直流淌至今。它能够从诸多璀璨的文明中脱颖而出,并不是偶然之事,而是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人对它的尊崇,得益于一个又一个族群对它的弘扬,如此方铸就今天的灿烂。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是华夏文明强势的鉴证,是今日炎黄子孙的自豪,亦是召唤我们当代青年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号角。

文化传承,共沐风雨。中韩端午,何曾两乡?

我们的文化正走向世界,我们的中国正拥抱世界。

[【老师评】]

气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拂去心中的芥蒂,展开高远的视野,我们应该理性地审视韩国“端午祭”申遗这一事件的积极意义。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年长一代的人不必再为年轻人追捧洋节日而发愁,因为那时,世界上最“洋气”的节日都来自中国!这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指导教师:林海)

猜你喜欢

何曾华夏弘扬
中秋国庆喜相逢
逆 行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华夏回报“双雄”再迎分红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题蓑衣鹤育雏图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何曾
陈砚章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