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逅兴化 探寻“兴化大闸蟹”兴旺之道
2021-10-13杨仪佥
杨仪佥
金秋十月,最是江南好风景,也是蟹肥味美的好时节。本期,我们将目光聚焦在江苏省兴化市,解码兴化大闸蟹的“美味密码”,探寻兴化大闸蟹兴旺之道。
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兴化市自古以来就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湖荡密布、河道纵横,为河蟹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也因此造就出驰名的进京贡品——兴化大闸蟹。
天下螃蟹看江苏,江苏兴化蟹最优。兴化蟹不仅“壳青、肚白、金爪、黄毛”,还有脂膏丰满纯正、肉质玉白爽嫩、蟹黄晶红油润、入口鲜香溢甜等独特品质。作为国内知名的生态大闸蟹原产地,全国交易市场上每8只生态大闸蟹中就有1只来自兴化。
兴化市把河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科技创新提升特色产业品质,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大力推进兴化大闸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擦亮了兴化大闸蟹这张兴化的“金名片”,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兴化模式”。
厚植生态优势
夯实“兴化大闸蟹”绿色发展根基
“三分天下,水有其一”,这是兴化自然资源的显著特点。兴化地处北纬33°、东经120°左右,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气候特征,是螃蟹洄游到浅海地区繁殖距离最适中地方。境内生态良好,水草丰美,壤土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酸碱度最适合螃蟹生长。
面对河蟹产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兴化市充分发挥当地水多、水好的优势,科学引导河蟹养殖模式从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不断扩大兴化大闸蟹生态养殖、绿色养殖、无公害养殖覆盖面,从源头上全面提升兴化大闸蟹品质。
作为河蟹养殖大市,兴化始终把质量安全建设作为推动河蟹产业生态发展、事关兴化大闸蟹产业兴衰的大事来抓。清理水花生等水上漂浮物,清淤疏浚河道,加强进排水口监控,实现“净水”养殖;采取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将养殖病害发生降到最低;制订完善河蟹健康养殖操作规程,严格落实苗种生产许可、养殖生产日志、用药登记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产品标签、可追溯等相关管理制度,对河蟹养殖全过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管。
今年7月,兴化市兴东镇的“三池两坝”水产养殖尾水净化生态示范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本次生态化改造涉及养殖面积约400亩,净化区面积约25亩,总投资约260万元。”基地负责人、兴东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一其表示,建设水产养殖尾水净化生态示范基地,可对附近几百亩螃蟹养殖产生的尾水进行异位修复,全面落实水产养殖污染管控要求,助力河蟹产业生态发展。
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发挥水体的立体作用,实现单一常规品种养殖向特色多品种立体混养的突破、单一池塘养殖向多层面梯级养殖的发展,是兴化市发展河蟹养殖业的又一創新。虾蟹鳜“442”混养模式、虾蟹鱼“531”混养健康高效养殖模式等多种鱼蟹、蟹鳜、蟹鳅、虾蟹综合养殖模式,既为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形成和完善了“提水、种草、投螺、稀放、调控”这一具有兴化特色的河蟹生态养殖模式。
健康优质的苗种是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生产安全优质水产品的关键。在发展河蟹养殖的同时,兴化市采用生态培育技术加强优质河蟹苗种繁育,提高良种覆盖率和产出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近亲交配,实现河蟹良种繁育“有资质、有制度、有标准、有档案、可追溯”,为兴化大闸蟹的健康养殖提供了优质种苗保证。
兴化积极推广兴化大闸蟹生态养殖模式,生态河蟹产业已成为兴化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和一项普惠广大农民的富民产业,实现了生态河蟹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齐头并进。
坚持科技创新
推动“兴化大闸蟹”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河蟹产业发展中,兴化市坚持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普及先进的实用技术,不断提升兴化大闸蟹养殖整体水平。先后成立全国首家国家级河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全国唯一的中国河蟹互联网产业联盟,相继建成全国首个、江苏省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在苗种繁育、生态养殖、产品加工等领域,共建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推进区域大闸蟹生态养殖模式不断创新优化。
南京农业大学泰州研究院是由南京农业大学与泰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旨在推动南京农业大学的技术成果向泰州集聚,加快成果转化,促进泰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在泰州及兴化市主管部门的牵头协调下,研究院充分发挥南京农业大学在师资、人才、科技等领域的资源优势,积极为兴化大闸蟹生产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开展了兴化大闸蟹优质蟹苗的繁育、稻蟹共生、稻蛙共作等生态健康养殖、智慧水产养殖等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
江苏现代农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加工团队”)是由岗位专家徐跑研究员牵头组建的一支科技服务团队。兴化市农业农村局通过与加工团队开展深度合作,推进了一系列绿色养殖技术在兴化市的落地。
针对成蟹养殖中存在的早期青苔发生和肥水困难的问题,加工团队从清塘药塘、调水改底、肥水、投螺种草、水草养护等方面进行了生态技术的培训和推广;通过指导构建“蟹-螺-草-鱼-虾”等多营养层级的养殖生态系统,推广选购优质扣蟹,增强河蟹的抗逆能力,配套养殖水质生态维护技术,防控养殖风险,促进河蟹养殖向生态、优质和高效的方向转变。
今年5月,中国农技协正式批复成立“江苏兴化大闸蟹科技小院”。兴化大闸蟹科技小院由从事螃蟹种苗育苗、养殖、销售的全产业链公司江苏苏红大闸蟹有限公司承建,江苏省科协、南京农业大学、兴化市科协共建。
“科技小院成立后,将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带动和支撑农技协组织建设,提升农技协组织发展活力,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兴化市科协主席吴怀明表示。
为提高河蟹养殖效率,兴化加快推进河蟹生产向数字化转变,利用物联网技术的传感技术、智能处理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建成兴化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河蟹养殖的科学养殖与管理。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微孔增氧设施、生物净化水质技术、无公害益生菌防病治病等措施,建立健全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采取聘请渔业专家挂钩重点龙头企业、养殖技术服务外包等方式,全面提升兴化大闸蟹生态养殖的整体水平。
依托科技创新,兴化转变了河蟹产业的发展方式,实现了兴化大闸蟹产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实施品牌强农战略
擦亮“兴化大闸蟹”金名片
近年来,兴化市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将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兴化大闸蟹作为当地渔业单品种价值量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产品,第一个被列为兴化市重点建设的区域农产品品牌。
足斤足两足够肥,让兴化大闸蟹成为“十”足好蟹。2020年6月23日,以“聚焦产业富民增收,展示品牌特色形象”为主题的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隆重举行。为了让兴化大闸蟹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兴化在充分吸收本地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和大闸蟹产业元素的基础上,组织精心设计了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新形象。
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新形象,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上端是一只绿色的卡通螃蟹,螃蟹身躯由兴化垛田地貌图案组成,下端是一望无垠的兴化千垛菜花景区,中间是板桥体的“兴化大闸蟹”五个字,整体给人文化、鲜活、灵动、自然的感觉。而随后揭晓的广告语“兴化大闸蟹 ,十足好蟹”“足斤足两,足够肥”,既包含了兴化人对兴化大闸蟹品质的自信,又有兴化人对顾客的承诺。
兴化有一流的大闸蟹,既要做一流的品牌,更要定自己的标准。会上还发布了兴化大闸蟹养殖标准、质量标准、行业规范和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办法等方面的规范。“兴化大闸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旨在维护和提高兴化大闸蟹市场信誉,从源头推进标准生产,杜绝各种以假冒真、以次充好现象发生,让产品与品牌匹配。”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郏成洋表示。
为保障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执行,兴化市专门成立了农产品品牌运营中心。“为加强品牌保护,我们对兴化大闸蟹地理标志进行重新申请注册;与专业机构签订商标监测保护维权协议,加强线上线下品牌保护;采购防伪标识蟹扣,对授权单位使用兴化大闸蟹品牌进行统一标识,便于售后监管和服务。”兴化市农产品品牌建设运营中心主任余志國介绍说。
好的产品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认可,既需要品质保证,也需要创意推介。兴化市依托农产品品牌运营中心,倾力打造“兴化大闸蟹”品牌。推出“兴化大闸蟹”微信公众号;推广使用兴化大闸蟹表情包;开设兴化大闸蟹天猫官方旗舰店;在上海静安区繁化街道、南京中央广场等最具人气的地方推出兴化大闸蟹形象宣传;在陕西、扬州等地开设兴化农产品展销店……,兴化市农产品品牌运营中心成立后,围绕打造“兴化大闸蟹”这一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开展了众多宣介推广活动。
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的重塑、相关标准的出台,以及围绕推广兴化大闸蟹高频率、多维度的宣介活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时间,“兴化大闸蟹”名闻遐迩,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和品牌溢价效应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兴化大闸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专家表示,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战略的发布是对“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的积极响应,也是对中国农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积极探索。
“品牌强农战略是兴化联系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目的就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发挥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作用,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兴化市委书记方捷表示,兴化市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扬“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兴化精神,厚植生态优势、深耕生态经济,以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做好“治污、添绿、留白、生金”四篇文章,争取把繁荣繁华的“水乡梦”早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