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10-13郁冬梅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宠物选题技能

郁冬梅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即是教育,教育来自生活,教育是为了积极的生活”,对于小学作文教学而言同样如此: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生活,甚至可以说生活即是作文。

一、应用思考

作文与生活实际上具有相同的范围,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贴近學生生活,让学生描绘生活,才能保证学生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陶行知在教育中强调“人本”,生活教育自身就蕴含着“我”这一主体。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作文应该反映“主体”的情感,而非要按照教师的标准进行“成人式”“标准化”的表达。小学生写作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的全程中摆脱自身的权威定位,尊重小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表达愿望。不然,教师只能看到学生服从教师意愿所写出的僵化、无灵魂的作文。

二、应用策略

(一)平衡目标,强调学生真实体验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大多教师设定的课程目标强调习作技能,这种课程目标的设定会影响小学作文课堂的全流程,包括选题单一化、写作过程模式化、批改强调对技能的纠偏等,总体上偏离“生活教育”的理念。

因此,教师要树立生活教育理念,需从目标出发修改认知,总体纠偏。如笔者所在的语文教研室经过讨论后将作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观察生活;养成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形成对写作和表达的兴趣;树立正向价值观;具备一定的写作技能,初步做到文从字顺等。在这种综合性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研室的教师们逐渐纠正过去对写作技能的过多强调,在写作课程的选题、指导、批改等多个流程中逐渐建立起新的平衡,增强了“生活教育”的意识。

(二)拓宽选题,涉猎学生生活实际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强调生活与教育的融合、社会与学校的融合,这种提法并非否定学校的存在意义,而是反对将学生禁锢于狭小范围内,限制学生的表达空间和欲望。事实上,虽然小学生的活动范围相对有限,依然可以划分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自我生活等多个类型,因此,在选题中,教师应积极拓宽选题范围,进入小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写作主题。

例如,在家庭生活方面,很多小学生都观察或养过宠物,或者至少在动漫、书籍中看到过相关的画面和内容,这就构成一个很好的作文切入点。但小学生往往存在抓不到典型的情况,笔者通过对这一选题的拓展来引导学生,例如宠物本身的形态、宠物的生活环境、与宠物有关的故事或动画,自己生活中遛狗、清洗宠物相关物品的经验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起生活与作文的联系,灵感自然就会产生。

(三)调整角度,重塑作文评价方式

如前文所述,教师对作文的评改方式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对作文的认知,从而影响作文教学的效果,但大多数教师的评改从作文技能出发,关注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却很少立足于生活进行评改,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对学生的暗示,事实上形成了“教师主体”而弱化了真正的“学生主体”。

首先,教师评改作文时,应挖掘作文在各个角度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价值。在正面评语的肯定下,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提升。其次,在评改中,教师还应立足于学生自身的体验,看学生是否表达出自身在这一年龄段的真实想法,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是表达,而非考核。第三,适当引入学生互评、家长帮评等方式,学生之间更容易建立合作学习的关系,而家长帮评则还有助于增进亲子交流。

猜你喜欢

宠物选题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抬起脚来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