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堂思考能力
2021-10-13赵云龙
赵云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随着各种学习内容的出现,学生不仅需要跟着教师学习,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生成、交流、碰撞、感悟中认真思考。学生只有借助思考的力量,才能使课堂学习变得有生机活力,且由思考的结果所形成的知识,能够有效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拥有的知识处于活跃状态。
一、提供思考機会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让学于生。这种让学并不是放任学生随随便便地学习,而是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代替被动接受。然而,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并不是天生就会思考的,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中提供思考机会,使学生借助自主提问学会自己寻找思考的抓手。
如教学《猫》一课时,这是一篇在表达动物特点中体会思想感情的课文,如果从课后练习的要求看,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看出作者对猫的喜欢。在课堂上,一位教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提出自己觉得最难理解的问题进行探究,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最值得探究。结果,有一个学生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表达,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课文的总起句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过渡句又说猫很可爱,古怪与可爱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一个能够引发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认真研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古怪、可爱的认识,再仔细探究课文中从古怪到可爱的痕迹,进而理解古怪与可爱的关系。
二、给足思考时间
有人认为课堂上学生的思考源自问题的提出,于是有些教师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多达几十个。这样的课堂虽然有问题,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好好思考问题。要破解这样的困局,教师就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在教学的关键点上停一停,让学生通过议一议、说一说等方式把自己的思维从暗处的大脑活动转为明处的语言表达,进而让师生共同享受思考带来的思维之花欣然绽放的乐趣。
如教学《杨氏之子》一课时,课文所在单元是学习语文表达中的风趣特点;课文中比较难理解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其中肯定包含着风趣的因素在里面,但这样的风趣究竟体现在哪个词语中,如何把这种风趣表达出来呢?在教学中,一位教师让学生自己慢慢地读读句子,认真体会这一句子中哪些词语中包含有风趣的因素,怎样读或者理解才能有所体会;学生有了个人体会后,教师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进行汇报。在这样充裕的时间里,学生抓住“未闻”深入理解,并且通过停顿既读出“未闻”中对长者的尊重,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对方觉得无语,体现杨氏之子虽然年龄小但语言表达上的悟性极高。
三、沉潜思考深度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只需要从文本中直接提取信息,就能够回答的问题,属于简单思考;需要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梳理、归纳、综合等方法才能完成的问题,属于比较复杂的思考层次;落实个性化阅读,并借助分析、欣赏、评价走向深度阅读,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指向发展创新,这就属于深度思考。在课堂上,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指向深度思考,但是又不能没有深度思考。
如教学《白鹭》一课时,教学中会出现许多问题,但不同教学内容解决的问题需要思考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如作者在课文中把白鹭比作什么,学生直接用课文中的句子即可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要回答课后练习1“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学生就需要认真研读课文,并带着这个问题梳理课文内容,抓住相关语言表达,最后也能够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如果问题是“白鹭本来是很平常的一种鸟,作者是怎样把它表达得很美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深入课文中,先读出个性化的理解,再关注作者使用的一些很独特的表达方法:用无形(精巧的诗)比喻有形(白鹭),化用描写美人的著名语段,在情景交融中聚焦,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进入深度思考。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课堂思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提高其思维水平。